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3)
2023(10049)
2022(9097)
2021(8624)
2020(7293)
2019(16783)
2018(16810)
2017(32407)
2016(17912)
2015(20187)
2014(20255)
2013(20106)
2012(18348)
2011(16580)
2010(16459)
2009(14864)
2008(14219)
2007(12278)
2006(10603)
2005(9143)
作者
(53498)
(44176)
(43854)
(41668)
(27942)
(21331)
(19797)
(17568)
(16796)
(15573)
(15195)
(14811)
(13926)
(13917)
(13557)
(13459)
(13298)
(12985)
(12481)
(12407)
(11138)
(10743)
(10539)
(9876)
(9870)
(9837)
(9799)
(9607)
(8920)
(8808)
学科
(67700)
经济(67632)
管理(49803)
(45428)
(37920)
企业(37920)
方法(32498)
数学(27774)
数学方法(27405)
(18552)
(18255)
中国(16545)
地方(15279)
(15241)
业经(15103)
环境(14419)
(12584)
理论(12397)
农业(12369)
(11922)
(11691)
贸易(11686)
(11317)
(10940)
技术(10659)
教育(10104)
(9759)
财务(9697)
财务管理(9680)
(9158)
机构
大学(250904)
学院(249614)
管理(100353)
(92597)
经济(90242)
理学(87389)
研究(86734)
理学院(86386)
管理学(84694)
管理学院(84266)
中国(61303)
科学(57721)
(54615)
(44895)
(43220)
研究所(41473)
业大(40957)
(39935)
中心(38456)
(35541)
北京(34948)
(34202)
师范(33865)
农业(33842)
财经(32568)
(32239)
(29627)
(29545)
师范大学(27429)
技术(27398)
基金
项目(179322)
科学(139354)
研究(128894)
基金(128082)
(112987)
国家(112066)
科学基金(95168)
社会(77550)
社会科(73295)
社会科学(73271)
(71182)
基金项目(69254)
自然(64422)
自然科(62793)
自然科学(62778)
自然科学基金(61599)
(60062)
教育(58411)
资助(53075)
编号(52769)
成果(42279)
重点(40395)
(38427)
(38159)
(36816)
课题(36585)
科研(34624)
创新(34275)
计划(33638)
大学(32709)
期刊
(101856)
经济(101856)
研究(70408)
中国(46626)
学报(44124)
科学(39842)
(38366)
管理(35633)
大学(32259)
学学(30330)
教育(28895)
(27637)
农业(27367)
技术(20955)
(17118)
金融(17118)
业经(16751)
经济研究(15031)
图书(14603)
财经(14417)
(14173)
科技(13551)
资源(13235)
理论(12883)
问题(12597)
林业(12297)
实践(12139)
(12139)
(12123)
(11906)
共检索到355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谷金普  葛继稳  唐佳  吴述园  
采用Smith生态位宽度公式、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公式和冗余分析(RDA)对古夫河22种优势种进行生态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春夏季着生藻类优势种以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居多。根据不同月份的生态位宽度将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分为5类,第一类优势种具有最宽的生态位且它们与蓝藻类优势种的重叠性指数最大。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受总氮、酸碱度、氨氮的影响较大。第一类优势种可反映古夫河总体水质情况,第五类优势种反映古夫河水体中某一个或几个水质因子的变化;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可反映古夫河水质是否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结合RDA排序图和优势藻类种群变化可判断古夫河水体中总氮、氨氮及酸碱度含量的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伟平  许梓荣  
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增长特性 ,河蚌捕食对于藻类的影响 ,藻类增长所导致的细菌增长以及最终对河蚌所产生的危害。实验结果显示 ,藻类的存量是河蚌养殖水体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它既是河蚌的食物来源 ,同时又是导致河蚌病害的源头因素。向水体中输入N、P对藻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而在河蚌养殖区域混养鱼类 ,则能清除水体中过多的藻类 ,从而达到降低河蚌病害和死亡率的目的。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测定出有利于河蚌正常生长的藻类水平 ,其区域为每 1L水体含藻类鲜重 0 3~ 0 5g之间。同时还提出了将藻类控制在该区间之内的生态学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源  彭秋志  廖剑宇  李敬瑶  
通过文献研读,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关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浮游藻类特征与河流生境关系密切,现有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河流中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种属所占的百分比,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河流的生境特征;②国内外迄今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表明,在流速较缓的大河中下游河段,浮游藻类的特征可作为评估和指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③中国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问题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系统性不强,需要加强调查与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流中浮游藻类的本底特征数据库,构建适合我国河流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吉祥  李德尚  王金秋  
几种测定鲢对藻类吸收率方法的研究STUDIESONDETERMINATIONMETHODSOFABSORPTIONEFFICIENCYOFFRESHWATERALGAEBYSILVERCARP(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群  王明学  闫洪海  高红梅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菱形硅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这3种单细胞藻的细胞增殖、叶绿素a和光合放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小球藻、栅藻和硅藻的促生长最佳浓度分别为2 mg/L、5 mg/L和0.01 mg/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培基  吴燕燕  刁石强  徐泽智  
对马尾藻、江蓠和麒麟菜 3种膳食纤维的常规成分和功能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小鼠及人体试验 ,对这3种藻类膳食纤维的某些毒理和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这 3种膳食纤维均属于无毒级 ,未发现致突变作用 ,食用安全 ,对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但效果不同 ,以麒麟菜膳食纤维的效果最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文捷  沈宏  庞兴红  吕丽媛  谢平  
