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0)
2023(10213)
2022(8569)
2021(7791)
2020(6297)
2019(13943)
2018(13700)
2017(25222)
2016(13725)
2015(15269)
2014(14870)
2013(14723)
2012(13533)
2011(12411)
2010(12765)
2009(11983)
2008(11815)
2007(10731)
2006(9976)
2005(9314)
作者
(39089)
(32324)
(32254)
(30332)
(20674)
(15307)
(14720)
(12563)
(12229)
(11650)
(11048)
(10912)
(10355)
(10297)
(9996)
(9899)
(9645)
(9544)
(9464)
(9218)
(8190)
(8150)
(7787)
(7481)
(7396)
(7295)
(7253)
(7057)
(6632)
(6379)
学科
(59030)
经济(58980)
管理(45480)
(39134)
(32014)
企业(32014)
地方(21905)
中国(20025)
(17116)
方法(16281)
业经(15514)
(14607)
数学(12703)
地方经济(12693)
数学方法(12570)
农业(11947)
(11907)
银行(11897)
(11790)
(11461)
(11086)
(11076)
金融(11075)
(10702)
环境(10602)
(9919)
(9897)
贸易(9886)
(9442)
理论(9284)
机构
学院(188707)
大学(183191)
(74461)
经济(72513)
管理(71585)
研究(67258)
理学(58045)
理学院(57279)
管理学(56418)
管理学院(56015)
中国(54890)
科学(41163)
(41068)
(36801)
(34550)
(32135)
中心(31592)
研究所(30770)
(29621)
(27713)
师范(27456)
财经(26769)
(26464)
北京(26401)
(24591)
业大(24553)
(24000)
(23605)
农业(22757)
技术(21926)
基金
项目(116830)
科学(91956)
研究(89782)
基金(80878)
(69694)
国家(69043)
科学基金(59213)
社会(55782)
社会科(52848)
社会科学(52839)
(48568)
基金项目(42234)
教育(40481)
(39910)
编号(38241)
自然(36155)
自然科(35252)
自然科学(35246)
自然科学基金(34560)
资助(32173)
(31856)
成果(31173)
课题(27670)
重点(26833)
发展(25908)
(25458)
(24743)
(24126)
(23189)
创新(23115)
期刊
(99599)
经济(99599)
研究(59815)
中国(47887)
管理(31596)
(29671)
(28695)
教育(26195)
科学(25616)
学报(24888)
(22643)
金融(22643)
农业(19733)
大学(18876)
业经(18566)
技术(18342)
学学(17396)
经济研究(15074)
财经(12873)
(12062)
问题(11740)
(11214)
图书(10786)
资源(10231)
商业(10156)
(9724)
现代(9723)
(9466)
论坛(9466)
技术经济(9166)
共检索到315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铮  刘丽  
一、区域管理性质透视 区域是有结构的,它是一种内部单元多,单元类型复杂,缺少统计共性的巨系统。这种巨系统派生出主要的地理结构有:资源—环境—人口结构即REP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结构,城镇体系(结构),空间(经济)结构和地缘结构等。区域内部总是赋存一定的资源的,同时又形成一定的自然环境,如山地环境,流域环境。人口作为区域的活跃因子通过资源开发、利用将本来互为表象的资源和环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资源、环境、人口三位一体的区域REP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也可以称作区域生产系统,是由前苏联经济地理学家最初提出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石培华,余丹林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著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陈琳  廖鸿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颖  
一、引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发重视内河水运的发展,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这也意味着内河水运发展成为国家战略。2012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江西对九江港考察的时候就指出了:"要用好长江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推动沿江特别是内陆腹地梯度开发、开放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在考察武汉新港也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要将内河航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荣生  
黄河断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荣生四、确保黄河安全的战略举措1.“黄河安全”的界定黄河流域区域经济要想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长远目标获得预期的发展,就必须确保黄河安全。所谓“黄河安全”,系指“三不”,即黄河不决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陈世敏,王喜,卢向前,李志刚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晓新  张利华  
可持续发展区域管理研究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主题。它以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同时汲取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来研究多元动态的区域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区域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主要聚焦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即PRED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问题。基于学科背景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持续发展区域管理研究主要可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研究等三个子领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亚平  刘鲁君  
农业开发活动属于自然资源开发 ,一切开发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 ,但农业开发类型多 ,开发区域不同 ,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同。本文论述了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农业开发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是一种“资源开发模式”,由于缺乏对资源与环境加以补偿、保护和改良的内在机制,其后果不仅是区域经济结构失调,而且使脆弱的生态系统长期超负荷支撑,区域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区域开发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道路。在区域开发中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科学的调节和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建军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令人堪忧,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文章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出了5种类型,并比较了各类区域发展的特征,客观地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键词: 区域教育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宇  范英  魏一鸣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途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并逐步进入减速发展阶段,各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最终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巧生,王华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环境因素既是系统的自身要素之一,也是系统演进的约束条件。只有把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包括发展在内的更大的范围内,环境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本文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入手,探讨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环境因素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指出通过环境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战略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