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26)
- 2023(21643)
- 2022(18098)
- 2021(16594)
- 2020(13669)
- 2019(30833)
- 2018(30473)
- 2017(58179)
- 2016(31127)
- 2015(34580)
- 2014(33874)
- 2013(33438)
- 2012(30245)
- 2011(27226)
- 2010(27201)
- 2009(25565)
- 2008(24711)
- 2007(22072)
- 2006(19449)
- 2005(16687)
- 学科
- 济(131681)
- 经济(131461)
- 业(110226)
- 管理(101142)
- 企(95339)
- 企业(95339)
- 方法(56365)
- 数学(45957)
- 农(45771)
- 数学方法(45359)
- 业经(40762)
- 财(37941)
- 中国(34499)
- 农业(31263)
- 地方(27879)
- 务(25855)
- 财务(25776)
- 财务管理(25736)
- 制(25116)
- 企业财务(24384)
- 技术(24233)
- 学(23853)
- 理论(23697)
- 和(22462)
- 贸(21364)
- 贸易(21349)
- 易(20673)
- 划(20134)
- 策(20081)
- 环境(19678)
- 机构
- 学院(439442)
- 大学(433995)
- 管理(178409)
- 济(176033)
- 经济(172222)
- 理学(154198)
- 理学院(152588)
- 管理学(149995)
- 管理学院(149165)
- 研究(138872)
- 中国(106679)
- 京(90816)
- 科学(85181)
- 财(81337)
- 农(71241)
- 所(67190)
- 江(65527)
- 财经(64907)
- 中心(64780)
- 业大(63625)
- 研究所(60850)
- 经(59052)
- 范(57418)
- 师范(56935)
- 北京(56438)
- 农业(54547)
- 州(52859)
- 经济学(52589)
- 院(51024)
- 财经大学(47877)
- 基金
- 项目(299880)
- 科学(238390)
- 研究(223482)
- 基金(218014)
- 家(188006)
- 国家(186300)
- 科学基金(162719)
- 社会(143610)
- 社会科(135571)
- 社会科学(135533)
- 省(118453)
- 基金项目(115064)
- 自然(103845)
- 教育(102319)
- 自然科(101487)
- 自然科学(101466)
- 自然科学基金(99655)
- 划(97797)
- 编号(92272)
- 资助(87924)
- 成果(73470)
- 重点(66468)
- 部(65339)
- 创(64908)
- 发(64637)
- 课题(62314)
- 创新(60025)
- 国家社会(59048)
- 项目编号(56694)
- 教育部(56585)
- 期刊
- 济(198815)
- 经济(198815)
- 研究(125118)
- 中国(84863)
- 管理(69119)
- 农(68848)
- 财(65270)
- 学报(63511)
- 科学(61258)
- 大学(49923)
- 教育(48956)
- 学学(47090)
- 农业(46839)
- 技术(41154)
- 融(37244)
- 金融(37244)
- 业经(37011)
- 财经(31524)
- 经济研究(30005)
- 经(27170)
- 问题(25494)
- 业(24959)
- 技术经济(22795)
- 图书(22321)
- 科技(21355)
- 版(21070)
- 现代(20629)
- 商业(20435)
- 资源(19382)
- 理论(19378)
共检索到644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王钰晴 吴欣雅 金泊翰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针对平台企业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从而赋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与机制进行调查和梳理,聚焦平台吸引并协调多方参与的过程与细节,提出了可持续价值共创理念,挖掘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的新思路和新方案。研究表明,共富乡村项目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了“平台企业—政企民—社会”构成的可持续社会价值的圈层结构:第一圈层是平台企业的自组织,在企业内部通过业务嵌入、方法优化等参与乡村振兴;第二圈层是“政企民”生态圈的互动,在数字平台企业的带动下,政府、企业、村民形成了科学的角色分工,并建立起行为协调和追责机制;第三圈层是社会力量的联动,在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实现更广的外部辐射,最终使得农民共富受益,生态资产变现,打通乡村与城市的连接通道,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晓娟 陈素波
2023年4月6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腾讯)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多年来,腾讯秉持“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为本源,以“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为引领,携手利益相关方践行ESG理念,共创可持续社会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虹 张妍 张行发 呼延文娟
公司社会创业通过参与第三次分配,重构公益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生态系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基于万达集团扶贫丹寨县的案例考察,探索政府、企业和农民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公司社会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者协调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借鉴价值共创三阶段过程模型,构建了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社会创业主导角色经历了“中央政府—大型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转变,社会创业网络日益复杂。在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市场—社群协同治理相互嵌入机制和多元主体地方文化认同机制在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国家—市场—社会”的合作互动,为大型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娟 孙瑾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为背景,以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利益诉求为目标,基于区域品牌发展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区域资源、利益诉求、共建意愿与共建行为,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问题。优越的区域资源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基础与出发点;利益诉求的实现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原动力;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建设主体不同的品牌协同共建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协同共建能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品牌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与品牌效应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重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驱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内在机制及外在联系,以期为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榕 张爽
以教育振兴乡村为落足点,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发展。促进对课程体系的重构、人才的发展培养,以及教材的基础建设,从而保证可持续设计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现乡村项目、理论研究、课程知识的深度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应用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佳 赵静 刘亚
