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
2023(22)
2022(31)
2021(33)
2020(17)
2019(49)
2018(40)
2017(85)
2016(37)
2015(44)
2014(25)
2013(22)
2012(30)
2011(18)
2010(31)
2009(19)
2008(33)
2007(30)
2006(13)
2005(17)
作者
(77)
(50)
(45)
(35)
(34)
(30)
(24)
(21)
(21)
(19)
(17)
(16)
(15)
(15)
(14)
(13)
(13)
(13)
(12)
(12)
(12)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10)
学科
(232)
(197)
诗歌(197)
(66)
(56)
文学(45)
文献(35)
(35)
1949(33)
新诗(32)
作品(28)
当代(28)
文献学(28)
翻译(26)
(26)
(24)
古代(21)
(19)
韵文(19)
1840(17)
中国(16)
古代文学(14)
版本(14)
(13)
汉语(13)
(13)
语文(12)
(11)
教育(11)
现代(11)
机构
大学(430)
学院(418)
文学(217)
文学院(190)
学文(156)
师范(146)
(146)
师范大学(118)
(86)
研究(84)
(81)
(70)
人文(64)
(60)
图书(58)
书馆(51)
人文学(51)
人文学院(51)
图书馆(51)
大学人文(51)
学人(51)
(51)
科学(50)
北京(49)
(48)
中国(46)
管理(45)
经济(44)
中心(43)
理学(43)
基金
项目(195)
研究(142)
基金(136)
科学(123)
社会(107)
社会科(104)
社会科学(104)
国家(97)
(97)
成果(74)
科学基金(71)
基金项目(68)
(65)
教育(61)
社科(57)
人文(53)
国家社会(50)
(46)
(42)
编号(42)
(41)
(40)
科研(39)
资助(39)
项目编号(38)
(36)
研究成果(36)
(36)
重大(36)
教育部(35)
期刊
学报(293)
(226)
大学(183)
学学(172)
图书(153)
科学(148)
书馆(139)
图书馆(139)
社会(137)
社会科(135)
社会科学(135)
社科(106)
学院(86)
(80)
(80)
杂志(80)
研究(80)
(77)
工学(77)
工学院(77)
常州(77)
(62)
中国(61)
教育(60)
(58)
经济(58)
(58)
(57)
科技(44)
业大(43)
共检索到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岘山  
雅莫过于诗,俗莫过于钱。诗词及于钱,可谓雅俗共赏、妙不可言。除了自给自足,所有的人都无法摆脱金钱的影响。毫无疑问,不能自给自足的古代诗人也难免与金钱打交道,受金钱影响甚至左右。中国的年号钱外圆内方,所以,在诗人眼里,圆的都像钱,尽管不是真钱。比如,莲荷像钱,春末“长江春水绿堪染,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欢华  
~~
关键词: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聂文珍  
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较大,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故事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读讲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诗意,使古诗教学多姿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听故事——身心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梁云堂  
新课程倡导,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只读初中教材中的古诗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加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而拓展古诗文教学的阅读空间。具体内容可以是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题作品以及后人对作者、作品的评价等。这些阅读材料拓展了古诗文阅读的外延,有助于学生从更广的层面接触并传承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侠  雅卓  
古诗填空迎新春张侠,雅卓请在下列古诗首字的圆圈内,按原句填上,把填的单字连接起来,正是本刊奉送各位的新春祝辞,美好祝愿!○原麟凤争自奋(宋·陆游)○事如今谁倚仗(宋·文乃翁)○膏欲动雨频催(宋·范成大)○连秦雍川原壮(宋·陆游)○融炎帝司南土(清·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馨玲  常娥  
古诗词地名实体识别不仅有助于深度挖掘古诗词文本之间的关联,而且有助于绘制中国诗歌版图分布,推动空间维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围绕南京城系统采集有关古诗词数据,采用BIOES方法进行地名实体标注。针对古诗词领域训练数据匮乏、以字代词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同时融合预训练模型与条件随机场方法的古诗词地名识别模型,简称DA-BERT-CRF模型。文章将训练数据采用实体交叉互换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处理,然后通过预训练模型BERT得到古诗词地名的上下文语义信息,最后利用条件随机场CRF实现地名标签约束并生成全局最优地名序列。文章提出的DA-BERT-CRF模型十折交叉实验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值分别为86.49%、90.44%、88.35%。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心宇  高春燕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界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积极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协调发展。高中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思想和文化,这些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良好素材,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有着先天的自然优势。因此,文章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宏雪  高春燕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自信也必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文化自信从古诗词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赏析古诗词审美意蕴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耘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诗歌艺术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发掘本民族文化和传统中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因素,立足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意境理论的视域下,开展语文古诗词意境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把"品味与移情、对话与交融、模糊与精确、设计留白"运用到古诗词意境化教学设计中,通过语言描述、展示形象、联想生活、迁移知识、还原情境、模拟场景、走进自然等手段与方法开展古诗词意境化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乃君  
在每年的新生报名情况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在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如果让他们随口背二、三首古诗,真是拿来就有,脱口而出。经过调查,刚入学的新生92%能熟练背诵古诗,其中最多的新生达21首。可见年轻的父母们在对呀呀学语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比较青睐古诗文的诵读,可见古诗文在开发儿童早期的智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利用祖国厚实的诗文资源,满足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娄佳  
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维视角和多元方式,入情入境地体会和品味古诗文中蕴含的“别离”和“登临”,本文以古诗文中的意象“楼”为切入点,谈谈笔者的思考。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诵读回顾,营造氛围诗人们大多都会用诗文表达对友人最深情的送别和祝愿,每逢送别,他们都会登上高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王东波   裘靖文   李晓敏   邓三鸿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云翠  
古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可以使他们感受汉语的演变历史,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古诗文学习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即了解背景、注重朗读、准确翻译、重视积累、感悟鉴赏。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涂韶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板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铭沣  许红梅  
古诗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华,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以应试为基本目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古诗词课堂枯燥无味,对于诗词的作者、题材、意象等内容缺乏整体感受与理解,与古诗词内容的人文性相分离。文章阐述了主题、主题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主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了以主题方式整合古诗词资源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