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7)
2023(6873)
2022(4538)
2021(3675)
2020(2544)
2019(5063)
2018(5208)
2017(9526)
2016(5330)
2015(6064)
2014(6222)
2013(5604)
2012(4947)
2011(4348)
2010(4263)
2009(4024)
2008(3870)
2007(3734)
2006(3446)
2005(3307)
作者
(17361)
(14647)
(14547)
(13781)
(9119)
(6823)
(6583)
(5724)
(5613)
(5061)
(5019)
(4793)
(4720)
(4710)
(4571)
(4507)
(4466)
(4254)
(4206)
(4165)
(3612)
(3584)
(3497)
(3357)
(3331)
(3274)
(3253)
(3179)
(3022)
(2927)
学科
(25002)
经济(24978)
管理(15761)
(14063)
业经(11675)
(10543)
企业(10543)
中国(9675)
产业(9080)
信息(8587)
(8536)
总论(8283)
信息产业(8240)
农业(6070)
(5761)
(5213)
方法(5167)
地方(5165)
发展(4812)
(4807)
(4450)
银行(4437)
(4412)
金融(4412)
(4309)
(4307)
(4197)
技术(4016)
数学(3997)
数学方法(3950)
机构
学院(81368)
大学(80930)
(30511)
经济(29770)
研究(29208)
管理(28572)
理学(24131)
理学院(23827)
管理学(23301)
管理学院(23165)
中国(21593)
科学(19254)
(17629)
(16648)
(15093)
研究所(13821)
(13627)
业大(13489)
农业(13069)
(13011)
中心(12960)
(11314)
师范(11174)
(10976)
北京(10908)
财经(10744)
(10454)
(9792)
经济学(9577)
(9566)
基金
项目(56590)
科学(44076)
研究(40428)
基金(40347)
(36226)
国家(35929)
科学基金(30357)
社会(26743)
社会科(25295)
社会科学(25289)
(22680)
基金项目(20648)
自然(18571)
(18359)
自然科(18077)
自然科学(18068)
自然科学基金(17732)
教育(17239)
编号(16248)
资助(14787)
成果(13255)
(13027)
重点(12750)
国家社会(11940)
(11591)
课题(11288)
(11131)
创新(10828)
发展(10400)
科研(10348)
期刊
(38066)
经济(38066)
研究(22833)
中国(17562)
(16671)
学报(16412)
科学(13667)
大学(12064)
农业(11238)
学学(11208)
管理(10838)
(10048)
教育(8905)
(7205)
金融(7205)
业经(6986)
图书(6708)
技术(6446)
(5917)
经济研究(5892)
财经(5368)
问题(5194)
书馆(5121)
图书馆(5121)
(4814)
(4681)
科技(4594)
业大(4416)
现代(4073)
商业(3744)
共检索到124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延斌  苏明哲  
古建筑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瑰宝,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见证,是研究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例,从古建筑遗址数字化艺术复原的应用,来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保护作用及意义。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现在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城门和宫殿建筑具有其地方特点,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进行艺术复原,展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当时的辉煌布局以及中南城门楼、一号主殿及周边亭廊、二号主殿及周边亭廊、三号主殿和四号主殿及十字心亭的辉煌建筑,以此来展现渤海国时期,我国北方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韵旺  卢克宇  王学琴  
针对闽南地区寺庙彩绘的保存现状,从保存理念、材料技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参照中国台湾以及日本在古建筑彩绘保存修复方面的理念、方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从闽台文化艺术共同性的角度,为闽南地区寺庙彩绘的保存与修复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鸿雄  
文章对文物保护与修复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文物保护与修复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毅  柴铁锋  崔航  赵华  杨柳青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传统遗址公园建设和管理方式逐渐被淘汰,数字化技术等在遗址公园建设中应用逐渐广泛,进一步扩大遗址公园的影响力,延长遗址的生命力。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对国内外遗址公园数字化建设相关文献进行处理,重点从遗址公园的数字化展示、导览系统、管理运营、数据库构建四个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数字技术在遗址公园建设中的意义、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遗址公园的数字化提供研究支撑。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先贵  
在我国现行实定法上,古建筑可分为两类形态:列为文物保护范围之古建筑与未被列为文物保护范围之古建筑。前者由《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调整,而后者在实定法上处于灰色地带。实践中,国家基于公益之需要,对这类未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古建筑之开发权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有可能不利于其财产价值的有效实现。依现代财产法原理,由于国家对此类古建筑之开发权的形式限制,可能导致古建筑权利人承受“特别牺牲”,进而构成“准征收”。于此,对受有“特别牺牲”的财产权人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以保护此类古建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尤为必要。在补偿方式上,可采“容积率指标”交易方式来弥补此类古建筑权利人受损的开发权。这不仅是发挥市场方式保护此类古建筑之开发权的重要制度创新,而且可节约国家财力,有效平衡其承载的公益与私益,最终达到有效保护古建筑的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良龙  杨成祝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毛攀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梅山民间艺术的馆藏与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构建梅山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传统艺术的新兴,是我们的文化使命。基于大梅山文化旅游开发的兴起,梅山民间艺术数字化平台,应该型构为全新的艺术图景、鲜活的馆藏景观与浓缩的梅山视界,生动展播原生态梅山民间艺术,创意开发相关数字化艺术产品,形成凝视与交互的梅山文化旅游新景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嘉欣  
文章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艺术资产交易模式的发展转型。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的艺术资产的介绍,强调了数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对艺术资产交易的重要影响。数字化艺术资产交易场景的新构建,重点在于交易模式和艺术资产管理体系的创新。最后以NFT艺术为例讨论数字化艺术资产交易模式的升级与发展,指出NFT艺术发展前景与所遭遇挑战,探讨了数字艺术资产价值挖掘与强化数字艺术资产管理问题。从整体上看,数字化促使艺术资产交易模式不断变革发展,也给艺术家及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遇及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陆波  
通过网络调研了解我国艺术类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字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创建目标、构建原则、建设内容、联盟保障以及信息服务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艺术院校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伟锋  高宁  
城址类考古遗址展示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及文旅事业发展作用巨大。然而,我国城址类遗址多数地面几无遗存可寻,可读性弱。城址类遗址展示中核心遗址本体“辉煌历史原貌”的再现是公众最易接受的方式,而遗址“重建、复建”又是明确被禁止的。试图从理论依据及实践设计层面探讨遗址展示的“复原再现”方式,通过跨学科及实证研究等方法,从风景园林的视角提出基于历史动态层次展示的城址类遗址展示理念。甄选有条件进行复原再现的遗址本体,通过抽象化设计复原再现其本体“历史原貌”,并探索遗址本体复原再现时避免“复建、重建”之嫌疑的展示设计方法,提升城址类考古遗址展示可读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敏虎  
近年来旅游业兴盛,单一的景物观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心理需求,综合性的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民族文化内涵也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因而,山西丰富的民间歌舞艺术资源将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其考察与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索山西民间歌舞艺术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推进山西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天宇  
教育的使命既在于教化人的本性,又在于回归人的本性。以德育人是以道德教化人性,培育人性中善的种子;以美育人则在于通过艺术的熏陶,回归人性中的真善美。二者相辅相成,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以德育人和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将二者充分融合,推动我国教育朝更高水平提升。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在提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晓华  徐秋实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冲击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工业区及其基础设施纷纷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并因此造就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工业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周围基础设施良好,并且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性,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