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6)
2023(8355)
2022(6600)
2021(6150)
2020(4815)
2019(10924)
2018(10747)
2017(20776)
2016(10704)
2015(12199)
2014(12151)
2013(11811)
2012(10687)
2011(9986)
2010(10367)
2009(9725)
2008(9046)
2007(8066)
2006(7409)
2005(6784)
作者
(30741)
(25598)
(25516)
(24591)
(16377)
(12035)
(11474)
(9953)
(9707)
(9072)
(9008)
(8541)
(8225)
(8214)
(7958)
(7747)
(7583)
(7375)
(7242)
(6905)
(6445)
(6245)
(6124)
(5967)
(5913)
(5865)
(5489)
(5299)
(5129)
(4947)
学科
(71872)
经济(71834)
管理(28421)
方法(25170)
(23636)
数学(22973)
数学方法(22476)
(19174)
企业(19174)
地方(17622)
中国(14794)
业经(12925)
(12832)
地方经济(12574)
(11245)
理论(8971)
农业(8784)
(8573)
环境(8284)
(8156)
(8068)
金融(8066)
(7896)
贸易(7889)
(7678)
经济学(7641)
(7579)
(7540)
(7444)
银行(7443)
机构
学院(161859)
大学(159047)
(76221)
经济(74767)
管理(60022)
研究(55875)
理学(51479)
理学院(50935)
管理学(49791)
管理学院(49502)
中国(41956)
(32658)
(31519)
科学(31463)
(27236)
财经(25139)
经济学(24694)
中心(24560)
研究所(24546)
(23863)
(22679)
经济学院(21761)
(21012)
北京(20948)
师范(20861)
(20165)
(20040)
业大(19904)
(19095)
财经大学(18403)
基金
项目(103013)
科学(81574)
研究(77539)
基金(73837)
(63141)
国家(62653)
科学基金(54165)
社会(50870)
社会科(48314)
社会科学(48300)
(40908)
基金项目(37376)
教育(36411)
(33579)
自然(32706)
自然科(31979)
自然科学(31975)
编号(31530)
自然科学基金(31337)
资助(31102)
成果(25358)
(23861)
重点(23465)
课题(22774)
(22203)
(21266)
国家社会(21168)
创新(19913)
发展(19734)
教育部(19609)
期刊
(92078)
经济(92078)
研究(51686)
中国(30628)
管理(24759)
(23065)
科学(20232)
学报(19873)
(19330)
教育(18049)
技术(17642)
经济研究(16374)
大学(16283)
学学(15459)
(14597)
金融(14597)
业经(13444)
财经(13191)
农业(13139)
统计(11574)
(11540)
问题(11124)
技术经济(10332)
(10238)
决策(9368)
(8178)
商业(8114)
世界(7977)
现代(7340)
经济问题(7205)
共检索到247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钦  
2011年,伴随古共六大的召开,古巴进入了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历史新阶段。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既是半个世纪以来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内在逻辑的历史延续,也是古巴社会主义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出的时代选择。尽管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古巴高层锐意更新的决心和古巴社会必然经历的转型阵痛却是清晰可见的。进入2013年以来,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步伐依然不减速,高层人事接连调整,经济举措密集出台,多元外交纵深发展,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起伏与变化。面对经济模式更新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革,古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嘉  
自劳尔·卡斯特罗执政之后,其推行的"更新"经济模式成为古巴建国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本文对古巴"更新"经济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更新"经济模式的背景、原因以及演进过程,并利用现有数据对"更新"经济模式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更新"经济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内部政治挑战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等。对于古巴来说,较好地解决问题,不仅需要进行经济改革模式的创新,还需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使得制度框架更适合经济增长。这已成为古巴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香菊   付昭煜  
近年来,全球经济数字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数字经济有利于培育拓展新税源,但同时也模糊了地域和国家的界限,给税制设计、税收收入分配、税收征管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同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针对经济数字化税收征管进行了探索研究,中国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劳动关系变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等视角分析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石聚焦税收征管制度的全面重构和改革,并提出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的前瞻性思考,即以法律法规保障、技术赋能布局、体制机制优化等为抓手,完善数字税收制度设计;以数字技术赋能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协同治税的“以数治税”模式;提升数字税收治理效能,实现税收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突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陆胤  李盛楠  
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不只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方经济关系,更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提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用工模式已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Uber、滴滴打车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美国Uber案和解的情况,探讨了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从制定独立承包人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创新行业自律和监管等角度出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素娟  刘海英  
智慧农业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的一种农业发展的最高形态。智慧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建设资金与高素质人才匮乏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的长足发展。文章提出,规范农业信息平台运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加快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转型路径,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宝  崔晓萱  
