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5)
2023(11147)
2022(9833)
2021(9430)
2020(7982)
2019(18616)
2018(18640)
2017(35360)
2016(20035)
2015(22687)
2014(22539)
2013(22038)
2012(20252)
2011(18228)
2010(18125)
2009(15987)
2008(15658)
2007(13396)
2006(11637)
2005(9896)
作者
(58651)
(48647)
(48493)
(45970)
(31260)
(23276)
(21915)
(19178)
(18751)
(17464)
(16798)
(16388)
(15609)
(15369)
(15174)
(15017)
(14965)
(14492)
(13955)
(13815)
(12432)
(12114)
(11825)
(11204)
(11022)
(10919)
(10870)
(10685)
(9932)
(9755)
学科
(70765)
经济(70677)
管理(52800)
(49110)
(40834)
企业(40834)
方法(34804)
数学(29855)
数学方法(29417)
(19543)
(19190)
中国(18764)
(17571)
业经(15660)
理论(15085)
地方(14582)
农业(12818)
环境(12730)
(12368)
贸易(12361)
(12350)
教育(12100)
(11971)
(11765)
技术(11668)
(11228)
财务(11167)
财务管理(11144)
(10838)
企业财务(10571)
机构
大学(277612)
学院(274816)
管理(106084)
(98496)
经济(96137)
研究(93635)
理学(92702)
理学院(91556)
管理学(89608)
管理学院(89142)
中国(65879)
科学(63874)
(60096)
(50374)
(48660)
业大(46266)
研究所(45146)
(44299)
中心(41311)
(39975)
农业(39790)
(38606)
师范(38140)
北京(37657)
财经(36091)
(34244)
(32862)
技术(32445)
(32347)
师范大学(30822)
基金
项目(196774)
科学(152774)
基金(140646)
研究(140591)
(124733)
国家(123711)
科学基金(104577)
社会(83673)
社会科(79044)
社会科学(79019)
(78510)
基金项目(75713)
自然(71301)
自然科(69627)
自然科学(69603)
自然科学基金(68324)
(66921)
教育(65972)
资助(57936)
编号(57621)
成果(47090)
重点(44740)
(42380)
(41384)
(41037)
课题(40573)
科研(38379)
创新(38253)
计划(37748)
大学(36410)
期刊
(104582)
经济(104582)
研究(77052)
中国(52786)
学报(52447)
科学(45779)
(45430)
大学(38582)
管理(37692)
教育(37664)
学学(36212)
(32371)
农业(31963)
技术(24073)
(18745)
金融(18745)
业经(16959)
财经(16733)
图书(16423)
(16191)
经济研究(15847)
科技(14604)
业大(14486)
(14457)
(14110)
问题(13741)
理论(13470)
林业(12866)
资源(12719)
实践(12633)
共检索到39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识  于志明  张扬  漆楚生  唐睿琳  刘源松  王皓炜  韩祎昀  
【目的】可可球二孢是导致橡胶木蓝变的主要菌种之一,对蓝变的研究大多以防治为主。本研究利用蓝变颜色的多样性将防治转化为诱导,以提高蓝变现象的利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不同配比的察式培养基对可可球二孢菌落在培养基和橡胶木表面生长速度的影响,优选菌落适宜生长环境,并探究不同时间条件下菌落对橡胶木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可可球二孢菌落的适宜生长环境为酵母膏9 g/L、葡萄糖20 g/L、pH值弱酸性、硫酸镁1.0 g/L、硫酸亚铁0.03 g/L、氯化钾0.2 g/L;随着时间的增加,橡胶木表面的染色面积比逐渐提高,颜色逐渐由红黄到蓝绿色系,整体颜色逐渐变暗,耐光色牢度逐渐提高,静态接触角提高了13.04%,动态接触角显著变大,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能逐渐降低。【结论】本研究制备出可可球二孢调色橡胶木,并利用不同时间梯度对橡胶木表面纹理和颜色进行调控,证明了生物方式加工木材的可行性,扩大了微生物在木材加工中的利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振华  骆土寿  谭淑清  
TWP防腐剂对可可球二孢的毒性极限浓度为1%,优于五氯酚钠和ANTIBLU3738,对木霉、桔青霉和黑曲霉混合菌的药效和MECT相似。同时讨论了木材抗蓝变及霉菌的试验方法和橡胶木防蓝变防霉处理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玉栋  
橡胶木极易受到蓝变菌和霉菌的侵害 ,须进行预防性保护处理。目前我国使用五氯酚钠 (NaPCP)控制和防止蓝变和霉变的产生 ,但自从发现氯代酚类化合物中含有致癌的二恶英类化合物后 ,此类化合物就逐步被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禁止使用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环保型防变色剂预防木材蓝变和霉变的研究和开发在国际上开展的十分广泛。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ntiblu防变色剂预防橡胶木和Parachem、硼类防腐剂加压处理的橡胶木锯材的防变色效果。选取了橡胶木新鲜锯材 6 5 0根 ,分为 13组 ,每组 5 0根。其中 1组 (o组 )不用硼防腐剂进行防腐加压处理 ,也不进行防变色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文  李民  秦韶山  李家宁  林位夫  
