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9)
- 2023(6369)
- 2022(5294)
- 2021(4381)
- 2020(3557)
- 2019(7835)
- 2018(7497)
- 2017(14608)
- 2016(7440)
- 2015(8213)
- 2014(7918)
- 2013(7976)
- 2012(7755)
- 2011(7329)
- 2010(7396)
- 2009(6907)
- 2008(6447)
- 2007(5825)
- 2006(5445)
- 2005(5144)
- 学科
- 济(63716)
- 经济(63678)
- 管理(22623)
- 方法(21483)
- 数学(19895)
- 数学方法(19825)
- 业(17712)
- 地方(15629)
- 企(13513)
- 企业(13513)
- 地方经济(12063)
- 中国(11798)
- 业经(9681)
- 学(9615)
- 农(9058)
- 环境(8764)
- 财(8661)
- 经济学(7168)
- 融(7098)
- 金融(7098)
- 制(6805)
- 农业(6562)
- 产业(6443)
- 发(6218)
- 银(6134)
- 银行(6127)
- 体(6047)
- 贸(6029)
- 贸易(6026)
- 行(5978)
- 机构
- 大学(121382)
- 学院(120467)
- 济(70186)
- 经济(69265)
- 研究(45333)
- 管理(44607)
- 理学(38723)
- 理学院(38348)
- 管理学(37908)
- 管理学院(37689)
- 中国(33205)
- 财(28359)
- 经济学(25099)
- 京(23754)
- 科学(23569)
- 财经(23373)
- 经济学院(22512)
- 所(22218)
- 经(21372)
- 研究所(20110)
- 中心(19330)
- 财经大学(17478)
- 江(16796)
- 院(15810)
- 农(15776)
- 北京(15004)
- 业大(14790)
- 范(13909)
- 科学院(13881)
- 师范(13791)
- 基金
- 项目(79074)
- 科学(64173)
- 基金(61068)
- 研究(56828)
- 家(52707)
- 国家(52361)
- 科学基金(45680)
- 社会(42588)
- 社会科(40705)
- 社会科学(40694)
- 基金项目(31578)
- 省(29309)
- 自然(26871)
- 自然科(26308)
- 自然科学(26304)
- 自然科学基金(25864)
- 资助(25133)
- 教育(24659)
- 划(24046)
- 编号(19447)
- 国家社会(19392)
- 发(18613)
- 部(18494)
- 重点(17892)
- 济(17035)
- 经济(16898)
- 教育部(16607)
- 人文(16301)
- 创(16071)
- 发展(15900)
共检索到182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昆 王宝玲
能源转型两大支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扩展以资源为中心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短期可再生能源占比和能源效率提升均对电力资源的供给、制造业投资和资本积累、制造业劳动力及产出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同时,两者的提升均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促进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另外,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果随能源效率的提升而增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洋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化石能源约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背景下,本文根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增速目标和能耗目标,设定了3种情景模式,测算出到2020年在3种情境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并提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益,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要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需要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体制改革、政策支持体系、长效创新机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关键词: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替代效应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辉 魏晓平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是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率。笔者以2005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基点,通过GM(1,1)模型对2006年~2009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2020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发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13.67%,相对于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的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激励政策应该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加强。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GM(1,1)模型 替代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后勇 徐福缘 程纬
将能源作为经济系统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以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作为替代率,来了解可再生能源替代问题在整体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温室气体(GHG)排放、能源耗竭、替代率等要素,建立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在期望替代路径给定的条件下,得出可再生替代能源产业理论上的最优动态投资策略,使之在满足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总需求的前提下,全社会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最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GHG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红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低碳 环境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红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GDP是煤炭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石油消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显示,实行从煤炭、石油消费到可再生能源的燃料替代将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结论]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石油的替代,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和石油消费比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立硬性约束,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低碳 环境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岩 于渤 洪富艳
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其对环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耗竭性化石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要途径。文章运用最优控制理论,通过引入替代率、能源污染损失函数,建立了含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对能源总需求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理论上的最优动态策略,通过利用统计数据对替代率进行测算,计算了2011-2030年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描述可再生能源在未来20年的期望替代路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动态增长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新刚 刘平阔 刘璐 王婕妤
选取1994—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火力发电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并利用参数灰色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之间的替代关系。结果显示:火力发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互相促进作用,体现为两类发电技术的装机容量同向变动,两者间的长期作用表现为产生互惠效果;从现有技术水平的角度分析,当火力发电技术占主导地位时,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并不会取而代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常凯
当前可再生能源补贴成本主要有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的投资补贴、电网传输和分销系统建设补贴、独立电力系统建设补贴等。2006~2013年政府给予可再生能源补助资金总共约为805.89亿元,其中风电补助资金约为390.0亿元,太阳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168.54亿元,生物能发电补助资金约为241.97亿元。2006~2013年,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创造的环境收益分别为24.77、33.38、49.36、103.43、185.0、279.0和668.43亿元,环境收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益还可以提升能源供应安全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和其他溢出效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刚 陈忱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研究现状表明,选取的国家不同、时间段不同、数据的处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1985-2006年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角度,建议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科技,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赵涛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鹏飞 苗海民 朱俊峰
基于2009—2017年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及相关技术的变化过程,采用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的提高对不同能源与技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总体上对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政策工具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投入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不明显,而政府服务支持的影响不断显现。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奕 郝寿义 王银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碳排放和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世界发展的能源格局中,煤炭消费将在终端能源使用中逐渐减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对低碳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华
本文综述了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国 可再生能源 研究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