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
- 2023(1509)
- 2022(1337)
- 2021(1396)
- 2020(1168)
- 2019(2539)
- 2018(2630)
- 2017(4786)
- 2016(2799)
- 2015(3316)
- 2014(3345)
- 2013(3229)
- 2012(3293)
- 2011(2956)
- 2010(3139)
- 2009(3112)
- 2008(3386)
- 2007(3248)
- 2006(2876)
- 2005(2660)
- 学科
- 济(10565)
- 经济(10546)
- 管理(8088)
- 业(6867)
- 企(6115)
- 企业(6115)
- 方法(4864)
- 学(3931)
- 数学(3826)
- 数学方法(3670)
- 中国(2891)
- 农(2673)
- 理论(2666)
- 财(2584)
- 制(2543)
- 业经(2026)
- 贸(1962)
- 教育(1960)
- 贸易(1959)
- 教学(1907)
- 易(1901)
- 策(1872)
- 和(1857)
- 银(1808)
- 体(1804)
- 银行(1800)
- 融(1723)
- 金融(1723)
- 行(1700)
- 务(1623)
- 机构
- 大学(44532)
- 学院(43007)
- 研究(15436)
- 管理(13934)
- 济(13527)
- 经济(13075)
- 中国(12285)
- 理学(11433)
- 理学院(11250)
- 科学(11004)
- 管理学(10799)
- 管理学院(10725)
- 京(10367)
- 所(8778)
- 农(8724)
- 研究所(7837)
- 江(7417)
- 中心(7288)
- 财(7056)
- 业大(7012)
- 农业(6964)
- 范(6689)
- 北京(6669)
- 师范(6598)
- 州(6013)
- 技术(5503)
- 省(5486)
- 院(5304)
- 师范大学(5292)
- 财经(5269)
共检索到72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珍子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间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象进行解构,揭示出并置意象下隐藏的动态关联性,再依据英语语言特点进行重构,使之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要求,达到再现与原作意境"神似"的效果,这样的译作才是上乘之作。
关键词:
意象 纯名词意象组合 英译 解构 重构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是用来表达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感悟的重要方式。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等,因此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作为诗词中被赋予浓郁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景象,成为诗人笔下绝美的地理意象,是诗词的底色。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客体通常由植物、动物、气候气象、地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和民风民俗、农田农事、城市集镇、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教学应用 地理意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庄晓
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翻译的最高境界“雅”,经后人的不断修正和补充,已不局限于指文字的“典雅”,而是泛指用得体的语言、文字体现不同文体风格的美感。外贸信函与其他文体相比,具有格式(用语)规范、语言简洁、语气委婉三大特征,翻译中不但要求完整传达信函内容、句子通顺易懂,语言形式上更要切合上述风格,这便是外贸信函翻译的“雅”的原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利华 马兴祥
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目的是传承诗词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挖掘诗词中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对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心态的讲授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必须重视诗词格律的教学,鼓励学生学习诗词吟唱并积极参与古典诗词的创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文本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能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译。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诗词的英译过程,可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从而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提供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飞
名词句在法语新闻标题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通俗化、简炼性、信息量、对信息的处理以及修辞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法语新闻标题中名词句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名词句 标题 法语新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新强
在短短70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产生了近28个版本。其中,197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唯一的"官方版本"而广为提及。但经实际调查和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对"官方版本"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版本信息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抵牾,同时,将该译本定为唯一"官方版本"的说法也值得商榷。文章将从版本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描写研究的方法,综合考辨毛泽东诗词英译存在的"官方版本",并对各版本的产生背景、组织流程、版式特征、社会影响等一一进行描述与考证,以期正本清源,为毛泽东诗词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英译 版本 官方版本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纱纱
目前高校学生对古典诗词缺乏重视,兴趣不高。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功利思想作祟,教学与专业关系疏离,教学方法陈旧、单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从人文素质的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诸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校 古典诗词 教学反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凤娟
护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却是一项古老的艺术。不管是在医疗护理技术匮乏的昨天还是日新月异的今天,关怀从来都是护理的核心要义。护理技术层面的"cure"与护理人文层面的"care"是护理的双翼;如果说技术层面的护理重在做,是通过双手提供的熟练技术来保障病人的身体康复;那么关怀层面的护理则重在爱,通过沟通传递的人文关怀来拨开了病人心灵的阴霾。然而,护患沟通却不同于一般的社交性沟通,因为护士面对的是正处于人生低谷,敏感脆弱的病人,加之"医患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其难度甚于社交性沟通。很多护理人反映,面对患者并非不想沟通,而是不敢、不会、不知如何沟通。之于护理如此重要却又这般复杂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人该如何掌握呢?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军羽 刘宝才
中国瓷器的生产历史就是一部窑场的变迁史,向域外读者译介中国陶瓷典籍和传播中国悠久的窑炉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中国陶瓷典籍中的窑名可分为三类:地名窑、人名窑和功能窑。窑炉文化具有系统性,且窑名属陶瓷行业术语,因此窑名的翻译应遵循系统性和可辨性原则,但具体翻译方法因窑名的不同类别而异。
关键词:
窑名 分类 翻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耘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诗歌艺术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刻反思,发掘本民族文化和传统中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因素,立足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在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意境理论的视域下,开展语文古诗词意境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把"品味与移情、对话与交融、模糊与精确、设计留白"运用到古诗词意境化教学设计中,通过语言描述、展示形象、联想生活、迁移知识、还原情境、模拟场景、走进自然等手段与方法开展古诗词意境化教学。
关键词:
古诗词 意境化教学 意境化营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济萍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夕阳 情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光祚 匡文波
笔者认为 Electronic Library,Digital Library,Virtual Library 等名词译为电子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是值得商榷的。而且这种翻译与理解上的偏差有可能带来错误的理论导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妮妮
诗歌的翻译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同一原作的各种译本也褒贬不一。通过对《关雎》的两个译本,即,James Legge的译本和Arthur Waley的译本从词义理解和内涵文化理解两方面做了对比与分析,以展示二者之间的异同。James Legge注重诗句表面意思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直译法,虽然忠实于原文,但是语言的弹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Arthur Waley主要采用意译法,他的译本对诗句词义和内涵文化的理解相对比较到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注意了韵脚,但还不是非常的抑扬顿挫,尚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