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3)
- 2023(14810)
- 2022(12318)
- 2021(11574)
- 2020(9763)
- 2019(22089)
- 2018(21661)
- 2017(40866)
- 2016(21522)
- 2015(24125)
- 2014(23021)
- 2013(22588)
- 2012(20827)
- 2011(18607)
- 2010(18110)
- 2009(16114)
- 2008(15286)
- 2007(13001)
- 2006(10877)
- 2005(9420)
- 学科
- 济(91616)
- 经济(91543)
- 管理(67436)
- 业(63790)
- 企(52911)
- 企业(52911)
- 方法(46659)
- 数学(42198)
- 数学方法(41772)
- 中国(26399)
- 财(22389)
- 农(22195)
- 技术(21988)
- 业经(18958)
- 贸(18677)
- 贸易(18665)
- 易(18280)
- 环境(16495)
- 制(15715)
- 农业(15162)
- 学(14850)
- 银(14829)
- 银行(14809)
- 地方(14281)
- 行(14157)
- 融(14155)
- 金融(14154)
- 技术管理(14035)
- 务(14008)
- 财务(13969)
- 机构
- 大学(294181)
- 学院(291783)
- 济(132443)
- 经济(130447)
- 管理(121383)
- 理学(106113)
- 理学院(105156)
- 管理学(103617)
- 管理学院(103061)
- 研究(95820)
- 中国(75521)
- 京(60640)
- 财(57369)
- 科学(53968)
- 财经(46952)
- 中心(45554)
- 所(44413)
- 经(43277)
- 经济学(42205)
- 研究所(40469)
- 江(40131)
- 农(40074)
- 业大(40071)
- 经济学院(38240)
- 北京(37950)
- 财经大学(35450)
- 院(35263)
- 范(34509)
- 师范(34191)
- 商学(32886)
- 基金
- 项目(206574)
- 科学(166858)
- 基金(155479)
- 研究(152387)
- 家(135003)
- 国家(133999)
- 科学基金(117679)
- 社会(101909)
- 社会科(97153)
- 社会科学(97134)
- 基金项目(81540)
- 省(77545)
- 自然(74445)
- 自然科(72896)
- 自然科学(72883)
- 自然科学基金(71665)
- 教育(70061)
- 划(65997)
- 资助(63129)
- 编号(58822)
- 创(48227)
- 部(47456)
- 重点(46118)
- 成果(45830)
- 国家社会(44600)
- 创新(44396)
- 发(43994)
- 教育部(41896)
- 人文(40480)
- 科研(39735)
- 期刊
- 济(129115)
- 经济(129115)
- 研究(82973)
- 中国(56054)
- 管理(46417)
- 财(43658)
- 科学(40229)
- 学报(39659)
- 农(34013)
- 大学(32138)
- 学学(30050)
- 技术(29106)
- 教育(28182)
- 融(26406)
- 金融(26406)
- 农业(23970)
- 财经(23028)
- 经济研究(22954)
- 经(19867)
- 业经(19276)
- 问题(16793)
- 技术经济(16724)
- 贸(16305)
- 统计(16207)
- 策(15581)
- 科技(15570)
- 业(14946)
- 世界(14092)
- 国际(13970)
- 图书(13743)
共检索到42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涟蕊 冯婉怡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行业碳减排 碳排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本文基于欧盟碳市场(EU ETS) 20个参与国可再生能源专利的面板数据,结合自主构建的基于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碳金融指标,研究了碳金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U ETS在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已经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碳强度更低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其减排的经济补偿,并进一步引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碳金融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主要发生在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且对高质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碳金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凡 朱缤绮 孙颖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促进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有研究多从国内经济因素探讨环境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少从制度层面以及开放的国际视域开展研究。本文利用1998—2016年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引入政策强度计量政策严格性,探索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其次选用制度质量作为制度环境优劣的度量指标,探讨制度因素对环境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国内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期;(2)国外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早于国内环境政策,国外环境政策的"政策溢出"效应存在;(3)制度质量正向调节国内环境政策对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制度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环境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论可为中国进一步优化环境政策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丽梅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而技术创新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利用欧盟1991—201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效应主要通过政府政策、金融发展的推动来实现。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空间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显著。空间模型的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政府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这可能意味着通过需求间接引致创新且弱化市场机制的政策将难以持续,构建具有直接驱动效力且更加市场化的政策支持机制至关重要。此外,欧盟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影响,间接融资市场作用有限。这表明,绿色债券、碳金融市场等直接融资机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创新的有效手段,中国应进一步构建更加清晰明确的能源与气候共同愿景,强化省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营造互利共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眭纪刚 张汉威 王欣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目前政府已开始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发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主,其中三大计划的资金投入占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但是该投入占全国研发总经费的比例较低。受传统科研体制的影响,中国企业较少参与可再生能源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以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为主,技术示范与推广活动相对不足。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政府资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庆龙 饶蕾