为了探讨水动力对不同水华发生和演替的影响,以3株常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蓝藻)、普通小球藻(绿藻)和汉氏冠盘藻(硅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0.38m/s)3种水华藻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并根据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对3种水华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振荡(0.38m/s)能显著降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汉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的磷吸收速率和亲和力(p<0.05)。根据Monod模型预测,水体扰动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铜绿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昱  毕润成  茹文明  
以山西浊漳河北源湿地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为基础,通过生态位指数测度、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对16个优势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1)藨草(Scirpus triqueter)、头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的生态位宽度值相对较大,在研究区域内具有泛化种倾向;2)120个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低,55%的种对之间不存在重叠,种间竞争弱;3)群落内植物整体关联度为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业绍  周琳  陆平  黄则平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婷  丁建华  谢树莲  
对6个鱼塘的浮游藻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其中3个采用微孔增氧方式,其余3个未采用。结果表明,各鱼塘内分布的浮游藻类共4门18科42属57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较多,分别为28种和16种。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与未采用的鱼塘相比,绿藻门没有显著变化,蓝藻门的种类数明显减少,硅藻门种类数明显增加。各鱼塘浮游藻类的细胞丰度显示,未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都以蓝藻门所占比例最高,绿藻门次之,再次是硅藻门,而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都以绿藻门所占比例最高,硅藻门次之,再次是蓝藻门。采用微孔增氧方式的鱼塘与未采用组相比,水质状况较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费志良  吴军  赵钦  唐建清  黄成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复杂的外,都能很好的消化。其中,蓝藻门的总消化率为78.8%,消化度为+4;硅藻门的总消化率为90.0%,消化度为+5;隐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1.1%,消化度为+3;裸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6.5%,消化度为+3;绿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9.1%,消化度为+3。研究结果为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邓平  吴晓辉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夏季在水力负荷为800mm/d间歇式进水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不同工艺流程的8套小试系统SSP(sys-temofsmallplot)内部水流方向上藻类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藻类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除藻率在出水处均达到最大值。藻类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水流方向的前几层,而系统其他层对藻类只有微弱的去除效果。由下行池与上行池构成的湿地系统中,去藻是上、下行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推流床或塘处理系统参与的湿地系统中,它们对藻类的去除均有一定的作用。去藻作用主要是基质的拦截,不同的水流方向、植物和微生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对藻类的去除率在夏季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证明人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房英春  杨丽欣  胡文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以马尾松、苦槠、青冈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 值依次为 0 6 3、0 5 7、0 5 6 ,BL 值为0 6 4、0 5 0、0 32 ;灌木树种以木、格药柃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值为 0 6 0、0 6 1,BL 值为 0 5 7,0 76 .②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生态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洋  安瑞志  乔楠茜  达珍  巴桑  
【目的】探究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优势种的时间、空间及时空生态位,揭示原生动物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与水环境因子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种间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拉萨河中下游水环境特征,设置17个样点,于2015年5、8月和2016年11月用孔径64μ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53份。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原生动物优势种更替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响应速率,研究原生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拉萨河中下游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97种,隶属于2门5纲20目48科75属,其中优势种5种,隶属2门5属;优势种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378~0.695,空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071~0.354,时空生态位宽度值为0.027~0.246;优势种时间、空间及时空生态位重叠均以低度重叠为主;优势种时间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0.449,空间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6.972,时空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0.107;冗余分析表明,水环境因子中水温显著影响下游优势种分布,溶解氧含量和总磷含量显著影响中游优势种分布。【结论】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优势种存在季节和区域性差异,生态位宽度较窄,生态位重叠较低,种间竞争压力较小;原生动物优势种对水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其分布受水环境影响显著,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