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6)
2023(9508)
2022(7740)
2021(7133)
2020(5314)
2019(12180)
2018(12001)
2017(22240)
2016(11997)
2015(13309)
2014(13090)
2013(12784)
2012(12305)
2011(11225)
2010(11269)
2009(10202)
2008(9823)
2007(8600)
2006(7883)
2005(7359)
作者
(33944)
(28552)
(28078)
(26463)
(17987)
(13669)
(12759)
(11012)
(10924)
(10242)
(9718)
(9706)
(9340)
(8966)
(8651)
(8639)
(8353)
(8288)
(8287)
(8120)
(7169)
(7062)
(6800)
(6553)
(6450)
(6357)
(6357)
(6198)
(5675)
(5650)
学科
(52808)
经济(52762)
管理(28872)
(27557)
地方(21099)
(18822)
企业(18822)
中国(18699)
(18596)
业经(14063)
农业(13105)
方法(12331)
地方经济(11203)
(11022)
环境(10284)
(10232)
数学(10096)
数学方法(9977)
(9681)
金融(9678)
(9444)
(9443)
银行(9435)
贸易(9430)
(9260)
(9133)
(9002)
技术(8743)
(8206)
发展(7965)
机构
学院(164534)
大学(159294)
(64043)
经济(62437)
研究(62179)
管理(57964)
中国(48192)
理学(48110)
理学院(47424)
管理学(46687)
管理学院(46365)
科学(38545)
(36128)
(31518)
(29937)
(28788)
中心(28498)
研究所(28307)
(27405)
(25955)
师范(25744)
业大(24388)
(23413)
北京(23271)
农业(22936)
(22531)
财经(21666)
(20619)
师范大学(20592)
(19394)
基金
项目(107486)
科学(83940)
研究(83627)
基金(73444)
(63700)
国家(63038)
科学基金(53183)
社会(51442)
社会科(48537)
社会科学(48528)
(44999)
基金项目(39224)
(37191)
教育(37096)
编号(36014)
自然(32060)
自然科(31120)
自然科学(31114)
自然科学基金(30490)
(30467)
成果(29108)
资助(27952)
课题(26254)
发展(24761)
重点(24599)
(24322)
(22830)
(22081)
(21992)
创新(21318)
期刊
(84457)
经济(84457)
研究(52383)
中国(42862)
(29924)
教育(24012)
科学(23772)
学报(23261)
管理(21583)
农业(20664)
(20642)
(18073)
金融(18073)
大学(17779)
业经(16754)
学学(16354)
技术(15233)
经济研究(12435)
问题(11327)
(10861)
资源(10600)
财经(9655)
图书(9483)
(9330)
科技(8507)
(8444)
(8383)
论坛(8383)
(8255)
现代(8137)
共检索到269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军民  
历史古城是饱含历史真实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与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遗产类型,历史古城与其所在城镇往往处于空间叠置的状态,故二者可能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进而产生二者孰先孰后的博弈。以凤翔古城为例,分析了凤翔古城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凤翔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和凤翔县城的现况,提出了凤翔古城保护及利用与凤翔县城发展的协同之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慧君  王金平  
目前,我国有大批古城未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其中许多古城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城市历史文脉,但在空间格局上偏离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滞后性。这种非均衡、非同步发展的城市结构导致古城处于日益边缘化的状态。以山西省忻州市秀容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模式为例,探索了边缘化古城保护更新的新思路,提出了提炼城市文化特色、整合空间格局、与主城区融合、政府与社区协同介入等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周飞  季佳慧  
历史古城是饱含过去时代真实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为人们所使用的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作为和现代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遗产类型,历史古城的保护、利用难免与其所在区域的人居环境发展产生博弈。以米脂窑洞古城为例,在对古城概况及其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区划、保护规划、环境规划、人口与基础设施规划、展示规划等专项解读了《米脂窑洞古城保护总体规划》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协同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周飞  季佳慧  
历史古城是饱含过去时代真实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为人们所使用的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作为和现代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遗产类型,历史古城的保护、利用难免与其所在区域的人居环境发展产生博弈。以米脂窑洞古城为例,在对古城概况及其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区划、保护规划、环境规划、人口与基础设施规划、展示规划等专项解读了《米脂窑洞古城保护总体规划》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协同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  
