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2)
2023(2583)
2022(2028)
2021(2191)
2020(1597)
2019(3915)
2018(4020)
2017(5438)
2016(4126)
2015(4727)
2014(4978)
2013(3987)
2012(3702)
2011(3529)
2010(3730)
2009(3190)
2008(3034)
2007(2679)
2006(2441)
2005(2377)
作者
(8517)
(7018)
(6937)
(6773)
(4371)
(3385)
(3336)
(2937)
(2681)
(2660)
(2528)
(2346)
(2300)
(2300)
(2272)
(2241)
(2139)
(2124)
(2066)
(2028)
(2010)
(1828)
(1758)
(1646)
(1641)
(1632)
(1565)
(1521)
(1505)
(1465)
学科
教育(18314)
中国(9085)
理论(5659)
教学(5412)
(5280)
经济(5275)
(4276)
管理(4020)
(3369)
发展(3271)
(3216)
思想(3173)
(3149)
改革(3140)
研究(3106)
高等(3042)
政治(2964)
思想政治(2823)
政治教育(2823)
治教(2823)
德育(2799)
教育改革(2776)
(2750)
学校(2498)
学法(2423)
教学法(2423)
(2288)
计算(2235)
技术(2232)
算机(2204)
机构
大学(49926)
学院(44572)
教育(25572)
研究(20147)
(18164)
师范(18121)
师范大学(15276)
(12695)
科学(11199)
职业(10399)
教育学(9927)
(9778)
管理(9361)
技术(9358)
北京(9183)
(8933)
研究所(8902)
经济(8441)
中国(8243)
(8223)
理学(7955)
理学院(7720)
中心(7676)
(7297)
教育学院(7294)
管理学(7274)
管理学院(7157)
职业技术(7092)
(6387)
技术学院(6005)
基金
研究(26874)
项目(25979)
科学(21989)
教育(21695)
基金(15022)
成果(14333)
社会(13975)
编号(13871)
课题(13317)
社会科(12832)
社会科学(12830)
(12246)
(12207)
国家(11902)
(11859)
(11310)
规划(9502)
科学基金(9361)
(8531)
项目编号(8153)
研究成果(7880)
(7742)
年度(7715)
重点(7680)
(7661)
教育部(7362)
(7099)
(7064)
阶段(7044)
(6971)
期刊
教育(43794)
研究(25223)
中国(20086)
职业(10386)
(9991)
经济(9991)
技术(8005)
技术教育(6796)
职业技术(6796)
职业技术教育(6796)
大学(5267)
学报(5135)
高等(4911)
成人(4644)
成人教育(4644)
(4404)
论坛(4404)
科学(4379)
高等教育(4378)
(4007)
发展(3663)
(3663)
职教(3562)
(3484)
比较(3325)
(3273)
管理(3171)
学学(2989)
教研(2814)
高教(2814)
共检索到80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樊杰  
教养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天远未被充分认识;这种重要性不仅仅是源于教育传递人类、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更是直接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国民人格发展的需要,是越来越多地置身于被掏空了传统价值的虚无境地之中的国民精神发展的需要。提出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意在回应时代与民族发展的深层需要,切实地寻求当下教育精神的合理建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彤  颜鹏飞  
现代经济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人文现象。消费理论作为最直接体现人的利益与个体需要的理论,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而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则被抽象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机械理论,新古典对消费者脱离现实的抽象在行为经济学那里得到矫正,消费理论重新关注社会文化结构等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消费理论从最初具有浓厚人文精神到对这种精神的背离和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题和核心也转向了对"人及其行为"的关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占魁  
从源头上讲,意识形态源自于某个重要人物的个人观念,但是,一旦获得公开表达与官方传播,它就会发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最终取得众多社会成员的赞同与接受。由此,意识形态在实现其从"个人观念"到"集体信念"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其在众多社会舆论中的宰制地位。问题是,教育过程不同于政治宣传。然而,当意识形态以"共同价值"或者"公共善"的面貌取得其在学校中强制推行的合法地位时,其拒绝接受讨论、检证与批判的独断性与排他性,往往会使这种以理论或者知识形式出场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蜕变为一种强制性的灌输过程,进而彻底消解了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汉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百年前的生活教育相比,近十年来的生活道德教育可以视为在更高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的又一次自我确认和选择,其意义当然也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具有更大程度的解放思想、尊重现实、启示未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价值。生活道德教育的未来在于文化自觉和重建社会,二者关系密切,不仅从根本上关系到生活道德教育的前途,而且也是中国社会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福科  孟夏  金迪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塑教学、创作有效对接,才能催动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古典雕塑艺术焕发出时代华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理论的真理特性与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共同决定了经济学的演化路径。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要求经济学向古典传统回归,因此,将非市场社会因素引入经济理论框架可以获得更大的突破。以此为背景,追求事业成功的经济学家将理性选择框架推向非经济领域,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然而由于缺乏经济活动特有的货币计量标尺和市场竞争环境,试图改造其他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不能完成经济学向古典回归的使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桂田  李正全  
通过对科斯替代逻辑的反思 ,重新考察了企业与市场的相关关系。认为交易费用的提出虽然打开了新古典企业的“黑箱” ,但是由此来解释企业的性质 ,其结论与现实相悖。本文提出了一个趋于古典的分析框架 ,发现企业与市场是分别建立在两种不同但有紧密相关性的分工基础上的 ,因而 ,它们各自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源于一般分工与个别分工各自的性质及其相关关系———企业是要素所有者为分享“合作剩余”而达成的合约 ,而市场则是商品所有者交换比较优势的制度安排。两者互补而不相互替代。这一结论较好地解释了实体经济中不论是企业规模 ,还是企业数量都在不断扩张 ,同时市场范围随之不断扩展 ,两方面相互促进、正相关推进发展的现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后平  
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中,"经济人"是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约束下,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经济学继承了斯密追求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却抛弃了"经济人"的伦理特征,将"经济人"演变成了"自私自利人"的代名词,将其公理化和公式化,并将这种意义上的"经济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缺乏伦理约束的"经济人"具有重大的理论缺陷,从而也带来了经济学缺乏现实解释力的困境。当代经济学在阿马蒂亚.森等人的影响下,"经济人"假设和当代经济学开始出现古典回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近代以降,在百余年"被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职业教育话语渐次遮蔽了中国传统范式,终使该领域虽得以快速发展却日益凸显出"本土基因"断裂、"本土同化力"弱损,"本土原创力"衰减等"弱本土"危机。基于此,在方法论层面,提出"再现代化"思路,并通过对匠人、匠制、匠艺与匠道之回归,且于传统性与世界性、现代性、发展性之"张力"中,寻求破解中国职业教育内在困境之策,遂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转向自觉、本土的现代化轨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庆丽  
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武玉鹏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变革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有着巨大贡献。从改革的历程看,虽有一些失误,但总的方向是正确的,不存在需要"回归"的问题。从当前语文教育面临全球化的挑战看,只能积极应对,坚定不移地走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而不允许"回归传统"。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改革两个传统,进行两种改造,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的非外视性的关系,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以适应教育的生命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