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7)
- 2023(6446)
- 2022(5405)
- 2021(4917)
- 2020(4029)
- 2019(8987)
- 2018(8600)
- 2017(15199)
- 2016(9039)
- 2015(9895)
- 2014(9403)
- 2013(8951)
- 2012(8013)
- 2011(7294)
- 2010(7173)
- 2009(6344)
- 2008(6154)
- 2007(5358)
- 2006(4531)
- 2005(3803)
- 学科
- 济(29308)
- 经济(29274)
- 业(22268)
- 管理(21678)
- 企(16911)
- 企业(16911)
- 方法(13861)
- 数学(12330)
- 数学方法(12224)
- 农(9505)
- 学(8615)
- 贸(8119)
- 贸易(8115)
- 中国(8039)
- 易(7947)
- 财(7386)
- 业经(6960)
- 农业(6531)
- 理论(6259)
- 技术(5718)
- 环境(5429)
- 地方(4950)
- 教学(4832)
- 教育(4761)
- 制(4715)
- 划(4663)
- 产业(4590)
- 务(4532)
- 财务(4531)
- 财务管理(4527)
- 机构
- 学院(124832)
- 大学(124208)
- 研究(46333)
- 济(45716)
- 经济(44825)
- 管理(43076)
- 理学(38532)
- 理学院(38002)
- 管理学(37155)
- 管理学院(36983)
- 农(35652)
- 科学(33463)
- 中国(30748)
- 农业(28965)
- 业大(27877)
- 所(25810)
- 京(25582)
- 研究所(24389)
- 中心(19620)
- 农业大学(19557)
- 江(18569)
- 财(17843)
- 院(16951)
- 技术(16734)
- 省(15925)
- 范(15911)
- 室(15554)
- 师范(15496)
- 北京(15347)
- 业(15127)
- 基金
- 项目(94501)
- 科学(71729)
- 基金(66866)
- 家(62867)
- 国家(62335)
- 研究(60279)
- 科学基金(51094)
- 省(39187)
- 社会(36934)
- 自然(36389)
- 基金项目(36252)
- 自然科(35590)
- 自然科学(35568)
- 社会科(35003)
- 社会科学(34992)
- 自然科学基金(34972)
- 划(33614)
- 教育(29266)
- 资助(26639)
- 编号(22642)
- 重点(22441)
- 计划(21216)
- 创(20534)
- 发(20015)
- 部(19810)
- 科技(19641)
- 创新(19151)
- 业(19114)
- 科研(19078)
- 农(17494)
共检索到17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鹏 刘崇敏 孙作恒 陈稳 沈翰韬 张宏宇 张振宇 袁伊旻
为明确检疫实蝇害虫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雌成虫的肠道优势菌株种类及它们对南亚果实蝇取食能力、营养状态和生殖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分离与分子鉴定技术进行可培养菌株的分离与菌种分析,进一步进行抗生素处理与肠道优势菌株回补处理,检测南亚果实蝇取食量、血淋巴氨基酸含量和产卵量。结果显示:清除肠道细菌可显著降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产卵量、取食量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降至正常雌成虫(无抗生素处理,对照)水平的34.9%、43.2%和60.8%。鉴定出的9种可培养菌株,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分布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而其中的优势菌株为Enterococcus sp. ZYY 2-97(57.41%)和Bacillus sp. ZYY 1-83(17.59%)。回补ZYY 2-97和ZYY 1-83菌株后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总产卵量分别显著恢复至对照的75.00%和86.98%,取食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117.53%和117.85%,而血淋巴氨基酸含量显著恢复至对照水平的94.80%和87.8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可通过调控南亚果实蝇雌成虫的取食能力和营养状态而影响宿主生殖力,而且其中的优势菌株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骆米娟 张贺贺 陈家骅 杜迎刚 何龙艳 季清娥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16S r DNA(V6-V8)高变区测序相结合的方法,从室内人工饲养的性成熟南亚实蝇雌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21株细菌,均属于γ-变形菌门,分别为肠杆菌属(7株)、拉乌尔菌属(3株)、沙雷氏菌属(2株)、普罗维登斯菌属(2株)、不动杆菌属(1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西地西菌属(1株)和不可培养的细菌(4株);从性成熟的南亚实蝇雄虫肠道内分离得到20株细菌,分别为细菌(7株)、克雷伯氏菌属(4株)、肠杆菌属(3株)、普罗维登斯菌属(2株)、沙雷氏菌属(1株)、摩根菌属(1株)、假单胞菌属(1株)和γ-变形杆菌(1株),也均属于γ-变形菌门.由上可知,性成熟的南亚实蝇雌、...
