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4)
- 2023(12357)
- 2022(9834)
- 2021(8909)
- 2020(7508)
- 2019(16402)
- 2018(16492)
- 2017(30558)
- 2016(16774)
- 2015(18870)
- 2014(18603)
- 2013(17487)
- 2012(15739)
- 2011(14032)
- 2010(14285)
- 2009(13554)
- 2008(13325)
- 2007(12334)
- 2006(11098)
- 2005(10211)
- 学科
- 济(59272)
- 经济(59168)
- 管理(57104)
- 业(53154)
- 企(46168)
- 企业(46168)
- 中国(21204)
- 方法(19436)
- 财(18828)
- 农(18699)
- 制(18656)
- 业经(17501)
- 技术(17281)
- 数学(15360)
- 数学方法(15149)
- 体(14101)
- 学(13463)
- 银(12880)
- 银行(12845)
- 地方(12496)
- 技术管理(12348)
- 行(12321)
- 农业(12151)
- 理论(11952)
- 融(11737)
- 金融(11729)
- 务(11150)
- 财务(11110)
- 财务管理(11086)
- 企业财务(10548)
- 机构
- 学院(231354)
- 大学(230624)
- 济(91691)
- 经济(89540)
- 管理(87155)
- 研究(79474)
- 理学(73839)
- 理学院(73048)
- 管理学(71783)
- 管理学院(71351)
- 中国(61480)
- 京(49276)
- 科学(47530)
- 财(46971)
- 所(39609)
- 江(38105)
- 农(37979)
- 中心(36394)
- 财经(35688)
- 研究所(35459)
- 业大(33048)
- 经(32242)
- 北京(30806)
- 范(30184)
- 师范(29814)
- 州(29719)
- 院(29656)
- 农业(29373)
- 经济学(28027)
- 技术(26282)
- 基金
- 项目(153504)
- 科学(121882)
- 研究(115026)
- 基金(109938)
- 家(96043)
- 国家(95206)
- 科学基金(82003)
- 社会(73906)
- 社会科(69941)
- 社会科学(69927)
- 省(62158)
- 基金项目(57581)
- 教育(53088)
- 划(51355)
- 自然(50987)
- 自然科(49848)
- 自然科学(49831)
- 自然科学基金(48986)
- 编号(46231)
- 资助(42643)
- 成果(38721)
- 创(37258)
- 重点(34944)
- 创新(33934)
- 课题(33877)
- 制(33553)
- 发(33304)
- 部(33204)
- 国家社会(30869)
- 性(29056)
共检索到364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可持续城镇化制度的安排体现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内在统一,也体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笔者通过构建由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城镇化制度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制度体系和城市文化在制度体系内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制度间相互协调、配套、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可持续城镇化 制度体系 创新原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凌海波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金融服务支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总结分析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需求和当前金融支持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体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满霖
一、引言 农村城镇化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就必须强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薛虹 孙建华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为财政提供了丰富的税源。党的十六大将城镇化列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研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城镇职能而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尤其是地方财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伯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互补、低能耗、高质量、社会和谐的城镇化过程,如何释放土地管理制度红利,更好地推动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节约集约高效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立足于均等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巨大需求,"人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伟 刘学敏 史培军
“十五”期间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 ,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移向城镇 ,而要成功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外教育与城市 (镇 )化之间具有强相关性的普遍规律出发 ,指出“十五”期间必然对教育产生巨大需求 ,并从制度创新角度对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这种挑战。
关键词:
城市(镇)化 教育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玉明
秉持学术传承、倡导理性判别和学术争鸣,是《改革》引领学术趋向、引导学界观念一以贯之的编辑准则。为弘扬发自《改革》的学术观点,搭建《改革》作者、编辑部与《改革》受众三方互动交流平台,推动《改革》一贯倡导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稳健发展,《改革》编辑部自2009年第2期起,对"争鸣"栏目进行全新定位,专发对《改革》已发表论文的学术观点进行争鸣的文章。争鸣文章是对《改革》已发表文章观点存在的问题或有待商榷之处进行讨论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争鸣者认为更好或更合理的观点。也可对《改革》所发表的某些在学术界尚存争议的观点进行争鸣。争鸣文章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解释提出必要且充分的佐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工市民化。为了推动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市民,必须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财政金融制度方面进行体制创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制度缺失,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结构转变,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物质条件,营造体制环境,构建发展平台,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凌云
农村非农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还不稳定:1.农地产权制度主体不清,2.产权内容残缺,3,农地承包权不稳定,这不仅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而且也消极地影响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非农化的进程。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和农地产权制度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状况阻碍了农地流转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基于上述,本文提出了推动农村城镇化中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农村城镇化 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亚军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金融部门促进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金融业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存在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制约城镇化进程、金融工具单一化无法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有效需求、金融市场单一化无法满足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制度不健全对城镇化发展具有制约作用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融资渠道单一,城镇化建设资金匮乏;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机构与中介组织不健全;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相互信任度缺乏。应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 金融支持 改革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玉珍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针对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的多种要素、多元主体间的制度创新动因、运行模式、损益及冲突、流程设计和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动因是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土地粗放利用与经济产值及人口承载力的偏差、土地空间融合与人口身份隔离等人地脱钩,是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然产物。人地挂钩的制度具有协同管理、要素流动、权益保障、宏微观定位等功能,运行模式有城市化率增长匹配模式、地随人走模式以及"有效就业"指向的激励模式。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对城市新市民、城市原市民、迁入地企业、迁入迁出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具有正和或零和收益,但推行过程面临创新主...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地挂钩 制度创新 保障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牛通 范建红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及社会空间正义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分析了留用地制度创新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地区留用地政策的原因、形式、机制等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留用地政策对社会经济空间的影响,以及留用地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认为应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留用地的存量盘活、提质增效及空间规划与治理;应着重从改革征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市场、规范土地管理等四个方面创新城市留用地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昊 夏方舟 严金明
研究目的:梳理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献成果,以期为协调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土地产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城乡统筹试点地区土地制度创新经验等方面研究可为合适的制度优化路径选择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仅以土地配置效率为评判制度适宜性标准、多注重制度的静态描述等缺陷。研究结论:今后须注重基本国情与环境约束,以资源配置效率与权益保护作为评判制度适宜性的标准,加强对制度变迁动态性与路径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资源配置 农民权益 文献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