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638)
- 2022(10588)
- 2021(9968)
- 2020(8481)
- 2019(19699)
- 2018(19836)
- 2017(37916)
- 2016(21129)
- 2015(23787)
- 2014(23758)
- 2013(23459)
- 2012(21700)
- 2011(19338)
- 2010(19192)
- 2009(17374)
- 2008(16663)
- 2007(14362)
- 2006(12492)
- 2005(10678)
- 学科
- 济(79382)
- 经济(79299)
- 管理(58208)
- 业(53718)
- 企(43905)
- 企业(43905)
- 方法(36615)
- 数学(31660)
- 数学方法(31288)
- 农(22965)
- 地方(21615)
- 学(20361)
- 中国(19446)
- 财(18654)
- 业经(17492)
- 环境(17144)
- 农业(15557)
- 贸(13767)
- 贸易(13760)
- 和(13714)
- 理论(13217)
- 易(13215)
- 划(12858)
- 制(12751)
- 技术(12449)
- 务(11854)
- 财务(11795)
- 财务管理(11778)
- 企业财务(11099)
- 教育(10710)
- 机构
- 大学(290094)
- 学院(289154)
- 管理(114622)
- 济(105337)
- 经济(102693)
- 理学(99937)
- 研究(98937)
- 理学院(98704)
- 管理学(96879)
- 管理学院(96395)
- 中国(70736)
- 科学(67163)
- 京(62961)
- 农(53190)
- 所(51330)
- 业大(48976)
- 研究所(47597)
- 财(46205)
- 江(45805)
- 中心(44801)
- 农业(41742)
- 范(40270)
- 师范(39823)
- 北京(39037)
- 财经(37568)
- 院(37007)
- 州(35406)
- 经(33998)
- 省(32792)
- 师范大学(32297)
- 基金
- 项目(208845)
- 科学(161420)
- 研究(149255)
- 基金(148109)
- 家(130917)
- 国家(129786)
- 科学基金(109779)
- 社会(90183)
- 社会科(85052)
- 社会科学(85024)
- 省(84854)
- 基金项目(80666)
- 自然(74451)
- 自然科(72553)
- 自然科学(72530)
- 自然科学基金(71193)
- 划(70354)
- 教育(67555)
- 编号(61564)
- 资助(60590)
- 成果(49027)
- 重点(46880)
- 发(44829)
- 部(44496)
- 创(43020)
- 课题(42630)
- 科研(40587)
- 创新(40080)
- 计划(39468)
- 大学(37790)
共检索到413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程 罗鹏 邓秀秀 李志清
古树名木的监测、管理、保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影响其生长状况相关因子的研究还较少。以浙江省古樟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树高、胸径、冠幅3个衡量古樟树生长状况的指标,并研究其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层厚度5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古樟树生长状况指示作用大小为:冠幅>胸径>树高,其中胸径、树高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冠幅与环境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拔是影响古樟树生长状况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度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土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艳 林海 雷福民
古树名木崇拜习俗普遍存在于浙江山区各地。本文探究其历史渊源,叙述了西天目山“大树王”等古树神树的传说,并将崇拜古树名木的主要形式归纳为五种:寄拜、治病、除邪、祛灾及祭祀。随后,探讨了这一习俗在教育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规范人与自然关系行为以及提升整个社会成员保护生态自觉性三个方面的生态意义。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崇拜 自然 生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喻琨 刘国祥 陈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数字古树名木的公共服务,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古树名木信息共享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古树名木信息共享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古树名木空间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服务框架,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异构问题,提升数据质量,降低了存储成本,提高了共享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月玲 郑淑颖管东生 王丽萍
本文根据树种特性、维量特征、结构、状态、位置及特殊特征六个项目对广州城市古树名木的现状进行了评价 ,为广州开展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广州城市 古树名木 评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懿祥 戴文圣 白尚斌 江峰 金祖达
从弥补古树名木调查方法的缺陷入手,通过在传统调查方法中引入全站仪、GPS等精密仪器和交叉定年技术,对调查方法的改进原理进行了探讨。比较和讨论2种调查方法,结果表明新的调查方法提高了树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关键数据的精度,并增加了地理坐标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图3参1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艳 李晓琼 汪建策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分析九江城区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探究九江古树名木生存及文化空间面临的问题,并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九江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生存空间 文化传承空间 保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荣生 曾启鸿 杨晓晶 袁书琪
在研究旅游资源评价与古树名木资源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及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古树名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提出古树名木旅游资源等级指标,从而为科学评价古树名木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旅游资源 AHP 评价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碧云 修新田 兰思仁
从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的角度,建立了古树名木文化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将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分为物质自身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生态价值。运用基本价值×调整系数之和的公式法计算了物质自身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基于人们的支付意愿评估社会生态价值。最后,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千年古榕为例评估其文化价值,得出其文化价值的评估值为1.901亿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 何峰 韩也逸