关键词:
南亚实蝇 肠道 细菌 肠杆菌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张晓静 万晓媛 黄倢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
关键词:
对虾 肠道 可培养细菌 优势菌 WSSV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泽禹 万夕和 史文军 王李宝 黎慧 沈辉 乔毅 蒋葛 成婕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多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为避免破坏池塘菌群结构,养殖过程中很少使用抗生素。为了解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耐药性与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江苏地区4种主要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成虾和虾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B纸片法和qRT-PCR技术,研究了对虾样本肠道可培养细菌对四环素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tetA等9种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丰度。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模式中凡纳滨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优势属为弧菌属(Vibrio);成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种类和数量较虾苗显著上升(P<0.05);不同养殖模式之间规律不明显。研究表明,各模式下成虾肠道细菌耐药性和ARGs丰度均低于虾苗,提示,养殖过程中通过施用微生态制剂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的方法能降低凡纳滨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的耐药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文元 吴旭干 张小明 赵庆 刘灿 龙晓文 成永旭 张庆华
在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中华绒螫蟹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其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对应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螫蟹进行育肥70 d后,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俊雄 马荣琴 李冬松 田容川 李敏昱 罗艺彬 刘平平 田宝玉
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影印法对家养禽类鸡、鸭和肉鸽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鸡、鸭和肉鸽3种禽类中,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布非常普遍,所有测试细菌至少可以抗一种抗生素,抗5种以上抗生素的细菌占测试细菌的比例分别为75.0%、58.9%和97.4%;个别细菌对测试的10种抗生素均具有抗性.在抗生素方面,肠道可培养细菌对萘啶酮酸、盐酸四环素、盐酸克林霉素、磺胺嘧啶和红霉素的抗性分布比较广泛.提取细菌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并对这些细菌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的肠道可培养细菌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进一步搜索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连忠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海兰褐蛋雏鸡肠道主要菌群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用180只7日龄健康无病的海兰褐蛋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和5%的酵母培养物。于21、35、49日龄测定雏鸡肠道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并且通过Ea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测定血清IL-2水平评价其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①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后可以显著降低蛋雏鸡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②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蛋雏鸡Ea玫瑰花环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中I...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肠道菌群 免疫机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书会 李根来 田文生 张逊 姚文
180头体质量(29.56±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栏,每栏10头),对照组(C)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T1)和2组(T2)日粮分别添加1.0和4.0 g.kg-1(以干物质计)的酵母培养物(YC),于生长期和育肥期末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屠宰,采集回、结肠食糜样品,以研究日粮添加YC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发酵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回肠食糜为底物、结肠食糜为接种物,研究体外模拟回肠食糜进入结肠后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回、结肠食糜DGGE图谱显示YC组猪的菌群相似性更高;YC对回肠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生长期T2组及育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伏生 朱晓燕 张兴忠
本文就鲤鱼肠道细菌对其宿主的影响和细菌淀粉酶对宿主消化的影响作了探讨。从鲤鱼肠道筛选细菌菌株63株,这批细菌中淀粉酶产生菌分布较广,溶血毒素产生菌较少,且产毒素的6株菌无致病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CCI139菌株的淀粉酶和鲤鱼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和反应产物都不相同。原位酶反应法显示鲤鱼肠道食物混合液及肠壁样品中均有细菌淀粉酶。本文结果证明了鲤鱼肠道有稳定的细菌群落,细菌淀粉酶对鲤鱼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以一 李保平 高小文 孟玲
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制剂是新近研发的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细菌性杀虫剂。为评价其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研究了短稳杆菌浓度与寄主感病时间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子代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用低(1.5×108mL-1)和高(3.0×108mL-1)浓度短稳杆菌液处理的大豆叶片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2龄幼虫24h,然后饲喂健康叶片,并分别于处理后第1、2、3、4和5天(感病时间)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寄主存活率随感病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短稳杆菌处理使子代蜂成虫体型减小,但高、低浓度处理之间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振丽 宣引明 张皓 蒋明 潘云生 张益明 龚叶平 陆小平 余德山 薛仁宇 胡小龙 曹广力 贡成良
为了探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肠道及其养殖环境中细菌种群组成和分布,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对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其养殖池塘底泥、水体中细菌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南美白对虾肠道、养殖池塘底泥、水体分别检测到206、265和270个细菌属,其中,有90个属在3个样品中均可检测到,底泥和水、底泥和虾肠道、水和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共有细菌属分别为146、128和119个,表明养殖池塘底泥、水和肠道中细菌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在底泥、水和虾肠道样品中丰度大于1%的优势菌属分别有20、17和10个;底泥、水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若男 杨慧赞 黄黎明 黄峥 杜雪松 马元 吕敏 王瑞
【目的】探讨池塘养殖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大小与其肠道细菌间的关系,为筛选虾类肠道有益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后肠样品的总DNA,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大个体组(PB组)和小个体组(PS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红螯螯虾后肠样品中,PB组共检出121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PS组共检出587个OTUs,其中365个OTUs为PB组和PS组肠道微生物共有。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PB组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PS组红螯螯虾(P<0.01)。PB和PS组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排名前十位的优势菌群在门、目和属水平上均相似,但菌群组成和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其中,在门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占比42.87%,而PS组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比59.77%;在目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目为梭菌目,占比41.25%,而PS组的优势菌目为肠杆菌目,占比57.01%;在属水平上,PB组的优势菌属为梭菌属,占比30.83%,而PS组的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占比36.07%;PB组的指示物种是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而PS组的指示物种是变形菌门。此外,PB组和PS组的菌群代谢功能也存在差异,PB组除影响因子和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的丰度显著低于于PS组外(P<0.05,下同),其他代谢(氨基酸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及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的丰度均显著高于PS组。【结论】与小个体红螯螯虾相比,大个体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及其代谢功能明显占优。因此,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法下,红螯螯虾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及其代谢功能是影响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内在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丽 郝光 雒燕婷 刘臻 孔祥会 李学军 聂国兴
为揭示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TLR9在鲫(Carassius auratus L.,缩写为Ca)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鲫TLR9(CaTLR9)基因cDNA,并就注射外源性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和不同性腺周期对该基因在鲫肠道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TLR9 cDNA全长3 509 bp,包含3 19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72 bp的5′非编码区和242 bp的3′非编码区。ORF编码1 06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包含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15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结构域(LRR),1个跨膜区和1个TIR结构域。系统进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平 陈韬 彭宽 黄小西 章怀云 张东裔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草鱼肠道抗菌肽处理后的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抗菌肽处理后的细菌形态发生变化,菌体严重变形,表面变得粗糙,出现皱褶,胞膜破裂.对草鱼肠道抗菌肽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草鱼肠道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耐胰蛋白酶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