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5)
- 2023(12400)
- 2022(10994)
- 2021(10309)
- 2020(8547)
- 2019(19766)
- 2018(19685)
- 2017(37706)
- 2016(20646)
- 2015(23285)
- 2014(23294)
- 2013(23063)
- 2012(21094)
- 2011(18819)
- 2010(18593)
- 2009(16780)
- 2008(16007)
- 2007(13506)
- 2006(11814)
- 2005(10086)
- 学科
- 济(82542)
- 经济(82446)
- 管理(57721)
- 业(53779)
- 企(43794)
- 企业(43794)
- 方法(38165)
- 数学(33137)
- 数学方法(32745)
- 中国(22787)
- 农(22484)
- 地方(20569)
- 财(18473)
- 业经(18235)
- 学(18197)
- 农业(15601)
- 环境(14388)
- 理论(14125)
- 和(13348)
- 贸(13255)
- 贸易(13247)
- 易(12751)
- 技术(12596)
- 制(12358)
- 划(11473)
- 务(11373)
- 财务(11308)
- 财务管理(11286)
- 企业财务(10608)
- 发(10499)
- 机构
- 大学(287036)
- 学院(286631)
- 管理(116758)
- 济(109222)
- 经济(106563)
- 理学(102195)
- 理学院(101004)
- 管理学(99232)
- 管理学院(98741)
- 研究(93826)
- 中国(67890)
- 京(61532)
- 科学(61050)
- 财(47616)
- 所(46085)
- 农(44483)
- 业大(43635)
- 中心(42744)
- 研究所(42481)
- 江(40470)
- 范(40316)
- 师范(39967)
- 财经(39224)
- 北京(38511)
- 经(35630)
- 农业(34906)
- 院(34719)
- 州(33637)
- 师范大学(32619)
- 经济学(31590)
- 基金
- 项目(205244)
- 科学(161875)
- 研究(149370)
- 基金(148562)
- 家(129011)
- 国家(127945)
- 科学基金(111022)
- 社会(93341)
- 社会科(88333)
- 社会科学(88307)
- 省(80749)
- 基金项目(80701)
- 自然(73565)
- 自然科(71881)
- 自然科学(71868)
- 自然科学基金(70525)
- 教育(68121)
- 划(67798)
- 编号(61625)
- 资助(59954)
- 成果(48238)
- 重点(45408)
- 部(44259)
- 发(43495)
- 创(42470)
- 课题(42104)
- 创新(39532)
- 科研(39086)
- 大学(37940)
- 教育部(37873)
- 期刊
- 济(117499)
- 经济(117499)
- 研究(82031)
- 中国(50992)
- 学报(44019)
- 科学(42279)
- 管理(40375)
- 农(39001)
- 财(33832)
- 大学(32893)
- 教育(32268)
- 学学(30804)
- 农业(27577)
- 技术(24764)
- 业经(20258)
- 融(19611)
- 金融(19611)
- 经济研究(18334)
- 财经(17303)
- 问题(16586)
- 图书(16365)
- 资源(15808)
- 经(14696)
- 业(14354)
- 科技(14238)
- 理论(13936)
- 技术经济(13413)
- 现代(13237)
- 实践(13012)
- 践(13012)
共检索到40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文华
本文从物质可持续、社会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资源可持续四个层面出发,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09-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并进行了时空演化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消费能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江浙沪多数城市可持续消费能力较高,而安徽省多数城市可持续消费能力较低。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消费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江浙沪多数城市为高-高集聚状态,而安徽省多数城市属于低-低集聚模式,这一现象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资源禀赋密切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红 郭睿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消费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2013-2022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在逐渐提升,但是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环境保护与资源消耗子系统综合得分最高,人口承载与资源储藏综合得分最低。此外,文章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消费能力具有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同时局部空间集聚的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可持续消费能力 时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正柱 戴大鹏
在推进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中,金融市场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时序多维度指标模型与标杆法等测算出城市群金融扭曲水平,并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进一步对城市群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时空特征:长三角城市群整体金融扭曲水平逐年降低,且金融扭曲水平呈现“中心化—辐射化”的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区域差异:整体呈现“降低—升高”的演变趋势,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长三角城市群金融扭曲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动态演变:城市群金融扭曲水平整体呈下降态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宋青 陈骏宇
切实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此,文章构建基于经济运行、创新效率、协调发展、绿色生态、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运行和创新效率表现突出,但协调性存在不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日趋减少;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体现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双维度,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治理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比分析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产出维度表现突出,但投入维度尚待提升;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扩大;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可以分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融化与投机化,形成泡沫与系统性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建军 刘学华 张军伟
改革开放后,在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同城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的逐渐演变。本文首先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并分析了其演变的动力机制;然后运用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方法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区位效应。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进一步推动同城化的深化,以此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群内部依据要素禀赋发展产业分工,实现多赢。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和潜在贡献区,基于此,探讨风和地形要素对污染物富集与扩散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平均浓度为38.26μg/m~3,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年均值超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站点数占26.24%和日均值存在超标的站点数比例高达92.08%,主要发生于冬季,说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2)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PM_(2.5)浓度年均值整体以4.07μg/(m~3·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以合肥—滁州为中心和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余杭(杭州)为主线的降幅最为显著,尤其是冬季降率高达6.10μg/(m~3·a),间接说明长三角主体应对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3)长三角城市群PM_(2.5)浓度未达标天数占比对风速变化的响应非常值得关注,表现在风速大于4 m/s时,强劲的风可输送外源污染物至研究区,使其空气质量恶化,未达标(一级标准)天数占比随风速增加而升高;(4)冬季长三角城市群PM_(2.5)显著地受北向风输送环黄海区域和邯郸—济宁—枣庄—淮安西南部—滁州沿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为此,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与科技优势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降低潜在贡献源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强度,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Jefferey Sellers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城市流 长三角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Jefferey Sellers
经济全球化以来,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空间集聚形态。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三大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等,对于内地的城市群则涉及较少。而两者间对比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选取沿海与内地城市群的典型代表——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构建GIS城市流强度模型,从客运流、信息流两个方面对两大城市圈的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与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内地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较小;在结构方面,沿海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已经发育成熟,形成了多级中心结构,而武汉城市群仍是单中心结构。据此,从空间规划角度提出旨在提高内地城市群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城市流 长三角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江 李秀伟 江俊丽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