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9)
- 2023(15222)
- 2022(12558)
- 2021(11472)
- 2020(9140)
- 2019(20479)
- 2018(20119)
- 2017(37439)
- 2016(20491)
- 2015(23012)
- 2014(22754)
- 2013(22638)
- 2012(21446)
- 2011(19694)
- 2010(20155)
- 2009(18770)
- 2008(18569)
- 2007(17133)
- 2006(15771)
- 2005(14761)
- 学科
- 济(90572)
- 经济(90456)
- 业(59975)
- 管理(55210)
- 农(51064)
- 企(36718)
- 企业(36718)
- 农业(34156)
- 中国(29672)
- 地方(28421)
- 业经(25750)
- 方法(24926)
- 制(21945)
- 数学(20848)
- 数学方法(20646)
- 财(19753)
- 学(18910)
- 发(17864)
- 环境(17657)
- 银(16126)
- 银行(16088)
- 融(15989)
- 金融(15986)
- 行(15659)
- 体(15288)
- 贸(14418)
- 贸易(14403)
- 地方经济(14085)
- 易(13893)
- 发展(13778)
- 机构
- 学院(297476)
- 大学(292593)
- 济(122691)
- 经济(119868)
- 研究(113350)
- 管理(106486)
- 理学(89429)
- 理学院(88328)
- 中国(87460)
- 管理学(86854)
- 管理学院(86321)
- 农(70678)
- 科学(69365)
- 京(64600)
- 所(58722)
- 财(57077)
- 农业(54076)
- 研究所(52676)
- 中心(52281)
- 业大(50386)
- 江(50138)
- 财经(42576)
- 范(42068)
- 师范(41600)
- 院(40922)
- 北京(40916)
- 省(39866)
- 州(39324)
- 经(38426)
- 经济学(36091)
- 基金
- 项目(194222)
- 科学(152156)
- 研究(145907)
- 基金(137072)
- 家(120837)
- 国家(119679)
- 科学基金(100459)
- 社会(92544)
- 社会科(87156)
- 社会科学(87134)
- 省(79510)
- 基金项目(72223)
- 划(65798)
- 教育(64908)
- 自然(61884)
- 编号(60439)
- 自然科(60242)
- 自然科学(60226)
- 自然科学基金(59132)
- 资助(53875)
- 成果(49741)
- 发(49036)
- 重点(45154)
- 课题(43658)
- 部(42379)
- 创(40505)
- 制(40183)
- 发展(39409)
- 展(38754)
- 国家社会(38234)
- 期刊
- 济(157260)
- 经济(157260)
- 研究(92556)
- 中国(76900)
- 农(73617)
- 学报(50170)
- 农业(49786)
- 科学(46616)
- 财(42000)
- 管理(39092)
- 大学(38762)
- 教育(38236)
- 学学(36455)
- 融(34035)
- 金融(34035)
- 业经(30861)
- 技术(26506)
- 业(24203)
- 经济研究(21739)
- 问题(21122)
- 财经(20993)
- 经(18128)
- 版(17199)
- 农村(16227)
- 村(16227)
- 资源(16102)
- 世界(16031)
- 农业经济(15915)
- 科技(14847)
- 经济问题(14677)
共检索到48456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 刘震海
生态农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题中之义,应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这对新时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村建设要注重协调农民与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多方关系,致力于打造“农民幸福、农业持续、生态环境绿色、经济发展良好”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农村地区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域出发分析生态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现机制,以期加快生态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村 现实意义 实现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钊 董彦佼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对催化新的科技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碍,比较突出的就是缺乏科技基础、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优势,有效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现实意义 实现机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昊 饶思军
当前,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提供知识、巩固教育及提升素养等关键性作用。因此,图书馆若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应采取建设信息共享中心、村校结合、关注特殊群体等措施,让图书馆真正和谐地走进农村。
关键词:
农村图书馆 新农村建设 文化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莉
21世纪是"绿色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浪潮。面对全世界环境与发展重大问题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面对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对绿色人才和绿色科技的迫切需求,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建设"绿色大学"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是展示学校整体形象、体现校园文明、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尺,是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元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校利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对人类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和中国特征。邓小平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苦探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路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翔
构建发展极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刚性、资源稀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而促进部分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选择。发展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它是一项为消除经济结构刚性而作出的高成本、高风险的次优选择,需要政府的高效参与,以提高发展极建设效益和促进双赢目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跨世纪奋斗目标,培育一定数量的农村发展极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发展极 农村发展极 发展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慧景 李培泓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重大的历史任务之一,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不可持续现象。这是由于新农村建设中可持续发展规划机制和评价机制缺失造成的,而这些机制的缺失则是各经济发展主体的一种博弈均衡,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为了避免不可持续发展结果的出现,我国应建立正确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并提高农民素质,以改变博弈中弱势主体的地位。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机制 博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因此,新农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傅晓华 赵运林
城市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口主要聚居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集中体现为该地区的综合实力。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在城市生态方面承担着重大的国际责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此,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视角探究城市生态的内在规律,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城市生态有力地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构建。
关键词:
城市 城市生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禄英
(一) 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鼓励多种经营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技术专长和经营能力的专业户(包括重点户下同)其中有的是承包专业户。有的是自营专业户。1982年广东全省在推行大包干的基础上,涌现出274,200个专业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3.2%。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福盛 咸富莲
自2000年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些农村初中和小学相继被撤并,造成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而城市和县镇部分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却不断扩大。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和原州区来说,其农村初中、小学因学校规模布局的调整,导致农村学校被大量撤并,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均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这一变化致使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教学质量效益下降、农村文化根基割断。针对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理性思考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合理布局城乡学校,明确农村学校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湘棱
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系统研究了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内在机理。本文首先从总体规模、发展模式、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然后构建和分析了农村电商的产业链条,最后笔者基于上述内容从市场需求驱动力、国家政策保障力、农户意愿推动力、资源供给再生力系统分析了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期能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链 农村电商 可持续发展 动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少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视。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遵循三项原则,即: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原则,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结合原则,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推动原则。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路径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