【目的】为进一步掌握江苏省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组成,探索其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南京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基于2021—2022年的南京市古树名木的调查资料,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法与点要素核密度分析法等研究了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特征、空间格局特征、优势种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南京市共有古树名木2 094株,其中名木、一级古树和二级古树分别为257、80和1 757株,隶属于49科87属142种,且达20株以上的优势古树名木树种有16种。树龄高于1 000 a的一级古树共有14株,而小于1 000 a并高于500 a的一级古树共有24株,有70.06%的古树名木分布于玄武区的中山陵景区。南京市古树名木共有56.16%生长状况旺盛,生长状况一般的古树名木占比41.36%,且以柏科与松科为主。南京市古树名木空间分布特征属于空间聚集型,不同辖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且中部区域具有最高的空间聚集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古树名木的占比排序为居民点及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其他用地,分布于林地区域的古树名木总量占比为44.75%,仅有4.11%位于耕地区域。【结论】总体来看,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数量和种类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经纬度和海拔等因素均对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南京市 资源现状 空间布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傲雪 曲晨晖 牟村 刘帅 廖小雯 贺勇 吴磊
【目的】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其资源特征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古树名木分布与地形、水文、传统村落3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沅水流域共有古树名木92 544株,隶属于67科173属4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枫香树的数量最多。其中一级古树占比3.12%,二级古树占比11.14%,三级古树占比85.54%。从生长势来看,93.28%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从生长位置来看,52.84%的古树名木生长在乡村街道,45.79%的古树名木生长在远郊野外,城区、风景名胜古迹区及历史文化街区中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占比为1.37%。一、二级古树中衰弱和濒危株的比例相对三级古树较高。风景名胜古迹区中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最好,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少,为2.70%。历史文化街区中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多,为17.95%。乡村街道衰弱及濒危株占比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为7.85%。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古树名木呈明显集聚型分布,分布主趋势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在保靖县西北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界地带、辰溪县东南部、新晃县与芷江县交界地带以及通道县西部形成了5个高密度分布区。从古树名木空间分布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来看,海拔为300~599 m、坡度为5°~14°时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和种类最多,南、东南坡向及中部坡位分布数量最多,西北、东南坡向及下部坡位分布的种类最多。古树名木数量分布与到河流的最近距离关系呈现极性负相关,且和传统村落的分布密集区有明显的重叠关系。【结论】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分布与地形、水文及传统村落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古树名木进行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胜 甘长青 周肖红
为实现古树信息化管理 ,北京香山公园在 1997— 2 0 0 0年 ,组织古树普查 ,建立古树档案及“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MIS)”、“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 (GIS)”及“古树名木Web信息查询系统” .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利用VB作为开发工具 ,利用Oracle管理古树属性数据 ,在保持与MIS及Web信息查询系统数据源一致性的前提下 ,开发出适合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在电脑屏幕上遍历全体古树、查看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及规划设计等 ,从而实现了对古树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春蕊
<正>康永祥,男,汉族,生于1963年7月,陕西乾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林学专业,1990年获得西北林学院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在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留学1年;2005年在瑞典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规划系做访问学者;2009年受欧盟林学硕士项目的资助,赴瑞典农业大学(SLU)和西班牙莱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Lleida)承担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记 徐爱俊
为了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研究、管理及保护政策的认知与响应度,更好地提高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设计与实现综合评估价值最优的古树名木旅游路线。对研究区浙江省金华市各区县的人口密度、服务业发展状况、公路密度和古树名木区域分布等作相关性分析,为古树名木旅游线路设计提供可行性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进行量化,并进行邻接点矩阵存储;利用Dijkstra算法遍历加权无向图,确定综合价值最优的古树名木节点集(区域内规划和手动预设2种形式);古树名木综合价值最优节点集与百度地图Javascript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良俊 郑国良 张跃仙 郦宜武 朱勇强
武义县有古树名木1454株,43种,隶属于25科38属。其中树龄最大者达1200a,径最粗者为270cm。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
树木资源调查 保护 古树名木 武义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海华 王双龙
本文从我国古树名木资源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在分析古树名木资源法律的结构、内在特点以及亟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古树名木资源立法及保护的构想,以求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实现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 立法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