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6)
2023(9850)
2022(8105)
2021(7536)
2020(5789)
2019(13340)
2018(13402)
2017(23201)
2016(13461)
2015(14809)
2014(14571)
2013(13604)
2012(12900)
2011(11915)
2010(12529)
2009(11416)
2008(11382)
2007(10378)
2006(9845)
2005(9163)
作者
(35399)
(29458)
(29343)
(27906)
(18715)
(14086)
(13355)
(11418)
(11265)
(10671)
(10044)
(9893)
(9668)
(9551)
(9258)
(9167)
(8741)
(8560)
(8505)
(8417)
(7790)
(7294)
(7079)
(6914)
(6851)
(6603)
(6584)
(6561)
(5966)
(5918)
学科
(51875)
经济(51823)
管理(33763)
(32712)
(26315)
企业(26315)
中国(24361)
教育(20485)
地方(18639)
技术(16010)
(15961)
业经(14749)
(13200)
(12293)
(11586)
银行(11573)
理论(11572)
(11391)
(11344)
金融(11344)
方法(11299)
(10996)
农业(10738)
(10678)
技术管理(10510)
地方经济(10412)
发展(9704)
(9577)
(9388)
数学(8781)
机构
大学(176905)
学院(176745)
研究(71657)
(69949)
经济(68216)
管理(59103)
中国(50448)
理学(48463)
理学院(47771)
管理学(46968)
管理学院(46584)
(40871)
科学(40503)
(36136)
(34858)
师范(34648)
(34475)
教育(32740)
研究所(32168)
(30806)
中心(30484)
师范大学(28150)
北京(27757)
(26168)
(25951)
财经(24868)
(24805)
技术(23123)
(22427)
(21323)
基金
项目(105432)
研究(88820)
科学(84569)
基金(70026)
(59466)
国家(58708)
社会(54276)
社会科(51176)
社会科学(51166)
科学基金(49680)
教育(46643)
(44771)
编号(38551)
(38133)
基金项目(35564)
成果(34534)
课题(31351)
(30511)
自然(27163)
资助(26835)
自然科(26503)
自然科学(26499)
(26161)
自然科学基金(25994)
发展(25585)
(25427)
重点(25355)
(25086)
规划(23926)
(23739)
期刊
(92082)
经济(92082)
研究(71775)
教育(56268)
中国(55382)
管理(25928)
(25882)
(25343)
科学(21863)
学报(21380)
(20953)
金融(20953)
技术(20278)
大学(17940)
农业(17437)
业经(16330)
学学(14880)
经济研究(14647)
职业(14192)
财经(12447)
(11383)
论坛(11383)
问题(11128)
(10950)
(9916)
(9513)
科技(9322)
技术教育(9303)
职业技术(9303)
职业技术教育(9303)
共检索到30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丽霞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根本要义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面对"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介绍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演进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静寰  延建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唤麟  
龚胜生教授编著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该书共33.5万字,分9章27节。第1章"绪论"与第2章"可持续发展系统"为全书的纲。第3-7章分别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5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邓尧伟  
基础教育区域数字资源中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数字资源服务模式,文章总结了其性质及优缺点,调查了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德昌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印发,对有效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严重脱节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方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积极推进教师和教法改革、全面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多元并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助力中职学生人人出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的弊病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以商品生产、市场调节和追求剩余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社会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因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必须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全面、深刻的变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彬  方齐云  
在当前世界的经济危机中,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受困于多方因素的制约,生产扩张受阻。本文认为:中小出口企业扩张的关键是技术成就的充分利用。据此提出变革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策略,实现生产可能性扩张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奕  
1995年是越南革新政策实施以来,吸引外资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1996年6月的越共八大提出:越经济已走出危机,但仍不稳定。GDP已连续6年增长,外资流入逐年增加,摆脱了80年代内外交困的境地,国际社会甚至曾一度出现“越南热”。但越经济刚刚开始从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型,贫困问题严重,经济体制落后,法制严重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磐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会艳  张丽荣  陈吉宁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必将对上层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推动法理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徐邓耀  李健  
城市可持续发展应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居住舒适、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发展。它具有发展、公平、协调、限制、适应五个内涵。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城市经济唯有适度快速增长,才能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充分认识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化、法制化的城市有效管理是使城市永远充满活力、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文科  林后春  
要实现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品性农业的转变 ,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有发达和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在于 :从抽象看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基础产业部门 ;从具体看 ,它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 ;从动态看 ,它是农村也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从现实看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未来看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必须有一个可持续化的发展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君  
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过程、内涵与特征的阐述 ,指出生态文明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协同进化 ,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最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换政府职能、促使社会物质生产生态化、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引导等建议 ,对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