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4)
2023(15641)
2022(13348)
2021(12521)
2020(10335)
2019(24007)
2018(24077)
2017(46221)
2016(25095)
2015(28440)
2014(28580)
2013(28050)
2012(25778)
2011(23494)
2010(23970)
2009(21746)
2008(21278)
2007(18877)
2006(16848)
2005(15083)
作者
(73381)
(60497)
(60239)
(57291)
(38838)
(29088)
(27363)
(23827)
(23122)
(21863)
(20735)
(20519)
(19427)
(19368)
(18719)
(18661)
(18030)
(17723)
(17353)
(17228)
(15132)
(15098)
(14694)
(13785)
(13587)
(13558)
(13502)
(13440)
(12254)
(11882)
学科
(107253)
经济(107156)
管理(73097)
(68879)
(56932)
企业(56932)
方法(45624)
数学(39173)
数学方法(38462)
中国(30133)
(28612)
地方(26362)
业经(24559)
(23011)
(21990)
农业(19427)
环境(18712)
理论(18639)
(18201)
贸易(18186)
(17796)
(17625)
(17581)
技术(16808)
(16654)
银行(16613)
(16006)
(15997)
金融(15995)
(15648)
机构
学院(357126)
大学(355761)
管理(141601)
(139335)
经济(136095)
理学(121982)
研究(121710)
理学院(120562)
管理学(118211)
管理学院(117555)
中国(91014)
(77809)
科学(76459)
(62276)
(61501)
(56706)
研究所(55957)
中心(54618)
(53175)
业大(52707)
北京(50067)
(49642)
财经(49460)
师范(49200)
(44799)
(44597)
(43894)
农业(43870)
经济学(40072)
师范大学(39482)
基金
项目(240712)
科学(188791)
研究(177017)
基金(171935)
(149514)
国家(148218)
科学基金(127318)
社会(109185)
社会科(103386)
社会科学(103354)
(95247)
基金项目(90782)
自然(83282)
教育(82119)
自然科(81312)
自然科学(81297)
(80081)
自然科学基金(79784)
编号(73532)
资助(72023)
成果(59576)
(54351)
重点(54062)
(51998)
课题(51558)
(49647)
创新(46122)
科研(45397)
项目编号(44714)
教育部(44429)
期刊
(159772)
经济(159772)
研究(106377)
中国(71959)
管理(54745)
学报(54507)
(52012)
科学(51737)
教育(46120)
(45083)
大学(41387)
学学(38695)
农业(36473)
技术(33349)
(31553)
金融(31553)
业经(28105)
经济研究(25232)
财经(23159)
图书(20235)
问题(20152)
(19723)
(19454)
科技(17766)
技术经济(17707)
理论(17032)
资源(16936)
商业(16715)
现代(16511)
统计(16097)
共检索到533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红波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一个品牌一旦拥有广大的忠诚顾客,其领导地位就可经久不衰,即使其产品已历经改良和替换。本文把品牌放在生态系统内进行研究,改变了过去把培育、经营品牌只是单个企业任务的观点,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工作,包括社会环境、利益相关群体、供应商、渠道商、竞争者、企业本身等主体,他们在生态系统内,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本身品牌运作为核心,协同作战,共同进化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运作的品牌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内的品牌战略模式为:品牌生态战略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温素彬  
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价值取向,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提出了“三重绩效”和“战略、流程、能力”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华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得到了社会上下广泛而迅速的认同。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与社会两条腿一起走 ,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中 ,既要遵循市场规律 ,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既要以发展为主题 ,又要考虑到资源约束与环境的承载力。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恢复起来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 ,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根据新疆自身的特点 ,走保护与发展并重 ,集经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絮茸  徐海滨  
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熊絮茸徐海滨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的扩大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障碍。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迫于资源,人口、环境的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文明,其内涵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华  周胜军  
分析了传统科技发展观具有纵客科技负效应膨胀的狭隘性。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能够有效协调科技双重效应的崭新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观。并进而分析了科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对科技发展的具体要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英卓  戴桂林  高金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波  裴根  王子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产生于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基于对人类当下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和密切关注,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上包含着很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建兰  
本文论述了两种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总结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和表象特征,提出了人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所应坚持的理论与实践准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力  赵历男  
略论可持续发展人口健康观对医学模式转换的影响沈力赵历男(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96高研班,上海,200070)(济南市科委,济南,250001)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的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平  
我国资源型城市长期致力于矿产开采及其加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周期性,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的矛盾日趋尖锐,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提出资源性城市多元化发展战略、产业创新与开发战略、集约经营战略、资源优化战略的战略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辉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是对传统财务战略模式的改造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是追求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及长期效益,而非销售量的盲目增长、规模的盲目扩大和短期效益,使企业在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克勤  赵璟  樊国盛  
针对现代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园林生态城市 ,并对这一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园林生态城市与以往的生态园林城市相比 ,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在内涵上有本质的差别。园林生态城市首先是一个生态城市 ,同时具有饱含文化底蕴的园林 ,赋予生态城市以美感质量 ,使园林与生态有机地相结合。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提高生产力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清洁生产 ,控制环境污染 ,加快城市文明的建设 ,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 1 8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山  
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应将环境成本计入资源价格,积极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系,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环境成本管理可在费用效果分析、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构建企业战略开发和产品绿色流程等方面得到应用。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建立相关的会计规范,转变观念,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中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峰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发展战略。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教育思想、树立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协作意识等方面,就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