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2)
- 2023(15222)
- 2022(12777)
- 2021(11459)
- 2020(9324)
- 2019(20780)
- 2018(20148)
- 2017(38352)
- 2016(20637)
- 2015(22526)
- 2014(21671)
- 2013(21157)
- 2012(19667)
- 2011(17966)
- 2010(17874)
- 2009(16470)
- 2008(15753)
- 2007(13808)
- 2006(12294)
- 2005(10725)
- 学科
- 济(91624)
- 经济(91535)
- 业(58068)
- 管理(57646)
- 企(44382)
- 企业(44382)
- 方法(38540)
- 数学(34337)
- 数学方法(34103)
- 农(26761)
- 中国(26684)
- 地方(23428)
- 财(21478)
- 业经(20951)
- 农业(18727)
- 贸(18433)
- 贸易(18423)
- 易(17834)
- 学(16038)
- 制(15141)
- 融(14795)
- 金融(14794)
- 环境(14735)
- 银(14538)
- 银行(14488)
- 技术(14315)
- 行(13948)
- 发(13485)
- 务(13145)
- 财务(13121)
- 机构
- 学院(291119)
- 大学(287246)
- 济(124236)
- 经济(122069)
- 管理(110362)
- 研究(100520)
- 理学(95942)
- 理学院(94880)
- 管理学(93391)
- 管理学院(92868)
- 中国(75749)
- 科学(61206)
- 京(59650)
- 财(55420)
- 农(55174)
- 所(50539)
- 业大(46287)
- 中心(46102)
- 研究所(45971)
- 财经(44571)
- 农业(43558)
- 江(42895)
- 经(40806)
- 经济学(39051)
- 范(37574)
- 师范(37071)
- 北京(36980)
- 院(36191)
- 经济学院(35579)
- 州(34924)
- 基金
- 项目(200248)
- 科学(158807)
- 基金(146400)
- 研究(143748)
- 家(129322)
- 国家(128206)
- 科学基金(110029)
- 社会(94890)
- 社会科(90178)
- 社会科学(90159)
- 省(79385)
- 基金项目(77050)
- 自然(70470)
- 自然科(68955)
- 自然科学(68940)
- 自然科学基金(67776)
- 划(66602)
- 教育(66151)
- 资助(59076)
- 编号(56369)
- 发(48012)
- 重点(45595)
- 成果(44078)
- 部(44020)
- 创(42813)
- 国家社会(40103)
- 创新(39955)
- 课题(39530)
- 科研(38559)
- 发展(38134)
- 期刊
- 济(135577)
- 经济(135577)
- 研究(83480)
- 中国(56952)
- 农(50479)
- 学报(48655)
- 科学(43873)
- 财(40868)
- 管理(40039)
- 大学(36712)
- 学学(35030)
- 农业(34726)
- 教育(30034)
- 融(28985)
- 金融(28985)
- 业经(25410)
- 技术(23503)
- 经济研究(23136)
- 财经(22123)
- 经(19086)
- 业(18407)
- 问题(18320)
- 贸(14826)
- 商业(14750)
- 技术经济(14296)
- 科技(13885)
- 版(13786)
- 世界(12907)
- 国际(12538)
- 统计(12432)
共检索到428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本文运用1996年~2007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将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广东林业TFP和GDP的增长率在总体上表现出基本同步变化的趋势;广东绝大多数市TFP的增长属于技术进步型;林业TFP增长率低主要是由技术效率损失造成的,并进一步分析造成技术效率损失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彦
本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基本方程及电力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论述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并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集约型 经营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宝华 刘东皇
本文通过将FDI质量参数化,利用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运用普通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方法,对FDI质量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总体而言,FDI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质量指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途径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作为吸收能力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且伴随着本地吸收能力水平的提高,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也在增强。
关键词:
FDI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回归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晓君 刘德学
基于广东各细分服务行业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服务业FDI与服务业行业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FDI对不同服务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服务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另一些则具有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没有显著的生产率效应。为促进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应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利用外资战略。
关键词:
服务行业 外商直接投资 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 陈海东
基于“生产率悖论”研究视角,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周期内,信息技术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地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消费水平,推动了要素合理配置和消费结构升级,最终提高了生产率水平;在模型中引入城市地理区位和人口规模等虚拟变量,结果表明中西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且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也要高于大城市,以上均证明“生产率悖论”并不符合中国地级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文章首先通过核密度图简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差异,然后梳理了出口和OFDI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2003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分别运用工具变量法的Probit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出口和OFDI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研发决策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研发决策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静 王强 鄢慧丽 邓晓军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扭曲缓解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是资源型城市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但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存在“数字鸿沟”。从时间效应来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数字经济细分维度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持久动力。最后,基于DID模型评估政策效应表明,数字化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桂良军 李丽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兴资本市场中分析师跟踪对企业投资决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被跟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析师跟踪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最后,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是分析师跟踪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收入差距对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的证据
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两税合并”的经验证据
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证据
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金融数字化发展视角
科技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海的证据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视角
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重要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创新异质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一带一路”的经验证据
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时间序列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