以水蒸气作为保护气体,在170,185,200和215℃的条件下分别热处理橡胶木3h,对热改性橡胶木的生物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温热改性可提高橡胶木的耐腐性,其改善效果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处理温度为185℃或更低温度时,改善效果不明显。215℃处理3h后,褐腐(密黏褶菌)质量损失率由51.6%降至21.6%,白腐(采绒革盖菌)质量损失率由27.6%降至6.8%。选用烟曲霉、哈茨木霉、产紫青霉和可可球二孢进行防霉试验,结果显示热改性橡胶木的防霉性能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经涂饰后,热改性试材的防霉性能优于未处理材。野外耐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温热改性不能提高橡胶木的防白蚁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邢嘉琪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ects and fungi which seriously attack rubberwood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rubberwood biodeterioration in China were described. The fungi attaching rubberwood consist mainly of blue stain fungi, moulds and rotting fungi. The insects include beetle borers, ter...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施振华  谭淑清  骆土寿  
TWP防腐剂对木腐菌的毒性剂量为2.2—3.2kg/m~3,毒杀双钩异翅长蠹初龄幼虫的剂量为1.0kg/m~3,抑制蓝变菌和霉菌的毒性浓度分别为1%及1.5—2.0%,对雄性小鼠口服半致死剂量(LD_(50))为1301mg/kg,使用时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并保持木材原有色泽。生产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木生材用2.0—2.5%TWP,满细胞法或振荡加压法处理,净药保持量4±0.7kg/m~3,防腐效果相当干硼酚合剂12kg/m~3,并优于进口防腐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艳萍  张洋  江华  吴羽飞  
通过研究木聚糖酶处理条件对麦秸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45℃、时间6 h、pH 5.0、酶用量205.0 IU.g-1.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酶处理后麦秸单元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变化的结果表明:酶处理的麦秸单元的外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OH峰明显增加,纤维素、木质素类物质大量暴露出来;蜡质层脱落和翘起,有明显纤维骨架露出,有利于提高其胶合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王正  郭文静  
以人工林杨木和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 ,对其表面自由能、表面极性和表面化学官能团等木材表面特征因子进行测定 ,并探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木材表面特性的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比杨木有较高的总表面自由能 (42 35mN·m- 1 对 38 93mN·m- 1 )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 (41 6 1mN·m- 1 对 35 5 2mN·m- 1 ) ,而杨木的极性表面自由能比杉木要高 (3 4 1mN·m- 1 对 0 74mN·m- 1 )。杨木和杉木木材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 ,其总表面自由能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而极性自由能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娴   陈思思   谢剑波  
【目的】通过生理指标和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解析杨树响应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为探究杨树叶片在胶孢炭疽菌侵染下生理及分子响应模式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LM50为试验材料,对胶孢炭疽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基于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键基因及其表达模式。【结果】病原菌侵染叶片6 d后,丙二醛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共检测到4 547个杨树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262个基因上调,2 285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糖类、脂类、次生代谢产物、苯丙烷、谷胱甘肽、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及代谢等生物学通路。WRKY、ERF等转录因子家族表达量明显改变,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激活。MapMan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氧化胁迫的产生,植物激素含量也增加,这些激素作为信号激活防御反应,最终诱导大量抗病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结论】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谷胱甘肽、苯丙烷和类黄酮次生代谢通路可能参与杨树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洁  王戈  程海涛  史强  任文涵  