零工经济具有从业者地域年龄分布不均、灵活性和自主性强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雇佣模式,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对零工经济的内涵与发展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工经济下人力资源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晶  陈曦  冯晓虎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能够引发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全面绿色变革,实现对绿色发展的全方位赋能。数字经济为绿色发展夯实要素基础、扩展无限空间、提供根本保障。从动力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演化机理来看,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主要表现为要素融合和精准匹配带来的企业成长和产业优化;从参与主体来看,数字经济能够为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公众为主体的多元治理体系。然而,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突出表现为:数字鸿沟与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相互交织,核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风险溢出,数字流通体系运行不畅,数字治理能力不强。“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应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胡华平  刘天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农业市场培育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西部农业市场培育提供了历史机遇。但西部农业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拉动力较弱的双重困境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市场的发展。在系统分析西部农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应从四个方面促进西部农业市场发展:扩大西部农业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东中西部之间合理流动;改革西部农业要素市场和西部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间的互动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市场策略,不仅使宇通赢得了古巴市场,还使其他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应对,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宇通未来进军其他中高端市场并与国际品牌一决高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是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内因)并适应外部环境(外因)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作为全球最大客车制造商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宇通集团),在海外市场深耕十几年,独创"古巴模式",并占领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为中国制造通过"走出去"摆脱产能过剩泥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述章   何静  
广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战略,对文化和科技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进一步对其面临挑战和路径改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则有助于促进其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梳理分析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内涵﹑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总结广东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具体模式与措施,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东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主要探索出政府政策驱动﹑市场需求驱动和技术驱动3种模式并配套具体措施,为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与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对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对现代科技运用﹑对岭南文化特色亮点挖掘等都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文化科技“两张皮”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广东要发挥岭南文化深沉丰厚﹑区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重点从技术创新﹑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正猛  马孝权  
依托云南省地缘优势,实现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路径。文章从空港经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三区”探讨金融支持云南口岸经济建设的机理与路径。深入分析发现,金融支持“三区”发展能够通过贸易创造效应促进贸易“双循环”,直接驱动口岸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升级效应促进产业“双循环”,进而促进口岸经济发展。文章基于“三区”场景,结合数智化技术提出了“数智化+三区”金融支持口岸经济建设的创新模式,包括“数智化+空港贸易贷”“数智化+临空产业贷”与“数智化+空港基建贷”的金融支持空港经济区发展模式,“数智化+边民互市贷”“数智化+沿边产业贷”与“数智化+边境口岸基建贷”的金融支持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模式以及从融资渠道探索“数智化+”的金融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佳  
基于《京都议定书》要求,碳排放量可以做为种产品进行买卖,这在货币金融体系中启了碳货币的地位。为了争夺未来国际碳交易主导权,各国在碳交易过程中纷纷以本币为计价结算货币,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分析国际碳交易市场与计价结算货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碳货币主导权体系建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凯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共享经济主要是指在信息、资源以及市场共享的前提下,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且能够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新的商业模式。现阶段的市场发展中,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了主要发展形式,并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共享经济应用于体育领域能够推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全民健身。文章主要就全民健身进行分析,并且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进行治理路径探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三希  武玙璠  李嘉琦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主导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底层关键技术缺失、数实融合有待加强、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有待优化以及数字生态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应当正确认识并发挥我国的特色优势,从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新优势,全面提高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我国数字生态支撑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永佳  
绿色金融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这同时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现阶段,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绿色发展意识相对滞后、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不平衡、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机制尚不健全以及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阻碍。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路径将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