[目的]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为区域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从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7—2016年全省及11个地级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探究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探讨了全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1)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分值呈平稳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0.315提高到2016年的0.498。2007—2012年,农业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由0.760提高到0.935。2012—2016年,协调度呈现递减趋势,由0.909降低到0.838。(2)2007—2016年河北省各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分值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整体看来,唐山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市,其次为廊坊市和石家庄市,邢台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低。(3)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007—2012年,综合效率小于0.95,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2016年,综合效率大于0.95,处于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年份存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投入过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今后更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性,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向更高水平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生产规模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亟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玲丽
休闲农业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业态。在我国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后,休闲农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本文依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分析提升休闲农业价值的内涵,提出提升休闲农业的价值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发与经营旅游活动项目,提升休闲农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提出应从规划引领、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资源供给、提高休闲农业供给者的价格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休闲农业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价值提升 农业新业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义涛 赵军伟 刘茜
数字媒体下“直播+电商”的助农模式拉近了城乡空间上的流通距离,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实证分析助农直播价值共创的感性和理性两条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助农直播的政府支持、物流支持、平台支持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和自发行为;助农直播的生动性、真实性、互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情感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而参与行为亦会影响其自发行为。可见,两条路径共同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成为助农直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助农直播模式应加强内外因素的引导,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路径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共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助农直播 社会认同 价值共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祚继 韦艳莹 任聪慧 王赛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近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但作为一项崭新而重大的土地制度供给,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根据公共价值创造理论,认为由政府推动的乡村振兴成果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质上就是通过土地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中公共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外土地整治实践经验,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公共价值创造和实现问题,其中公共价值的创造需要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推进产权创新、组织创新和监管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娜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红色文化不仅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还关系到农村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要研究切入点,深入阐述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文化自信问题,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发展不足与困难,并立足于乡村红色文化现状,提出整合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的对策思路,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并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晓霞 王梅雪 庄均强
以广西为例,实证研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构建地域特色模式为抓手,从创新理念、平台搭建、完善体系、整合资源、推进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构建的策略,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生态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筱萍 陈珉希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文明价值的发现与重构对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奠定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并从主体唤醒、资源拓展、顶层设计、力量整合、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六个方面实现乡村文明的价值重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 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曼曼
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平台的功能在于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为有效发挥该平台对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助力作用,需进一步丰富创业服务平台的内容,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拓展平台功能,并不断规范平台的管理,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撑服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创业 返乡创业 服务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梓烽
产生于乡村,流传于乡村,保存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文化内涵就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乡村非遗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为乡村非遗传承提供战略支撑。但是,乡村非遗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提出按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文旅融合,产业推动的思路,从加强研究、强化宣传、全域旅游、一乡一品四个方面的路径,实现乡村非遗从内容到形式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