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5)
- 2023(9521)
- 2022(8573)
- 2021(8195)
- 2020(6849)
- 2019(16154)
- 2018(16255)
- 2017(31710)
- 2016(17218)
- 2015(19256)
- 2014(19141)
- 2013(18733)
- 2012(16858)
- 2011(15105)
- 2010(14918)
- 2009(13401)
- 2008(12761)
- 2007(10898)
- 2006(9449)
- 2005(8107)
- 学科
- 济(63615)
- 经济(63547)
- 管理(50028)
- 业(45442)
- 企(39287)
- 企业(39287)
- 方法(31482)
- 数学(26789)
- 数学方法(26454)
- 农(15828)
- 学(15627)
- 中国(15607)
- 财(15299)
- 业经(15230)
- 地方(12593)
- 理论(12476)
- 贸(11762)
- 贸易(11757)
- 技术(11548)
- 和(11458)
- 易(11424)
- 制(10669)
- 农业(10637)
- 环境(10105)
- 务(9969)
- 财务(9901)
- 财务管理(9883)
- 划(9564)
- 教育(9371)
- 企业财务(9351)
- 机构
- 大学(236393)
- 学院(233809)
- 管理(97965)
- 济(85937)
- 理学(85715)
- 理学院(84820)
- 经济(83817)
- 管理学(83350)
- 管理学院(82947)
- 研究(73707)
- 中国(53173)
- 京(50666)
- 科学(47747)
- 财(38043)
- 所(36010)
- 业大(35924)
- 农(34430)
- 中心(33803)
- 研究所(33214)
- 江(32160)
- 北京(31775)
- 范(31630)
- 财经(31344)
- 师范(31327)
- 经(28519)
- 院(27207)
- 农业(27062)
- 州(26903)
- 师范大学(25484)
- 技术(25267)
- 基金
- 项目(167573)
- 科学(130943)
- 研究(123280)
- 基金(120594)
- 家(104600)
- 国家(103732)
- 科学基金(89560)
- 社会(74908)
- 社会科(70926)
- 社会科学(70908)
- 省(65394)
- 基金项目(65241)
- 自然(59523)
- 自然科(58118)
- 自然科学(58104)
- 自然科学基金(57035)
- 教育(56476)
- 划(55131)
- 编号(51545)
- 资助(49404)
- 成果(41395)
- 重点(36734)
- 部(36259)
- 创(35100)
- 发(34664)
- 课题(34451)
- 创新(32577)
- 项目编号(32445)
- 科研(32128)
- 大学(31607)
- 期刊
- 济(89996)
- 经济(89996)
- 研究(65582)
- 中国(39611)
- 学报(36945)
- 管理(35492)
- 科学(33783)
- 农(30472)
- 大学(27750)
- 教育(27646)
- 财(27482)
- 学学(25720)
- 农业(22056)
- 技术(21734)
- 图书(16949)
- 融(16095)
- 金融(16095)
- 业经(15320)
- 财经(14146)
- 经济研究(13927)
- 理论(12842)
- 科技(12745)
- 情报(12325)
- 实践(12148)
- 践(12148)
- 经(11883)
- 问题(11482)
- 技术经济(11081)
- 书馆(11028)
- 图书馆(11028)
共检索到324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涛 杨鑫 夏焱 苏日娜
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和互联互通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必要之举,现有的中心化的古籍资源融合方式存在维护成本高、更新不及时、重复使用难等症结。文章依据数字人文应用中较为成熟的语义技术,从元数据转换和发布、图像资源互联互通、内容资源互联互通、语义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构建古籍知识库互联互通框架。该框架在确保各存藏机构现有古籍数据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古籍资源去中心化的、实时的在线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方式既可以用于古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契合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建设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涛 夏焱 杨鑫 祝蕊 王蕾
数字化技术是古籍修复整理、回归再造和活化利用中的核心要素,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和互联互通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题中之义。文章从多层次梳理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语义技术,进而提出语义技术驱动下的古籍资源互联互通实现框架;框架兼顾古籍元数据和图像两类主要模态资源,依据转换、发布、关联流程,融合转换平台、关联数据(LD)发布平台、关联平台、多维度图像智慧平台(MISS)和展示平台;以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碑帖资源为例,验证文章所提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互联互通 数字人文 语义技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浏 齐月 刘雏菲 李文祺 王东波
古籍引书是古籍计算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探寻传统文化传承脉络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了计算人文下古籍引书研究的内涵,描述了该研究视角下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的引书和引典现象的异同,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库构建的技术现状。本文围绕知识表示、知识标注、知识补全与消歧,描述了古籍引书全文本知识构建的框架流程,并就目录典籍、经学注疏、史书及诗词歌赋四类对象进行了引书知识库的构建尝试,分析了古籍引书知识库的应用前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文韬 樊莹 冯兴艳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相互交织、高度依存的区域生产和销售网络。全面提升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是实现亚太经济全面、均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魏敏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中国与中东产能合作的重要构成。中东地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开展国际合作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经验。本文在分析中东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与中东基础设施领域的主要合作模式,分析当前中国拓展中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中东国家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特点,提出中国企业未来拓展中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联通 中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司莉 曾粤亮
