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1)
2023(7676)
2022(6330)
2021(5805)
2020(4435)
2019(10581)
2018(10517)
2017(19650)
2016(10605)
2015(11606)
2014(11816)
2013(11576)
2012(11057)
2011(10294)
2010(10724)
2009(10019)
2008(10195)
2007(9089)
2006(8739)
2005(8419)
作者
(30360)
(25415)
(25232)
(24098)
(16498)
(12145)
(11502)
(9744)
(9727)
(9148)
(8793)
(8488)
(8325)
(8268)
(8174)
(7856)
(7416)
(7409)
(7216)
(6998)
(6735)
(6216)
(6209)
(5977)
(5714)
(5705)
(5691)
(5657)
(5218)
(5017)
学科
(53131)
经济(53070)
(28026)
管理(27425)
(22200)
企业(22200)
中国(19008)
地方(17725)
(15197)
业经(14163)
方法(13800)
(12695)
(11664)
金融(11664)
(11545)
(11256)
银行(11248)
(11032)
数学(10652)
农业(10641)
数学方法(10546)
(10248)
地方经济(10021)
(9555)
理论(9325)
(9199)
(7800)
发展(7764)
(7732)
(7575)
机构
学院(154311)
大学(152690)
(68021)
经济(66573)
研究(60315)
管理(54831)
中国(47297)
理学(45086)
理学院(44523)
管理学(43922)
管理学院(43614)
(34474)
(34456)
科学(33965)
(30862)
研究所(27367)
中心(25916)
(25372)
财经(25235)
(24077)
(23573)
师范(23377)
北京(23088)
(22770)
(21583)
经济学(21213)
(20688)
师范大学(18797)
经济学院(18725)
业大(18548)
基金
项目(90165)
研究(71431)
科学(71184)
基金(62779)
(53553)
国家(53001)
社会(45713)
科学基金(45063)
社会科(43177)
社会科学(43169)
(36099)
教育(32737)
基金项目(32162)
(29819)
编号(29666)
(26056)
成果(25840)
自然(25616)
资助(25349)
自然科(24949)
自然科学(24944)
自然科学基金(24493)
课题(22261)
发展(21690)
(21303)
重点(20910)
(19816)
(19094)
国家社会(18709)
(18672)
期刊
(90350)
经济(90350)
研究(57401)
中国(40379)
(26005)
教育(25221)
(24069)
管理(23167)
(20830)
金融(20830)
科学(20048)
学报(19838)
农业(16083)
大学(15855)
业经(15425)
经济研究(14608)
学学(14442)
技术(13931)
财经(13473)
(11714)
问题(11476)
改革(8304)
(8304)
世界(8278)
(8184)
(8130)
商业(7854)
(7768)
经济问题(7673)
现代(7506)
共检索到264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万山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评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资本观变更过程 ,在此基础上从资本观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作结论性归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瑞娥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而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范式存在许多背反、矛盾和冲突。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资本支撑与资本逻辑的哲理性思考,试图在两者的背反中发现其兼蓄、互融,并从制度设计上构建“四大资本”协调发展与“短线资本补齐”的社会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同爱  
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资源法保护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入手 ,提出了今后环境资源法应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及其承载能力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以利于全社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世伟  王英  
人类消费观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享乐主义消费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只有摒弃这种消极落后的消费观 ,并树立一种适度的、健康的、绿色的节俭型消费观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提出了综合意义上的“发展资本”范畴 ,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发展资本 (或资源 )”的保有和扩大。在此基础上 ,作者区分了强持续发展、弱持续发展 ,并结合人口结构变化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性问题和外部性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安邦  
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攻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以及开展宣传、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应发挥特有的作用,以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要重视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研究生教育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生教育和经济文化等其它系统的关系出发,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层次、类型、布点、规模等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看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新章  
尽管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已经不适应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国际生产体系变革的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详细说明了中国利用外资与国际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第四部分总结性地指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海冰  蔡道成  张侨  
本文首先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明确定义,然后从四个理论方面介绍中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创新,希望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行明  魏静  郭丽丽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公平,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在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关系时,现有理论更加注重后代人的权益,即后代人优先原则,本文试图重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期对人类的行为提供科学、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指导。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上应坚持"当代人优先"的基本原则,没有当代人的存活,就没有后代的繁衍,解决好当代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明确当代人优先基本原则的同时,明确当代人的责任,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只有理清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对后代人利益的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文元  
随着中国面对人口压力、能源挑战、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瓶颈约束的增大,如何寻找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何积极转换增长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如何提升1980年以来"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的发展内涵;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避免"拉美陷阱"的发展教训,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人类历史进化规律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革新生产力,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特定的物质基础上,必然要求表达出相应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形态和内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慧  霍有光  胡彦华  庞文保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而至的全球生态危机,促使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兴起。文章对可持续发展的演进、定义以及自然主义类、经济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延伸定义作了简要综述,提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即环境稀缺论、环境价值论、"时空公平"的区域层次性可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观等,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定义共同的基本要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行明  魏静  郭丽丽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公平,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在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关系时,现有理论更加注重后代人的权益,即后代人优先原则,本文试图重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期对人类的行为提供科学、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指导。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上应坚持"当代人优先"的基本原则,没有当代人的存活,就没有后代的繁衍,解决好当代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明确当代人优先基本原则的同时,明确当代人的责任,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只有理清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对后代人利益的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恒云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断想葛恒云安徽财贸学院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以为,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运动,还应是一种社会结构。作为一种理论,它必须能深刻地揭示目前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质及根源,能回答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及怎样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