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1)
2023(6466)
2022(5495)
2021(4920)
2020(3899)
2019(8921)
2018(8608)
2017(16393)
2016(8765)
2015(9624)
2014(9589)
2013(9488)
2012(9330)
2011(8674)
2010(8949)
2009(8150)
2008(8007)
2007(7348)
2006(6803)
2005(6435)
作者
(25685)
(21429)
(21293)
(20089)
(13736)
(10154)
(9576)
(8390)
(8202)
(7783)
(7347)
(7090)
(6966)
(6825)
(6782)
(6545)
(6307)
(6178)
(6161)
(6087)
(5460)
(5262)
(5225)
(5011)
(4829)
(4813)
(4795)
(4761)
(4341)
(4288)
学科
(43542)
经济(43490)
管理(25447)
(23143)
地方(17182)
(16626)
企业(16626)
中国(15676)
(13554)
业经(11151)
方法(10704)
(9694)
农业(9678)
地方经济(9660)
(9071)
数学(8673)
数学方法(8621)
(8411)
金融(8411)
(8218)
银行(8210)
(8092)
(7663)
环境(7445)
(7110)
技术(7059)
(7006)
贸易(6995)
(6894)
发展(6703)
机构
学院(127311)
大学(124797)
(55076)
经济(53906)
研究(48451)
管理(48229)
理学(40359)
理学院(39868)
管理学(39397)
管理学院(39142)
中国(37636)
科学(28081)
(27922)
(26957)
(24777)
研究所(21963)
中心(21815)
(21690)
(20698)
财经(19919)
(18589)
师范(18409)
北京(18294)
(18018)
(17360)
(16955)
业大(16701)
农业(16459)
经济学(16302)
(15676)
基金
项目(78969)
科学(63002)
研究(60742)
基金(56318)
(48373)
国家(47909)
科学基金(41167)
社会(39458)
社会科(37422)
社会科学(37414)
(31635)
基金项目(29628)
教育(26651)
(26132)
编号(25050)
自然(24531)
自然科(23974)
自然科学(23971)
自然科学基金(23544)
(23495)
资助(22321)
成果(20909)
发展(19330)
(18972)
课题(17998)
重点(17704)
(17205)
(16497)
国家社会(16202)
创新(15436)
期刊
(72089)
经济(72089)
研究(43251)
中国(32177)
(21566)
(19873)
管理(19486)
科学(17338)
学报(16635)
教育(16126)
(15587)
金融(15587)
农业(14837)
业经(13406)
大学(13075)
学学(12184)
经济研究(11597)
技术(10960)
财经(9883)
问题(9079)
(8496)
(7528)
商业(6939)
世界(6806)
图书(6466)
(6409)
(6403)
经济管理(6288)
技术经济(6263)
(6195)
共检索到21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战后初期,经济学家一般并不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而是两者混用的。但是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产出的增加;“经济发展”则是随着这种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一般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没有太大的争论,但对经济发展的涵义却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今天讨论的可持续发展与一般的经济发展又不是一个概念。可持续发展在国际上已有公认的特定概念,它主要涉及资源、环境和人口三个方面。对此,一些老师已经作了介绍,我就不再多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璐  李郁芳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在决策规则和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影响,认为政府在主导可持续发展时行动应该更为谨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令锋  向志强  
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目标与内容上更具有公共性和长期性的取向,从而使政府能力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原则为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帕累托改善”提供了思路,并决定了政府能力的核心是制度供给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能力,制度安排应遵循市场优先、地方政府优先、公众参与、遵循法治四个原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达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以政府为主,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无论对照农业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或WTO的农业协定,政府都是农业投入的主体。 改革政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须从四个方面对每项投入的关键内容与运行机制在制度创新上做深入的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骏  应益华  
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内涵,但是现行预算会计在反映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实现政府会计改革目标,必须从矫正代际外部性的角度出发,引入资产/负债观和权责发生制,改革政府债务及养老金核算制度,编制代际报告,提供关于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等支撑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秀云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三个基本内容。其中生态持续是前提,经济持续是基础,社会持续是目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整体,并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长学  
政府作为是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目前,在一些资源环境问题上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行动不及时、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以传统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没有足够重视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以及决策机制和法治失衡等。改善政府作为,推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各级政府应着力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法治理资源与环境问题,加大对资源环境税费的监督管理,推进资源环境的机构整合,加强资源环境问题的信息公开和责任追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晓红  
本文在对中国工业园区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误区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有利于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有效角色作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国亮  
城市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单元和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全国的发展水平,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政府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位力量。本文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城市政府五大主要职能,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脱文娟  李瑞娥  
社会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健全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供给并配合有强有力的实施机制。然而,由于国家的制度供给功能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可能引致经济活动偏离制度目标,非正式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异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成本的非均摊皆可导致制度供给不足并由此引起诸多不可持续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制度供求的理论分析,从可持续发展制度供求的内在要求上,阐述制度供求的非均衡状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应的制度供给责任,以改变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需求。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项目融资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依旧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一定时期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程翔  
研究并划分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指出当前已由政策主导阶段进入到关键性的"准市场"阶段,政府必须重新定义和转变自身角色,逐步以市场调节手段取代补贴等直接激励手段,方能确保产业顺利向市场主导阶段成功过渡。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从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劲波  叶文虎  
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般内涵进行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评估方法,论述了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本文认为,公共政策过程优化与政府自身建设是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手段,知识管理和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问题—对策—响应"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形成、运作及优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