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5)
2023(6171)
2022(5192)
2021(4591)
2020(3488)
2019(7900)
2018(7716)
2017(14218)
2016(7643)
2015(8493)
2014(8624)
2013(8638)
2012(8540)
2011(7991)
2010(8187)
2009(7445)
2008(7394)
2007(6646)
2006(6310)
2005(6057)
作者
(23671)
(19704)
(19692)
(18495)
(12732)
(9520)
(8878)
(7595)
(7573)
(7181)
(6866)
(6597)
(6546)
(6416)
(6329)
(6091)
(5822)
(5753)
(5718)
(5563)
(5095)
(4907)
(4788)
(4599)
(4515)
(4439)
(4430)
(4414)
(4099)
(3936)
学科
(40881)
经济(40843)
(19319)
管理(18342)
地方(17829)
中国(15476)
(13158)
企业(13158)
(12724)
业经(10650)
地方经济(10258)
(9175)
农业(9106)
方法(8701)
(8035)
金融(8035)
(7800)
银行(7791)
(7710)
环境(7186)
(7152)
数学(7049)
数学方法(6967)
(6825)
贸易(6813)
发展(6765)
(6741)
(6719)
(6476)
技术(6223)
机构
学院(112674)
大学(109203)
(47693)
经济(46593)
研究(46535)
管理(38619)
中国(35951)
理学(31408)
理学院(30953)
管理学(30456)
管理学院(30239)
科学(28175)
(25433)
(24523)
研究所(21917)
(21460)
(21003)
中心(20444)
(19535)
(17684)
师范(17508)
(16896)
北京(16811)
(16095)
农业(16041)
财经(15717)
(15648)
业大(15490)
科学院(14428)
(14075)
基金
项目(68666)
科学(53619)
研究(52746)
基金(46625)
(40577)
国家(40161)
科学基金(33547)
社会(32988)
社会科(31248)
社会科学(31242)
(28816)
基金项目(24131)
(23760)
教育(23136)
(22219)
编号(21902)
自然(19681)
自然科(19177)
自然科学(19173)
自然科学基金(18791)
资助(18669)
发展(18219)
成果(18206)
(17870)
课题(16792)
重点(16088)
(14512)
(14186)
创新(13594)
(13525)
期刊
(65330)
经济(65330)
研究(39309)
中国(31328)
(21336)
管理(16714)
教育(16710)
学报(16101)
科学(16068)
(15075)
(14816)
金融(14816)
农业(14764)
业经(12518)
大学(12147)
学学(11254)
技术(10849)
经济研究(10258)
问题(8335)
(7887)
财经(7573)
(6622)
资源(6302)
(6192)
世界(6155)
商业(6155)
(6029)
(5936)
论坛(5936)
图书(5785)
共检索到196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海珍  任荣明  
“三重底线”意味着将传统公司报告框架扩展,不仅考虑财务结果而且还有环境和社会业绩,这些正是可持续发展力的核心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荆  顾平  席娜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一个追求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三方面平衡发展的复合系统。文章构建了“三重盈余”绩效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了各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用一种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是否做到了“三重盈余”,是否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韩春伟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应该在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等方面都有优秀表现。但是,对于三重绩效如何作用于企业整体绩效的研究还很不够,这正是进行三重绩效评价的前提。把矢量分析方法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研究中,通过矢量空间的引入,建立分析模型,找到了三重绩效的契合点。兼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分析方法打破了对企业绩效评价中简单求和的传统认识,丰富了三重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静态均衡性综合评价和动态协调性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简明的绩效分析工具,有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的实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应益华  
三重底线报告是计量、管理和报告主体社会、经济和环境业绩的框架。在梳理三重底线报告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认为应该通过扩展传统的财务报告,考虑政府这个契约耦合中的各节点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引入三重底线报告,将业绩评价与主体的价值观、战略、伦理等进行整合,并提出了重构政府财务报告的一些思路和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把规范发展作为PPP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高质量推动PPP模式,牢守风险底线,充分发挥PPP模式"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积极作用,坚持规范操作和从严管理,严守财政支出责任10%红线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温素彬  
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三重绩效共生模式和三重绩效的矩阵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变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三重绩效的层次变权综合评价模型,以期对三重绩效进行均衡化处理,给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以激励,从而使绩效评价更加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决策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岚  钟荣凤  
"反生态"现象影响乡村旅游长远发展,以闽东霍童古镇为例研究其生态化发展程度,为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景区目前处于基本生态化发展阶段,经济系统权重最大,其次是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只有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动态统一,才能实现景区生态化。由此建议从经济生态化、社会文化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旅游经济低碳化发展,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生态价值认知度提升和文化原真性保护等,有利于尽快实现景区生态化,推动闽东乡村旅游生态化进程,对其他景区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在分析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情特点时,笔者认识到:广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地位的多重性是一个非常特殊、全国仅有的例子。与此有关的是,对广西经济特点的任何简单定性都不符合广西的实际。为了明确表达这种多样性的意思,本文采用了“三重”这个陌生的定语,在找到更合适的用词之前,先姑且用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德发  
可持续发展与统计黄德发改革新思维可持续发展与统计,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其实大谬不然。本文试图在阐述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揭示现有统计核算体系的偏失与改进办法。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抉择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似乎结成了孪生兄弟,它们正在这"二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德发  
可持续发展与统计(续上期)四、"绿色帐户"挑战传统经济帐户"绿色帐户"是对经济、生态、社会等诸种环境的统计核算的形象化说法。"绿色帐户"是针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的缺点,由世界银行于80年代初提出来。80年代末确立并试行的新型帐户,代表着经济帐户的发展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本文从人地关系的高度出发 ,论述了人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为了人类的发展、繁衍 ,世世代代都存在对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问题。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建设 ,涉及到人类的认识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目前,“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在国际社会已有广泛的认同。但人们也发现,“发展”(development)这一概念似乎是过于多义化了,涉及的方面太多,以致于显得有点儿难以把握。事实上,在现今所有试图阐明人口问题本质的最新人口理论中,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对“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展开充分的论证和诠释。在这个意义上,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提出或许应该认为是一件幸事,虽然对此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依然有不少歧见。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最初是针对环境资源问题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特别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及模式,“可持续发展”在1992—06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我国政府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但作为一种优良的理论构架,“可持续发展”也在广阔的社会经济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样,所谓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揭示的就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诸系统、各要素协同并进的整体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是可以持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