对机构科研数据知识库联盟进行数据治理是实现联盟内部数据价值最大化和降低联盟风险的路径。文章阐述数据治理的概念和模型;构建机构科研数据知识库联盟数据治理框架;分析IRDR联盟在数据治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机构科研数据知识库联盟数据治理目标、联盟结构、联盟成员权责、联盟政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与隐私、数据知识产权。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宸 王惠森
突破传统视角,从软件架构的角度讨论了现有知识机构库的单体式架构模式,在分布式环境下尤其是对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该模式在整合外部服务和内部资源存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采用并行处理的系统构架和分布式存储结合的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知识机构库构建的可行发展方向。分析了微服务、Mesos资源管理模式和Docker微容器技术的特点与技术优势,从知识机构库异构性数据集群仓储及服务平台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图书馆知识机构库技术实现框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力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勋 徐绪堪 苏新宁 顾绮芳
文章给出知识库内存在知识的规则约束,将知识库视为基于知识的完整知识地图,在此基础上研究库内各主要构件的关联支撑知识地图的更新和新知识的生成,分析库管理子系统的双库协同工作及保障知识服务"全"且"准"的知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志刚
近些年来,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能源与贸易发展较快,但随着能源与贸易合作的深化,一系列不利于双方在能源与贸易领域互联互通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制约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新疆)必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发挥主导作用,同周边国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发展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和中亚地区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争取更为有利的地位。研究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的互联互通战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本文提出了"亚欧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貌似最低端,实际上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核心领域和优先方向,是亚欧金砖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践行亚欧合作的抓手,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接合作的切入口,是实现亚欧共同发展的手段和保障。互联互通也是处于实践过程中的"习近平发展模式"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内容。中国是亚欧大国,"一带一路"以亚欧区域为核心,中国经济和技术实力为亚欧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在向亚太方向转移,亚欧大陆将成为全球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崛起的中国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有更多担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兴
本文提出了"亚欧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貌似最低端,实际上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核心领域和优先方向,是亚欧金砖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践行亚欧合作的抓手,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接合作的切入口,是实现亚欧共同发展的手段和保障。互联互通也是处于实践过程中的"习近平发展模式"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内容。中国是亚欧大国,"一带一路"以亚欧区域为核心,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曰芬 邹本涛 宋小康
[目的/意义]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给传统的情报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情报研究迫切需要不断存储、组织、管理、计算和分析大规模数据资源的方法作为支撑,并需要利用技术有效地整合所需的各种资源。[方法/过程]分析大数据驱动下情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在现有知识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情报研究的概念、目标和流程,提出情报研究知识库。[结果/结论]界定情报研究知识库的概念和内涵,并提出大数据驱动下的情报研究知识库构建思路和架构设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常博林 万晨 李斌 陈欣雨 冯敏萱 王东波
[目的/意义]探索能够实现基于词和实体的检索与知识挖掘的人文知识库构建方法。[方法/过程]以《资治通鉴·周秦汉纪》为例,对68卷60万字的文本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之后,人工标注文本中的人物、地点GIS、时间等实体信息,实现基于词和实体的全文检索和地图检索系统;利用同现信息,统计出人物关系与人物游历信息;进而使用TF-IDF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挖掘出多事之秋、风云人物、风云之地等结果。[结果/结论]基于词和实体的深度信息标注,能够解决缺乏词界、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的检索难题,更可以为古籍多角度的知识发掘与知识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哲
2014年11月,连接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沪港通”启动,正式拉开境内依托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序幕。2022年1月,中国证监会将原“沪伦通”所涉境内交易场所拓展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境外交易场所由从伦敦股票市场延伸到瑞士、德国市场。8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境内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互联互通顶层设计、有序实施试点并审慎扩大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