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0)
2023(15059)
2022(13089)
2021(12209)
2020(10032)
2019(23053)
2018(23060)
2017(44045)
2016(24103)
2015(26962)
2014(27038)
2013(26781)
2012(24964)
2011(22595)
2010(22766)
2009(20646)
2008(20243)
2007(18063)
2006(15922)
2005(14060)
作者
(70608)
(58440)
(58149)
(55184)
(37371)
(28225)
(26537)
(23018)
(22244)
(21115)
(19936)
(19917)
(18729)
(18552)
(18135)
(17932)
(17434)
(17308)
(16781)
(16685)
(14591)
(14586)
(14106)
(13369)
(13181)
(13115)
(13095)
(12894)
(11928)
(11675)
学科
(98674)
经济(98487)
管理(66408)
(64476)
(53026)
企业(53026)
方法(41018)
数学(33669)
数学方法(33282)
中国(29709)
(27568)
地方(25288)
业经(23946)
(23020)
(22692)
农业(18518)
理论(18015)
(17787)
(17533)
(16508)
贸易(16495)
(16286)
银行(16242)
(15917)
技术(15847)
(15703)
金融(15700)
环境(15640)
(15613)
(14313)
机构
学院(339464)
大学(339258)
管理(131964)
(131133)
经济(128092)
研究(118475)
理学(113482)
理学院(112107)
管理学(110135)
管理学院(109515)
中国(87433)
科学(75133)
(73779)
(61004)
(60577)
(57967)
研究所(55122)
中心(53174)
业大(51522)
(50526)
财经(48199)
(47446)
北京(47052)
师范(46972)
农业(45202)
(43729)
(42919)
(41797)
经济学(38285)
师范大学(37771)
基金
项目(230913)
科学(180774)
研究(169523)
基金(165026)
(143995)
国家(142695)
科学基金(121817)
社会(105834)
社会科(99473)
社会科学(99441)
(91752)
基金项目(87835)
自然(78957)
教育(77844)
(77116)
自然科(77099)
自然科学(77081)
自然科学基金(75674)
编号(70028)
资助(67530)
成果(57677)
(52202)
重点(51763)
(50093)
课题(48940)
(47818)
创新(44461)
科研(43848)
项目编号(43009)
教育部(42634)
期刊
(149896)
经济(149896)
研究(102201)
中国(70297)
学报(55909)
(53933)
科学(51325)
管理(48865)
(45478)
教育(43724)
大学(41710)
学学(39059)
农业(37570)
(30573)
金融(30573)
技术(29309)
业经(25899)
经济研究(23485)
财经(23064)
(19638)
图书(19539)
问题(19273)
(19194)
科技(17012)
理论(16463)
(15911)
技术经济(15699)
现代(15286)
商业(15153)
实践(15139)
共检索到508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德贤  
从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视角来看,环境变化、环境质量下降所反映出的当代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环境质量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系统承载力的协调性的意义愈加凸显,我国环境保护与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系统稳定相关性的意义亦十分重大。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发展协调相关性十分重要,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和谐社会发展协调相关性意义日益彰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玲  刘雨林  
就作者视野所见,学术界尚无论及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在分析西藏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密切作用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托瑞·帕尔森  李薇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瑞典学习圈式教育,有助于发展中的社会向深层民主迈进。因为它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知识和教化,使得社会的基本问题得以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从而为构建现代的、民主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奠定基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锋  郑洋  朱高洪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于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需机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益民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分析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意义,指出了高校和谐校园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今年7月-8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全国高校十余位教育学科的教师参加了该期研修班。研修期间,大家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本刊特刊发有关学员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宗生  吴述尧  何传启  
本文对世界120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显著正相关;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差距都非常大;发达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的表现普遍好于可持续发展指数,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的表现差于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国环境可持续性需要大力加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陈衍  
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的推动下,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是,经济危机的阴影并没有如人们期盼地那样马上褪去,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环境恶化、气候危机、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挑战。因此,在新的十年将要来临之际,世界各国开始更理智地谋划未来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和谐社会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小荣  樊冀  熊仲超  赵东升  
据报载,力拓商业贿赂案使中国经济损失达7000亿元人民币之巨,可见防治商业贿赂,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有之义。反商业贿赂,依靠"人治"即权力反腐,越反越多,依靠制度,显效持久,治本除根。治理商业贿赂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预防商业贿赂,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在已经查结的商业贿赂案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利用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索贿、受贿占据相当大的数量,所以,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是反腐败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不可截然分开。本文对构建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用"人治"型局限,或制度型模式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要以发展来增和谐,以改革来促和谐,以公平来求和谐,以稳定来保和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