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8)
2023(9315)
2022(7862)
2021(7471)
2020(5909)
2019(13248)
2018(12384)
2017(21945)
2016(12144)
2015(13174)
2014(12569)
2013(12225)
2012(11406)
2011(10376)
2010(10384)
2009(9532)
2008(9579)
2007(7822)
2006(6788)
2005(6075)
作者
(37892)
(32053)
(31870)
(30185)
(20385)
(15601)
(14231)
(12553)
(12215)
(11180)
(11146)
(10858)
(10442)
(10124)
(10018)
(9873)
(9833)
(9426)
(9345)
(9241)
(8205)
(7824)
(7737)
(7399)
(7373)
(7158)
(7105)
(6825)
(6438)
(6366)
学科
(45843)
经济(45793)
管理(30304)
(28681)
(21788)
企业(21788)
方法(19027)
数学(16769)
数学方法(16569)
(14242)
(13789)
中国(13440)
(11627)
(11155)
贸易(11153)
(10866)
业经(10051)
农业(9373)
地方(8004)
(7969)
环境(7805)
(7570)
金融(7568)
(7468)
银行(7411)
(7095)
(6748)
财务(6744)
财务管理(6730)
技术(6703)
机构
大学(173219)
学院(171155)
研究(68395)
(67315)
经济(66104)
管理(60011)
理学(52710)
理学院(51902)
管理学(50752)
管理学院(50452)
中国(50021)
科学(46698)
(40537)
(37316)
(36842)
研究所(34472)
农业(32528)
业大(32342)
中心(30031)
(29533)
(24977)
(24793)
(24350)
师范(23950)
财经(23895)
北京(23026)
(22033)
科学院(21681)
农业大学(21441)
经济学(20551)
基金
项目(125776)
科学(98336)
基金(93243)
(86920)
国家(86230)
研究(81970)
科学基金(71254)
社会(52879)
基金项目(50094)
社会科(50027)
社会科学(50012)
自然(49634)
自然科(48497)
自然科学(48477)
(47732)
自然科学基金(47618)
(42640)
教育(37077)
资助(36308)
编号(30345)
重点(30070)
(27092)
(26973)
计划(26648)
(26022)
科研(25296)
创新(24503)
科技(23465)
成果(23139)
国家社会(22867)
期刊
(69793)
经济(69793)
研究(48268)
学报(39498)
(35408)
科学(34205)
中国(32476)
大学(27973)
学学(26826)
农业(24218)
(21075)
管理(19753)
教育(15434)
(13813)
金融(13813)
(13524)
经济研究(12924)
业经(11304)
业大(11277)
财经(11250)
(10718)
技术(10672)
资源(10372)
(9653)
农业大学(9290)
科技(9266)
国际(9131)
(9113)
问题(9012)
林业(8287)
共检索到25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睿  朵海瑞  史林鹭  周延  焦盛武  秋培扎西  雷光春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使用1990、2000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景观类型,通过Arc GIS 10.0和ErDAS 9.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合当地1970—2013年气象数据,分析该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44年间可可西里保护区的降水量以20.3 mm/10年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平均温度以0.38℃/10年的速率上升,从2000年开始,该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44年间的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该区冰川和永久积雪、水域、高寒草甸和高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泉龙  
可可西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无人 区,是一片洁净的土地,宛如一位无邪 的美丽少女坐落在青藏高原上。然而, 可可西里的净土还能维持多久?纯真的 “少女”会否容颜依旧? 藏羚羊的处境好多了 最早对可可西里的了解源于一部电 视专题片,专题片反映了藏羚羊守护者 与武装盗猎分子进行斗争的壮烈场面。 那些场面使我对盗猎分子充满憎恨,同 时对可可西里无人区萌生了好奇之心。 今年6月中旬,我有幸获得一次到青藏 铁路采访报道的机会,终于亲身感受了 可可西里,并探得它神秘的美丽面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原  
青藏高原的冷艳和纯净,是它让人着迷的魅力所在。在这个广阔而独特的雪域里,可可西里无疑是更有特质也更出彩的地方。为了探访和考察可可西里的生态和地理状况,我打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龙  姚晓军  李风贤  李晓锋  
[目的]湖泊水位数据是湖泊水量平衡的重要指标,也是湖泊溃决模拟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研究,获得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水位数据及其变化过程,对认识藏北地区水资源变化及突发湖泊溃决洪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文献资料、湖泊矢量数据、2003—2009年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为基础获得1993—2009年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水位数据,并结合气象等数据对湖泊水位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 1993—2009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位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水位下降的湖泊数量较少,但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错尼湖泊水位上升了24. 68m,银波湖下降了6. 16m;有7个湖泊水位波动幅度在10~15m之间,应该引起人们重点关注。(2)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位动态变化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中降水增加(或减少)和湖面蒸发减少(或增加)是导致湖泊水位上升(或下降)的决定性因素,而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冻土水分释放以及区内地下水补给形式可能是次要原因。[结论]利用卫星遥测技术对大范围无人区湖泊水位信息提取优势明显,数据时间序列较短是其瓶颈。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数量众多,湖泊水资源调查和水安全评估应予以重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武录义  岳永杰  刘果厚  高润宏  苏志成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小波分析、遥感技术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规律和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 a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变率为0.065℃·a-1,在30 a低频区和10 a中频区呈明显冷暖交替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25 a的低频区呈明显干旱期,而10 a的中频区呈干湿交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仍将持续;元上都遗址区草地景观优势度在降低,景观结构变化较大。其中草地、水域、湿地与沼泽面积在减小,而耕地、林地、居民点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沙地面积增幅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晓阳  申文明  万华伟  侯鹏  林刚  
动物的生境是动物生活环境因子的综合,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藏羚羊是一种濒危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增加严重破坏了藏羚羊的生境,藏羚羊生境适宜性的评价对藏羚羊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藏羚羊生境需求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构建了藏羚羊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结构、海拔、坡度、水源、人类活动和道路),基于2013年和2014年的国产GF-1遥感卫星影像,提取了生境要素(生态系统结构、水源、人类活动和道路),最后结合DEM数据对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生境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藏羚羊最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海拔为4100~5200M的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义国  王心源  吉文帅  张生根  田兵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安徽省合肥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使耕地和水域锐减。