近年来,我国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名城开展了"重建古城"的运动,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3年以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股重建风潮受到了部分遏制,但由此带来的诸多弊病却逐渐显现和恶化。重建之风过后的古城如何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系统思考的问题。以古城整体复建的代表城市山西大同为例,从剖析整体复建古城带来的问题入手,对我国古城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系统认识,进而从空间网络织补、功能活力修复、保护机制重构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最后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优化和本土理论方法深化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军民  郑建栋  
根据历史古城环境的特性和现状,从物质层面的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非物质层面的社会环境对历史古城进行了解构。依据米脂窑洞古城这一具体案例,指出目前历史古城面临着建筑环境混杂、景观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环境衰败等严峻挑战。结合米脂窑洞古城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历史古城环境保护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晨  曾少明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付玉冰  梁爽  王嫦鸿  白杨其  
本文以昭化古城独特的地域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对古城的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保护与发展昭化古城提出策略,以此促进地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海霞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价值,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休闲度假价值,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绍兴古城为例,从古城休闲度假旅游体系的构建出发,探讨古城旅游产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发展路径,包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产业的调整、古城风貌的塑造、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商业业态的更新、古城慢行交通的建设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刘沛林,王良健,陈友龙  
文章在界定历史文化古城非利用价值构成的前提下,以在凤凰古城实地调研和向全国发放的CV调查表的数据为依据,以2002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历史文化古城的非利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3年凤凰古城的非利用价值为314,019万元,其中存在价值139,361.67万元、遗产价值101,867.79万元、选择价值72,758.22万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傅玮  刘祎绯  薛博文  伍洋宇  王思凡  
古城因其历史变迁复杂等因素,在传统的城市意象研究方法中常遇到诸多瓶颈。而当代社会网络已成为城市居民传播的重要媒介。阐述了以意象地图为预研究,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抓取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网络图片等方法开展定兴古城的城市意象研究。并采用统计分析、地理空间网格、可视化研究等方法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古城格局意象"、"文化地标意象"、"生活节点意象"和"历史记忆意象"共四类定兴古城的城市意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傅玮  刘祎绯  薛博文  伍洋宇  王思凡  
古城因其历史变迁复杂等因素,在传统的城市意象研究方法中常遇到诸多瓶颈。而当代社会网络已成为城市居民传播的重要媒介。阐述了以意象地图为预研究,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抓取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网络图片等方法开展定兴古城的城市意象研究。并采用统计分析、地理空间网格、可视化研究等方法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古城格局意象"、"文化地标意象"、"生活节点意象"和"历史记忆意象"共四类定兴古城的城市意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怡   王勇   李广斌   于立  
古城保护更新涉及城市社会、物质空间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借助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不断推进的连续过程。基于社会秩序理论,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建立社会秩序下古城保护更新的分析框架,系统解构苏州古城保护更新实践的三个阶段内,古城保护与更新、社会秩序建构中社会资本的运作逻辑。进而提出思考与建议,包括控制公权力介入、促进整体规范环境优化,重视多中心均衡发展、强化公私社区共治,注重差异化需求满足、优化信任培育机制,最终走向“建构秩序和自发秩序”互构互融的古城保护更新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国荣  
古城春色素有“扬子第一窗口”之称的南通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它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烟波浩淼的黄海,南临汹涌奔腾的长江,背靠沃野千里的苏北平原。隔江与上海、苏州相望;隔海与日本、韩国遥对。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社会经济和土管事业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贵杰  孟璐新  解旭东  
通过对西方旧城更新理论和历史区更新改造实践以及我国古城保护和更新历程、主要理论的回顾,并通过对国内历史城市北京、苏州古城保护和更新的典型案例分析,汲取"有机更新"理论,借鉴实践经验,针对聊城古城区的具体实际状况,提出了古城和新区"新旧分离"、对古城区进行小规模更新改造的城市发展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