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8)
2023(11972)
2022(9501)
2021(8322)
2020(6501)
2019(14608)
2018(14300)
2017(27348)
2016(14569)
2015(15917)
2014(16250)
2013(16183)
2012(15712)
2011(14720)
2010(15060)
2009(14022)
2008(13654)
2007(12292)
2006(11281)
2005(10767)
作者
(45414)
(38170)
(37965)
(36191)
(24483)
(18337)
(17259)
(14847)
(14447)
(13820)
(13285)
(12664)
(12571)
(12426)
(12128)
(11588)
(11113)
(11102)
(10974)
(10799)
(9918)
(9462)
(9223)
(8850)
(8704)
(8486)
(8477)
(8206)
(7892)
(7528)
学科
(90368)
经济(90298)
管理(39966)
(38802)
(29980)
企业(29980)
方法(27830)
地方(24936)
中国(24550)
数学(23845)
数学方法(23661)
业经(20505)
(18751)
(16593)
地方经济(15666)
(14552)
(14121)
金融(14120)
(13632)
银行(13612)
农业(13408)
(13304)
(13212)
(12668)
贸易(12658)
产业(12642)
(12622)
(12115)
环境(11447)
技术(10572)
机构
学院(223931)
大学(223612)
(102829)
经济(100774)
研究(86223)
管理(80076)
理学(67570)
理学院(66673)
管理学(65502)
中国(65280)
管理学院(65071)
科学(51073)
(48230)
(46243)
(44851)
研究所(40336)
(37663)
中心(37615)
财经(36246)
(34925)
经济学(33015)
(32789)
北京(31223)
(30855)
(30735)
业大(30564)
师范(30548)
经济学院(29324)
农业(29160)
(28399)
基金
项目(141849)
科学(111942)
研究(103079)
基金(102744)
(90136)
国家(89354)
科学基金(75767)
社会(68604)
社会科(65214)
社会科学(65199)
(55285)
基金项目(53012)
自然(46304)
(46093)
教育(45607)
自然科(45260)
自然科学(45250)
自然科学基金(44477)
资助(42155)
编号(39673)
(36446)
成果(33079)
重点(32247)
(30807)
发展(29615)
国家社会(29414)
(29141)
(29056)
课题(28808)
创新(27256)
期刊
(125378)
经济(125378)
研究(74432)
中国(49320)
学报(35525)
(35446)
(33810)
科学(32545)
管理(32343)
大学(26744)
学学(25112)
(25096)
金融(25096)
农业(24186)
教育(22560)
经济研究(21790)
业经(19452)
技术(19257)
财经(19045)
(16579)
问题(15791)
统计(14711)
(12734)
(12654)
技术经济(12620)
(12617)
世界(12217)
国际(11616)
商业(11534)
图书(11426)
共检索到362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思  马晓钰  崔琪  
文章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IV-2SLS)和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GS3SLS)模型,验证了产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探寻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数字经济提升经济韧性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各地区经济韧性的提升;产业数字化会促进数字产业化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在其双重内涵的协同作用下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的影响;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生存支持、经济发展支持和环境支持这三个途径助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柳松  李宗华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地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通过利用广州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揭示出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广州的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上诠释了实证结论并剖析了其中的政策蕴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劲波  郭鹏  
零售业能够及时洞悉市场动态,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因而在促进消费方面占据特殊地位。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零售业态演进情况,有助于促进零售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促进消费、稳定经济增长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对零售业态演进与消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旨在顺应零售业态演进趋势助力消费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零售业态经济效益整体上能够促进消费经济发展,其中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促进作用较强,而内蒙古、海南、贵州表现为抑制消费经济发展;零售业态规模发展整体上对消费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其中18个省份表现为抑制消费经济发展,13个省份表现为促进消费经济发展,但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芦红   韦美膛  
扩内需促消费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扩大内需视角,在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消费市场韧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我国2016-2021年30个省域的经验数据,就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发展与消费市场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市场韧性的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在数字经济对消费市场韧性的赋能中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具体表现为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强化数字经济对消费市场韧性的赋能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消费市场韧性的赋能作用在不同城镇化水平省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对城镇化水平较高省域,消费市场韧性的赋能作用更强。最后本文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数字经济生态模式,支持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监管,建立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培训支持体系,完善数字化消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林远   高红贵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借助数字经济激发产业链韧性的绿色发展效应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含交互项的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韧性、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提高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韧性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绿色发展,该效应在长江经济带的东部和发达地区更明显;数字经济在产业链韧性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只有突破一定规模后,才能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封艳红  许涤龙  
文章基于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合成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将普惠金融、创业和经济增长纳入同一个框架,检验三个变量之间动态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普惠金融、创业和经济增长三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Granger因果关系。(2)普惠金融、创业及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动态互动关系,且以短期影响为主。其中,普惠金融和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短期内的促进作用有限。(3)从长期来看,三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部分融合,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创业较经济增长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大,普惠金融较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大,而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创业的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欢欢  徐盈之  
文章采用中国2001~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互为长期因果关系并呈现出由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弱的梯次分布。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针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浩鹏  李程  
文章根据京津冀地区1979—2016年的经济与金融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三个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GDP增长,但各地区影响有所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穆亚丽   王浩   杨红强   孔凡斌  
【目的】研究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为推动形成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评估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机制检验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检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是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的主要路径,农村数字化发展提升林业经济韧性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效应更强且边际效益递增,林业经济韧性水平越高,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提升效应越强。2)在不同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下,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呈非线性特征,表现为前期极强的数字红利、中期面临数字化瓶颈、后期效益递增。3)农村数字化发展影响林业经济韧性存在门槛效应,当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时,农村数字化发展对林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跨越第一个阈值后,随着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均显著为正。4)除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降水量对林业经济韧性水平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农村数字化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经济韧性,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提高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注重分阶段动态化和差异化提升数字赋能林业经济韧性,与加强经济基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和借助自然禀赋协同提升林业经济韧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莉   陆森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演化论视角下经济韧性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金融发展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韧性;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升金融效率进而强化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城市群中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发展应当围绕实体经济才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中建   王志华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统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梁婧  
经济的巨大韧性是我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的重要基础。尽管近期国内外市场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对我国经济带来许多挑战,但并不会阻止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未来要保持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经济自身的巨大潜力和有利条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同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煤炭资源依赖度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大于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且在长江经济带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沿海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省份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弱地区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效应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