人类活动对水域、耕地和林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这些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而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形状趋向复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封建民  李晓华  文琦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降低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榆林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从景观适应度和敏感度2个维度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获取了景观脆弱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并探讨了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及转移类型对景观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5年,榆林市未利用地、水体、耕地减少,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增加。不同景观类型相互融合,景观优势度降低,破碎化、均匀化、多样化趋势明显。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北部风沙草滩区脆弱度高且上升明显,中、西部脆弱度低且有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南部以中等脆弱区为主,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利用程度、变化速度、转化类型等与景观格局脆弱性密切相关,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使区域景观格局更为脆弱。加强耕地保护,控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防止林地碎片化是降低生态脆弱性的关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超  彭莉莉  黄晚华  陆魁东  
利用湖南省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与烟叶生长密切相关的气候资源近50年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烟草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大田期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0.8 h;大田期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6.3 mm,并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成熟期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了12.8 mm,气候突变发生在1989年;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00年发生了突变,自2000年以后,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显著增多,发生机率明显增大;经历近50年的气候变化后,湘西北烟区和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艳  夏军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自身不产流,干流水量主要依靠源区河流的补给,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的源流区(出山口以上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法和EOF分析法研究历史水文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积雪融水是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EOF分析表明源流区内的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增加趋势;受冰川调节和区域气温升高的双重影响,年平均径流量多年保持稳定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小波分析表明1990年后在大于15年的时间尺度上进入丰水期;多变量非参数检验表明径流随气温和蒸发量变化较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王文辉  丘永杭  靳全锋  林玉蕊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符兴源  杨盼  姜珊  邢嘉欣  康丹  
安全感对环境使用者的行为及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是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物理—心理学方法、数理比较方法,分析了景观环境中的视觉元素的比例与构成内容,探索了不同景观设计元素及其组合对安全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设计元素中的7项因子对安全感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铺装影响程度最大,户外设施次之,景观构筑物、建筑、花卉、小品的影响效果较弱,灌木是唯一随着面积比增加而使安全感降低的设计元素;在主要设计元素两两交互作用下,户外设施对于灌木面积比增加带来的负面效果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景观小品与花卉的组合景观对安全感具有提升作用;当场景中存在景观小品时,景观构筑物不再具有提升安全感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毅  杨太保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冰川普遍发生了退缩,对局地人民生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位于西北干旱区的博格达峰地区尤为突出。本文首先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研究区周边气温、降水进行研究,同时应用Landsat 1-4、5、7MSS、TM/ETM+影像分析1972-2013年博格达峰区冰川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冰川变化与该区气候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研究区气温、降水变化倾向分别为0.19oC/10 a和12.4 mm/10 a;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突变。气温主要表现为8~10 a的周期,降水周期性较差。目前处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期;21972-2013年冰川面积减少46.71±1.32 km2,年均退缩率为0.66%±0.02%,冰川退缩趋势明显。其中1972-1990年,冰川年均退缩率为0.44%±0.03%;近20年来冰川退缩加剧,年均退缩率达到0.78%±0.09%;3通过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冰川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预计未来冰川消融率将趋于稳定,但仍处于较高状态;4对比中国西部各地区冰川的变化,发现该地区冰川退缩和其他区域退缩速率相吻合;51990年之前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控制,1990年之后冰川退缩主要由气温上升引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孙小祥  李玉凤  
【目的】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里下河平原1980、1990、2000、2010与2018年共5期景观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景观综合动态度等方法,分析里下河平原近40 a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热点分析探究景观变化的冷热点区域。【结果】研究区耕地、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是面积占比最多的景观,但整体上持续减少了1 000.67 km~2,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建设面积扩张面积达679.83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近40 a来,研究区各景观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化,最显著的是耕地与湖荡湿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期间格网景观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为0~5.43%。里下河平原景观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聚集性,以“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轴发生倾斜,兴化市、高邮市、盐都区及江都区是景观变化的热点区域。【结论】里下河平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多样性增加、破碎化加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增强。自然湿地恢复政策的实施对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图4表4参3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连义  江南  吕恒  李俊杰  曹凯  
本文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采用反映湿地景观格局的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度、蔓延度、比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等指数,应用FRAGSTATS3.3软件,分析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总面积数量减少了6.75%,斑块数量增加了4%;斑块分形指数由1.1540增加到1.1638,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水田、江心洲以及河漫滩景观不规则化加大;自然河流和人工渠形状趋于规则化;坑塘的形状基本没变;坑塘、江心洲、人工渠占总湿地景观的比重上升;水田、自然河流、河漫滩的比重减少。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