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
2023(1349)
2022(1130)
2021(1029)
2020(895)
2019(2016)
2018(1967)
2017(3459)
2016(1995)
2015(2354)
2014(2396)
2013(2507)
2012(2494)
2011(1988)
2010(1897)
2009(1803)
2008(1780)
2007(1496)
2006(1298)
2005(1231)
作者
(5296)
(4340)
(4313)
(4076)
(3092)
(2150)
(2092)
(1801)
(1684)
(1659)
(1595)
(1546)
(1509)
(1395)
(1345)
(1321)
(1321)
(1311)
(1276)
(1254)
(1179)
(1073)
(1061)
(1017)
(1009)
(1002)
(997)
(985)
(915)
(903)
学科
(6208)
经济(6199)
(3956)
企业(3956)
文化(3720)
(3684)
管理(3347)
地方(2938)
方法(2599)
中国(2505)
(2474)
业经(2421)
理论(2362)
教育(2347)
产业(2035)
市场(1952)
(1881)
(1832)
文化产业(1771)
文化市场(1771)
经济理论(1503)
企业经济(1462)
事业(1454)
政治(1351)
思想(1325)
农业(1314)
思想政治(1273)
政治教育(1273)
治教(1273)
德育(1254)
机构
学院(26405)
大学(26271)
研究(8770)
管理(8349)
(7876)
理学(6855)
理学院(6693)
(6631)
管理学(6544)
管理学院(6471)
经济(6387)
中国(6209)
科学(5826)
(5603)
(5577)
师范(5541)
(5095)
师范大学(4434)
(4383)
中心(4237)
研究所(3946)
(3902)
北京(3562)
(3505)
教育(3402)
(3269)
技术(3133)
(3003)
业大(2975)
财经(2950)
基金
项目(17319)
研究(13735)
科学(13185)
基金(11405)
(9680)
国家(9526)
社会(8392)
科学基金(7850)
社会科(7785)
社会科学(7784)
(7214)
教育(6370)
编号(6245)
成果(6152)
(6099)
基金项目(6003)
自然(4706)
自然科(4589)
自然科学(4585)
自然科学基金(4503)
课题(4456)
资助(4451)
(4148)
项目编号(4021)
重点(3901)
(3823)
规划(3621)
(3620)
(3534)
(3373)
期刊
(9919)
经济(9919)
研究(8529)
中国(6858)
教育(5989)
学报(5155)
图书(4336)
科学(4202)
大学(3801)
书馆(3710)
图书馆(3710)
管理(3541)
(3538)
学学(3301)
(3241)
(2422)
金融(2422)
农业(2328)
(1957)
技术(1905)
(1886)
(1802)
论坛(1802)
(1690)
财经(1685)
业经(1658)
资源(1450)
(1443)
社会(1417)
职业(1388)
共检索到44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晓帆  
从反映古代藏书的文化理念,显示藏书家的文化品位,寄情存志读书治学,以及用人、物或居地等特定含义命名等方面,揭示古代苏州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尤小平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艳霞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费愉庆  
藏书是一种雅好,文风鼎盛,鸿儒硕彦荟萃的苏州,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藏书楼。自两宋以至明清,藏书最盛的地方首推苏州,藏书家之多,庋藏数量之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书楼文化遗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费愉庆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苏州私家藏书楼据文献记载有七十多处,这些藏书楼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它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苏州城市建筑中最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燚  相廷礼  
藏书楼是藏书活动的建筑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藏书楼在其命名、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独具特征,而这些特征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藏书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对现存藏书楼加以大力保护。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胡先媛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论述了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地理分布情况,分析了各地私人藏书兴衰的文化原因,探讨了古代私人藏书在文化地理分布上的特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封闭性是古代藏书楼的主要特征 ,文章从图书数量、读者群、藏书家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其封闭性产生的原因。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乔楚  
由于私人藏书家编写书目的目的、原则以及表达方式均不同于政府所编纂的藏书目录,所以我们在整理文献、比照典籍或考证学术源流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私人藏书书目与政府藏书书目的这些异同并进行严格的分类比较与分析,才能对于记录者撰述的意图有着较为准确的理解,进而对流传下来的古典典籍进行更加合理的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艳霞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回顾各代藏书家“储书供众”的思想和藏书家开放私藏的具体事例基础上,简要总结了私人藏书致用开放的方式以及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致用与开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纯  
本文简述了藏书楼阁建筑的特点,对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的建立、命名、藏书及其变迁进行了考证。从文化学、 文献学、心理学意义上对私家藏书楼进行考证,既可反映某一时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水平,也可为研究中国图书 馆史、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提供资料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私家藏书楼作为一种物态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国私家藏书中丰富的文化意蕴。传统研究多注重于对藏书楼个案的研究或史实考述,缺乏从宏观上对私家藏书楼分布特征的整体研究。文章通过提取史料中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数据,建立地理时空数据库,以文化地理学为研究视角,运用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法,展现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历史空间演变规律,并以此对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总体上呈现聚集型,在空间上构成以“江苏—浙江—上海”为高密度核心区的环东南滨海的弧形分布格局,在时序上经历了“基础—兴盛—缓慢—繁荣—鼎盛—收缩”的历史轨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表现特征。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演变过程体现了私家藏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文化扩散现象,其分布特征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长海  王涛  
藏书楼匾额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物及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藏书家的雅尚志趣、藏书特色及藏书楼环境风貌,是我国灿烂藏书文化和悠久藏书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代浙江43位藏书家64幅匾额的分析,宋代藏书楼匾额已普遍存在,多为名家题写,亦有皇帝御书。藏书家字号、印章与藏书楼的名称、匾额均有相关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处于社会历史环境之下的私家藏书活动并非孤立、单一的现象,既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建立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数据库,在文化史、社会史等多重视角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相关性分析,量化和可视化地揭示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总体上呈现不平衡的空间聚集型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模式、构成形态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是影响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地域分异的活跃因素和关键因素。其中,历史时期文学家数量、进士数量、书坊数量、粮食总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与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流水系、高程地貌则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