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2)
2023(10554)
2022(9138)
2021(8633)
2020(7394)
2019(16929)
2018(16728)
2017(32533)
2016(17863)
2015(19937)
2014(19674)
2013(19425)
2012(17881)
2011(16355)
2010(16646)
2009(15941)
2008(15737)
2007(14692)
2006(13023)
2005(11542)
作者
(51385)
(43589)
(43402)
(41133)
(27202)
(20932)
(19656)
(17043)
(16185)
(15379)
(14804)
(14430)
(13654)
(13456)
(13407)
(13360)
(13353)
(12606)
(12535)
(12284)
(10926)
(10643)
(10514)
(10027)
(9911)
(9907)
(9818)
(9498)
(8867)
(8846)
学科
(74077)
经济(74000)
(54659)
(49402)
管理(43022)
农业(33230)
(31622)
企业(31622)
方法(29811)
数学(26373)
数学方法(26117)
业经(19679)
中国(19159)
(17395)
地方(16905)
(15362)
(14527)
贸易(14522)
(14404)
(14135)
(12195)
(11438)
银行(11411)
收入(10966)
环境(10923)
(10902)
农业经济(10742)
(10520)
(10304)
金融(10302)
机构
学院(255382)
大学(248691)
(103877)
经济(101550)
管理(96252)
研究(86118)
理学(82586)
理学院(81720)
管理学(80240)
管理学院(79800)
中国(67564)
(65561)
科学(54438)
(52131)
农业(50704)
(45773)
业大(45463)
(45247)
中心(41827)
研究所(40996)
(39967)
财经(36033)
(34134)
师范(33821)
(32575)
北京(32263)
(31967)
农业大学(31243)
经济学(30526)
(29462)
基金
项目(166978)
科学(129511)
研究(124926)
基金(118068)
(102695)
国家(101701)
科学基金(85651)
社会(77478)
社会科(72777)
社会科学(72751)
(67939)
基金项目(62738)
教育(56450)
(55601)
编号(54912)
自然(53723)
自然科(52377)
自然科学(52362)
自然科学基金(51401)
资助(47255)
成果(44310)
(38077)
重点(37474)
(36788)
课题(36447)
(36198)
(34407)
(32107)
创新(32086)
科研(31937)
期刊
(121733)
经济(121733)
研究(69699)
(68185)
中国(52406)
农业(46019)
学报(41337)
科学(38276)
(34558)
大学(30983)
学学(29502)
管理(28455)
业经(26965)
(26234)
金融(26234)
教育(26192)
(22644)
技术(21348)
问题(17568)
经济研究(17153)
财经(16655)
(15183)
农村(15116)
(15116)
农业经济(14747)
(14290)
世界(13306)
资源(13145)
经济问题(12685)
技术经济(12672)
共检索到37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黎洁  李亚莉  邰秀军  李聪  
本文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在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1074个样本农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农业户,兼业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加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因而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兼业经营来综合解决当地的农村贫困与环境保护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云彦  赵锋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冰涛  李松柏  
本文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计范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潜力降低、生计资本脆弱,生计功能弱化、可持续生计能力与生计范式转变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由于生计资本的限制,生计范式转变受到制约。鉴于此,建议政府应增强对"生态贫民"的赔偿与补偿力度,从"生态贫民"的可持续生计潜力与生计资本出发,构建符合实际的生计转变范式,推动"生态贫民"实现脱贫致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聪  
本研究将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引入到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用于分析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户生计状况的框架,并利用在陕西秦岭地区的农户专项调查数据对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的生计状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贫困山区,外出务工改善了农户的生计状况,并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打工户的生计状况总体好于非打工户。与非打工户相比,打工户有着较好的生计资产,打工户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均优于非打工户,打工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低于非打工户。本文的分析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蕾  戴广翠  谢晨  赵金成  梁丹  Jeff.Bennett  王雪红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贵军  张蓬涛  周智  
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31个县一期退耕工程的执行状况及其对当地退耕农户生计的影响展开了实地调查,分析了一期退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危机,并从县、乡、村3个层次量化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退耕与该区域生计贫困的相关程度。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工程的实施没有加重该区域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但也未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贫困的解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调查反映:复耕意识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退耕成果的巩固和退耕二期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所以,建议在退耕工程已取得生态成效的基础上,必须将退耕成果的巩固和解决农民生计问题相结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鹏  徐明凯  杜漪  
本文运用可持续生计方法,构建了一个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的农户生计资产评价模型,对西部10县(区)1000农户生计资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生计资产状况及生计策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陈玉萍  周晶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  朱琳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淑英  徐秀英  吴伟光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浙江省临安、开化、永康、龙泉等4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等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Ⅰ类农户)和非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山区,2类农户的生计资本各具优势,Ⅰ类农户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金融资本;Ⅱ类农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自然资本。与Ⅰ类农户相比,Ⅱ类农户劳动时间更少,收入更高,来源更加多样化,贫困发生程度更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更大。在应对风险和压力选择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菊  傅斌  王玉宽  徐佩  
为揭示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部典型山区宝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地震对宝兴县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2)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农户,但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显著低于后2种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不显著;3)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后果最差,其陷入贫困的比例最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因其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本,可以选择特色农业、生计多样化和参加生态补偿等多种生计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雪  袁承程  刘黎明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靳小怡  李成华  杜海峰  杜巍  
农民工生计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生计概念和对英国国际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重新认识,探讨将其应用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总结目前农民工生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拓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应用领域,加深对农民工生计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国璇  周忠发  朱昌丽  陈全  尹林江  
[目的]基于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现状,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推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量和生计资本稳定性的建议。[方法]通过引入主观满意度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究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变化,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者相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后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下降;者相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生计稳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搬迁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多样性降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提升;搬迁后农户生计耦合度提升4.059 6%,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由低度耦合提升至中度耦合。[结论]者相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明显,推动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均衡发展和提高收入多样性,可帮助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