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3)
- 2023(3404)
- 2022(2828)
- 2021(2685)
- 2020(1981)
- 2019(4532)
- 2018(4334)
- 2017(7826)
- 2016(3993)
- 2015(4424)
- 2014(4415)
- 2013(4059)
- 2012(3842)
- 2011(3592)
- 2010(3792)
- 2009(3518)
- 2008(3629)
- 2007(3193)
- 2006(2907)
- 2005(2721)
- 学科
- 济(17749)
- 经济(17715)
- 业(11185)
- 企(10136)
- 企业(10136)
- 管理(10052)
- 方法(6552)
- 学(5835)
- 理论(5120)
- 中国(5056)
- 业经(4521)
- 农(4414)
- 数学(4406)
- 数学方法(4339)
- 财(3730)
- 教育(3711)
- 和(3598)
- 融(3419)
- 金融(3419)
- 贸(3227)
- 贸易(3225)
- 制(3197)
- 易(3136)
- 银(3068)
- 银行(3064)
- 农业(2949)
- 行(2949)
- 策(2780)
- 经济学(2589)
- 家(2526)
- 机构
- 大学(64512)
- 学院(61781)
- 济(26622)
- 经济(26121)
- 研究(22734)
- 管理(22594)
- 理学(19487)
- 理学院(19208)
- 管理学(18914)
- 管理学院(18802)
- 中国(16937)
- 京(14226)
- 科学(13290)
- 财(12753)
- 所(11092)
- 财经(10269)
- 研究所(10184)
- 中心(9705)
- 经(9420)
- 范(9413)
- 师范(9347)
- 北京(9187)
- 经济学(9136)
- 江(8568)
- 农(8237)
- 院(8157)
- 经济学院(8048)
- 师范大学(7893)
- 财经大学(7838)
- 业大(7361)
- 基金
- 项目(40479)
- 科学(32478)
- 研究(30653)
- 基金(30409)
- 家(27637)
- 国家(26907)
- 科学基金(22502)
- 社会(20431)
- 社会科(19200)
- 社会科学(19191)
- 基金项目(15449)
- 教育(14187)
- 省(14165)
- 自然(13671)
- 自然科(13345)
- 自然科学(13340)
- 自然科学基金(13136)
- 划(12675)
- 资助(12033)
- 编号(11989)
- 成果(10812)
- 部(9515)
- 重点(9400)
- 国家社会(8824)
- 创(8445)
- 教育部(8425)
- 发(8299)
- 课题(8286)
- 性(8152)
- 大学(7932)
共检索到94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单颖
诺思国家理论的贡献并不在于以制度制约权力或宪政的强调上,而在于他提出了衔接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经典问题——承诺问题,并在经济学文献中将国家权力、可信承诺和经济绩效问题一起考察。基于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国外相关文献的发展,文章重点阐述了承诺、宪政与经济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旨在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诺思国家理论及其新进展,并扼要进行评价。
关键词:
诺思 可信承诺 宪政 经济绩效 国家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和旺
"可信承诺"不仅是国家理论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经济体所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一个问题。Schelling开创了对可信承诺问题的分析。诺思将可信承诺问题置于发展研究的中心位置,在经济学文献中将权力、可信承诺与政治制度乃至经济绩效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国家(政府)的"本质两难"充分说明政治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承诺问题。政治制度是可信承诺的装置,它约束了国家机会主义行为,鼓励了生产性活动。
关键词:
诺思 可信承诺 制度 经济绩效 国家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荣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制度是重要的。通过对诺思国家理论的延伸,我们得出结论,产权制度内生于资源的约束。一般情况下,贫乏的物质资源环境更可能导致无效率产权制度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时,应该深入到更基本的层面,看到制度背后的约束条件,即经济社会的资源状况。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资源约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应良 官永彬
基于诺思国家模型的理论视角,立足政府的生产性职能,供给决策制度变迁的逻辑思路是实现供给决策的"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需求意愿表达机制的建立为出发点,激励乡村社区居民真实显示消费公共产品偏好,使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动机与决策行为有机衔接,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供求平衡。
关键词:
政府供给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伊然
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经济绩效与发展。由于国家在经济分析中并未得到系统、明确的定位,主流经济学的增长理论难以解释各国在经济绩效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反映在以往的经济分析中,国家常常被当作为"黑匣",这严重削弱了理论的解释能力。"诺思悖论"的提出,意味着国家被纳入经济分析中的关键领域。该文认为,围绕国家理论的这一核心命题,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工具,有助于更为深入全面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
关键词:
国家 黑匣 诺思悖论 增长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菁
可信承诺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可信性”问题。所谓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或不利的行为。因为后行为方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承诺”,而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不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因此我们可将可信性分为“承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彪
本文根据诺思的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并指出政府的两个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现有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主要是这两大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而农户作为利益相关者却不能参与其中,这种不完整的利益博弈机制必然导致金融制度安排的残缺。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利益主体 产权制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泰锋
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实践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应对道路。中国先后6次对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在银行、保险、旅游等领域提前履行了有关承诺,从而形成了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透明度和司法审查等先进的法律理念正在逐步融入中国的立法实践和执法实践,进而推动和保障中国完成与WTO全方位的对接。中国建立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度在行政和司法两个方面都大大得到了加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国内立法已经完全符合WTO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规则的要求。
关键词:
中国 对外开放 新进展 WTO承诺履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思玉
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是全球最成熟和先进的区域资格框架之一,2017年欧洲理事会对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提出建议,对该框架的内容、与国家资格框架的衔接标准和程序以及质量保证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与国家资格框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欧洲范围内的国家资格框架已增加至43个,大多数为综合性框架,且涵盖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授予的资格,国际资格也陆续纳入国家资格框架。全面分析欧洲资格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欧洲各国资格框架建设的新进展,深入进行欧洲各国资格框架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和职业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国先
一、马克思理论对诺思 制度理论的影响 尽管马克思创立理论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动机与诺思不同,但是马克思理论对诺思制度理论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诺恩曾经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冬
199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North)同另一位美国学者罗伯特·福格尔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而打破了该奖自1969年设立以来24年一直由理论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家和数量经济学家垄断的局面,为经济史学赢得了巨大声誉和广泛重视。在诺斯本人开创和提倡的“新经济史学”中,制度创新是对经济发展史最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秀蓉 刘光岭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博弈 纳什均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冰
诺思假定:第一,人类社会是非各态历经世界,其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第二,人类为了理解和控制环境,即建立秩序的努力无所不在。人类通过个体的心智模型产生的信念形成社会文化,以此来感知世界,并依所持有的信念理解环境变化、规范社会和塑造未来;从应对物理环境的不确定性转到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是人类演化遇到的最大挑战;由于人类的文化信念里包含着非理性和错误的认知,因此历史上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包括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多数都不能有效地应对这种变化;西方世界的兴起和美国的成功反映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需要构建具有适应性效率的结构和体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本文通过对凡勃仑传统制度变迁理论与诺思近期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比较, 证明了两者在分析框架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而凡勃仑传统所包含的思想比诺思近期研究更具原创性。作者认为, 旧制度学派为制度经济学的深入发展将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但其理论结构亟需更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