根据负二项式模型,采用1990~2011年OECD国家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可再生能源创新的决定要素。通过划分具体可再生能源种类及对比主要经济体,发现原油价格、研发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是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尽管美国的累积创新程度最高,但近些年开始落后于日本;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推动欧盟和美国的创新,但对日本没有显著作用;风能和太阳能创新受这些因素的显著影响,而水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创新相对较少受其影响。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创新 原油价格 研发投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世龙 缪军翔
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海洋大国利用海洋优势资源,降低煤炭、石油等易造成污染的传统能源使用比例,削减大气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具有多路径的特点,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方面的技术路径创新。各技术路径的创新成熟程度差异很大,本文从技术创新走在前列国家的实践活动出发,对各个技术创新路径的成熟程度及发展阶段进行评价。
关键词:
海洋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中国碳市场行将启动之际,研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对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国家-时间-可再生能源种类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EU ETS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EU ETS显著促进了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EU ETS的三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免费配额比例的不断下降、配额分配方法从历史法向标杆法的转变有效放大了EUA的价格信号。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珺仪
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采用2006年2015年31个省(市、区,以下简称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的具体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积极引入绿色证书政策等电价管制政策、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加大电力投资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从财税政策方面激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价补贴政策 绩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珺仪
可交易绿色证书政策、竞价上网政策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都是当前国际上实行的主流价格政策。目前中国已经实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电价管制政策,其绩效怎样,开始引起人们关注。针对中国电价管制政策、地区的电力消费量、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地区的生产总值等诸多因素,对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中国2006年~2012年14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多元回归分析法来做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对风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之结论。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风能 电价管制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珺仪
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采用2006年~2015年31个省(市、区,以下简称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价补贴政策的具体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积极引入绿色证书政策等电价管制政策、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加大电力投资中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从财税政策方面激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价补贴政策 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振宇 马旭
面向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根据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鉴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从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消纳比率、发电占比三个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依据能源系统理论,量化分析可再生能源电力对碳排放量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个指标对碳减排的单位效应影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消纳比率、发电占比、装机容量,其中,促进能源消纳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得出,实现“双碳”目标需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投资结构与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研究结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碳排放 电力消费量 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梦瑶 仇喜雪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落地乡村振兴政策的关键时期,因此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整理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统计描述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中西部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相较东部地区更大;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杨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与政府环境政策相比,市场力量是否能更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本文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世界领先、政府环境政策实施较早以及能源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欧盟为研究对象,结合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面板回归方法研究政府政策和市场竞争对欧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发现:①政府环境政策和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为正向,即两者能有效诱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②政府环境政策和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政府环境政策强度加大,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逐渐递减,即环境政策对创新的诱发作用是有限的。随着能源市场竞争程度加深,市场竞争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增加,即市场竞争对创新的诱发作用是有效且持续的。③通过将各成员国现状与门槛值进行比较,发现欧盟现阶段环境政策强度处于过高的门槛区间,市场竞争强度处于较为合适的门槛区间。④进一步研究更有针对性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发现不同政策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财税政策与能源强度——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区域碳减排——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可竞争售电市场构建研究——基于云南电力市场化的实证检验
科技创新对加总贸易成本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财政分权、财政压力与创新质量——来自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可再生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