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2)
- 2023(2303)
- 2022(2001)
- 2021(1923)
- 2020(1553)
- 2019(3627)
- 2018(3688)
- 2017(6300)
- 2016(3878)
- 2015(4548)
- 2014(4883)
- 2013(4604)
- 2012(4230)
- 2011(3865)
- 2010(4046)
- 2009(3648)
- 2008(3781)
- 2007(3705)
- 2006(3358)
- 2005(3039)
- 学科
- 济(11451)
- 经济(11433)
- 管理(10452)
- 业(9062)
- 企(7544)
- 企业(7544)
- 学(4633)
- 农(4567)
- 理论(4045)
- 财(4016)
- 中国(3801)
- 教学(3457)
- 业经(3334)
- 地方(3274)
- 方法(3252)
- 教育(3251)
- 制(3156)
- 农业(3125)
- 环境(2807)
- 务(2784)
- 财务(2775)
- 财务管理(2758)
- 森(2757)
- 森林(2757)
- 林(2727)
- 和(2620)
- 发(2584)
- 企业财务(2556)
- 学法(2318)
- 教学法(2318)
- 机构
- 学院(53893)
- 大学(51171)
- 研究(17431)
- 管理(17108)
- 济(16130)
- 经济(15438)
- 中国(14654)
- 理学(13315)
- 理学院(13153)
- 管理学(12782)
- 管理学院(12691)
- 京(12658)
- 科学(12208)
- 江(10700)
- 所(9739)
- 农(9344)
- 财(9286)
- 业大(9059)
- 北京(8805)
- 州(8778)
- 研究所(8479)
- 中心(8408)
- 省(8214)
- 范(8163)
- 技术(8112)
- 师范(8084)
- 职业(7475)
- 院(7265)
- 财经(6634)
- 农业(6500)
共检索到9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斌 周伯煌 刘刚
森林采伐限额是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的核心制度,其为防止森林遭受破坏、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该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已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该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可持续森林采伐内容,核心在于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 可持续经营 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开铭
国营林场是林业的希望,是发挥林业骨干、示范和幅射作用的事业单位。近年,国家在行业管理、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方面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与扶持,林场的工作受到重视,体制得到理顺,地位逐步提高,管理不断加强,作用更加显著。但面对改革浪潮和国营林场可伐资源的日益减少的现状,要保证林场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达到林场自我发展的目的,则作为国营林场主要经济支柱的森林限额采伐工作,其管理尤其关键,很值得研究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汇 刘俊昌
该文探讨在保证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前提下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采伐问题,从生物资源最大持续利用原理出发,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变分法、最大值原理等数学方法求解得到最优资源存量水平和最优采伐策略.探讨了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求得这一模型的最优资源存量水平、最优采伐策略和最佳投入劳动量.根据引入约束条件前后最优收获策略的差距,测算了由于为社会提供了生态产品而对森林资源经营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后对影响建立实证模型的因素,如森林资源的分布、森林经营产品的价格和社会贴现率等进行了补充说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严明 温常青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探讨了引进市场机制,打破政府行政管理固有模式的可能性,提出了逐步取消森林采伐限额,建立职业森林经理人制度,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中介和林权所有者的权利边界,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森林经理规律的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舒舒 张春霞 苏时鹏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探讨森林采伐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供需失衡的理论根源,探讨了采伐的控制量,进而分别讨论了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三种激励措施,最后还探讨了为避免“政府失灵”而实施的产权配置的市场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仁辉 周新年 杨玉盛
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本文对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后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生长的影响进行归纳和评述 ,介绍了可减少立地破坏的采伐作业技术和采集机械应用的新进展 ,指出我国开展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
森林采伐 生态环境 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对国际上减少环境影响的森林采伐(RIL)理念及中国森林生态采伐(EFH)理念的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国际上已经对RIL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制定了新的采伐作业规程。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新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但还不完善,离可持续经营的目标还有差距。对EFH的研究,多是理论和单项技术方面的,对成本及效益方面的研究缺乏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比较,具体森林类型的生态采伐技术模式还不成熟,森林生态采伐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指出今后中国森林生态采伐更新研究的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会儒
介绍了国际上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包括:斐济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森林采运方法规范》、亚太林业委员会的《亚太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中国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这些规程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效率为基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改进,严格控制森林的过度消耗,减少采伐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效率和木材的利用率,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平衡,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森林采伐规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制定不同区域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兰会 孔越 郑海鹰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各省区截面数据为基础,本文分析了2004-2008年我国各省区森林资源采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各地的个人林权比重普遍加大,集体林权比重降低。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林权比重对森林资源采伐没有显著影响;森林资源权属结构对集体林权比例越低,森林资源采伐也越少。同时,农村人口密度对森林资源采伐有正向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丽凤 周媛 周新年 李丹 巫志龙 周成军
通过对闽北山地天然次生林择伐试验样地15 a的跟踪调查,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3方面分析不同强度择伐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未采伐林地,伐后10 a,弱度和中度择伐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并略有改善,强度和极强度生态服务功能尚未恢复;伐后15 a,4种强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得以恢复。从采伐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看,影响程度最大、最难恢复的是保育土壤,其次是涵养水源。因此,对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确定择伐强度和择伐周期时,应考虑林分生态功能的修复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伟 胡远满 常禹 布仁仓 李月辉 刘淼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在无采伐和皆伐、二次渐伐和择伐共4种预案下300年内森林可燃物与林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伐降低了森林细可燃物的载量,但不同采伐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伐增加了粗可燃物的载量,皆伐方式增加最明显;采伐导致了林火面积和火烧频率的增加,增加了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最低;采伐提高了森林的火险等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火险等级最低。因此,建议森林管理者在采伐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择伐方式,降低人类采伐活动和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进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月辉 胡志斌 常禹 胡远满
文章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亚里河林场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林相图和采伐设计资料为信息源,选择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定CO2和释放O2四项服务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引用相应模型,估算了研究区1989年和2000年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建立历年采伐分布图,计算采伐造成的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揭示该损失值与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服务功能价值在各管理区域内的分布。结果表明,1989年服务功能价值为1.85×108元,2000年为1.37×108元,价值20×104元h/m2以上的面积明显下降。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由采伐导致,1989至1999年采伐导致的生态损失价值为0.71×1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华 胡品平 徐正春 刘飞鹏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制度收益的制度绩效分析方法,引入斯密德的状态、结构、绩效(SSP)分析范式,对中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制度设计与目标产生了背离。建议对生态公益林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管治,而对商品林逐步取消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森林限额采伐 制度成本 制度收益 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东 于大炮 邓红兵 代力民
合理的森林采伐方式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提出"生态采伐",对于合理采伐、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守正,2005;张会儒等,2007;2008)。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森林景观研究为合理采伐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