采用离子溶液反应法将碳酸钙沉积到竹纤维上,研究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下的碳酸钙原位沉积情况及其对单根竹纤维表面形貌、粗糙度及润湿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钙溶液浓度的增大,碳酸钙吸附量呈上升趋势,从0.97%增至12.3%;碳酸钙由分散性较好的不规则四面体单晶逐渐团聚生长为球形或椭球形,单晶为60nm左右;附着的碳酸钙颗粒改变了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浸润性能;不同水平间改性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静态接触角存在显著差异,氯化钙溶液浓度为0.3mol/L时,单根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值达到最大、静态接触角最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轶媛   陈媛   李改云   吴义强  
【目的】以杨木纤维为材料,通过氧化改性增强纤维表面反应活性位点,建立纤维表面羟基、醛基多位点网络结构,制备高强度、低吸水厚度膨胀率无胶纤维板,实现全生物质低碳、可循环生产利用。【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改性木纤维表面基团,建立高反应活性醛基网络位点,通过醛基含量测定、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反应前后及不同醛基含量木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利用化学键交联在低温热压条件下制备自胶合纤维板,探究醛基化木纤维制备无胶纤维板的力学性能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结果】通过反应时间、温度、氧化剂浓度等条件控制,可实现木纤维醛基化定量改性;与原纤维对比,醛基化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纤维尺寸变短、纤维素聚合度下降,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包覆结构疏松,木纤维表面产生大量孔隙;纤维素结晶区随反应强度增加逐渐被破坏,醛基化木纤维的热稳定性随醛基含量升高逐渐降低,有利于无胶纤维板的低温热压成型。醛基化木纤维在热压过程中通过化学键交联可实现自胶合,热压温度和醛基化木纤维醛基含量对无胶纤维板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优化原料和工艺条件制备的无胶纤维板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结论】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不同醛基含量的醛基化木纤维,实现对木纤维表面醛基的可控改性;自胶合过程中温度过低(50℃)易导致醛基化木纤维耐水性差,温度过高(125℃)易造成醛基化木纤维降解,引起鼓泡、膨胀、碳化,降低纤维板力学性能。当高碘酸钠浓度0.07 mol·L-1、反应温度30℃和反应时间6 h时,木纤维醛基含量为1.86 mmol·g-1;在热压温度100℃、压力20 MPa和热压5 min时,制备的自胶合醛基化木纤维板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达到最佳:抗弯强度78.36 MPa,弹性模量10.88 GPa,内结合强度3.04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仅8.0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明  杨文凤  校现周  魏小弟  刘实忠  罗世巧  
本文采用了胶乳诊断法比较了热垦523与RRIM600和PR107胶乳产量和胶乳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热垦523是一个代谢活跃的高产品种,排胶性能良好,但胶乳合成底物含量低,易出现蔗糖供给不足,建议生产中控制割胶强度。本研究将为生产上设计新品种配套的割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红霞  江泽慧  任海青  赵荣军  
通过接触角测定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红外光谱仪(FTIR)探讨毛竹经漂白和热处理后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元素和化学成分变化,并与未处理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漂白和热处理后的竹材表面润湿性能提高,碳原子的氧化程度和表面羰基数目增加;漂白竹材的表面润湿性能低于热处理竹材,表面氧化程度和羰基增加数量略高于热处理竹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阳财喜  阎昊鹏  刘君良  
用真空热处理法对粗皮桉木材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分别为160,180,200,220及240℃,处理时间均为4h。采用接触角测定法,对素材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处理材的接触角及表面自由能进行分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官能团)变化;用热分析仪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木材的热解质量损失率。结果表明:素材的表面自由能(50mN·m-1)<160℃热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46mN·m-1)180℃时,每升高20℃,木材的质量损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吉  余养伦  江泽慧  
为了揭示不同处理方法对竹材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采用ESCA和FTIR分析技术,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条件竹材表面的碳氧比和C1s4种结合形式的分布情况,以及红外光谱的谱峰位置和相对吸收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条件下竹材表面的碳氧比有很大差异;竹材表面主要以木素和各种抽提物为主;高温干燥导致竹材表面易挥发的抽提物分解,使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特征得以显露,而硼酸处理效果不明显;高温处理和硼酸处理后竹材表面的自由羟基减少,活性降低;竹黄表面的活性自由羟基的数量高于竹青表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