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6)
2023(5386)
2022(4503)
2021(4155)
2020(3459)
2019(7528)
2018(7781)
2017(13821)
2016(7891)
2015(9318)
2014(10074)
2013(9343)
2012(8724)
2011(7755)
2010(7891)
2009(7123)
2008(6992)
2007(6705)
2006(5727)
2005(5238)
作者
(23367)
(19041)
(19014)
(18180)
(11986)
(9106)
(9004)
(7464)
(7332)
(7112)
(6519)
(6480)
(6302)
(6072)
(6017)
(5924)
(5667)
(5664)
(5650)
(5345)
(4987)
(4716)
(4625)
(4606)
(4546)
(4364)
(4237)
(4161)
(4040)
(3939)
学科
(24225)
经济(24175)
管理(21817)
(17629)
(14935)
企业(14935)
方法(8983)
中国(8940)
(8852)
理论(8619)
(7897)
(7824)
教育(7237)
业经(7145)
(7065)
(6400)
数学(5962)
数学方法(5852)
(5711)
农业(5709)
银行(5694)
教学(5680)
地方(5672)
(5631)
(5480)
(4931)
金融(4924)
(4486)
贸易(4483)
(4270)
机构
学院(110690)
大学(106452)
管理(36214)
研究(35916)
(35767)
经济(34564)
理学(29656)
理学院(29252)
管理学(28539)
中国(28327)
管理学院(28326)
(23468)
科学(22868)
(19937)
(19718)
(19001)
(18879)
(17289)
师范(17060)
中心(16970)
研究所(16676)
(16044)
技术(15933)
业大(15499)
北京(14945)
农业(14791)
财经(14767)
(13548)
职业(13446)
(13192)
基金
项目(66102)
研究(52268)
科学(49670)
基金(42913)
(36920)
国家(36462)
科学基金(30107)
社会(29639)
(28368)
社会科(27690)
社会科学(27687)
教育(25422)
编号(24772)
(22868)
基金项目(21943)
成果(21380)
自然(18188)
课题(18035)
自然科(17716)
自然科学(17710)
资助(17532)
自然科学基金(17346)
(15559)
重点(14887)
项目编号(14810)
(14205)
(13645)
(13503)
(13362)
大学(12703)
期刊
(50804)
经济(50804)
研究(34720)
中国(28832)
教育(22881)
学报(18796)
(17959)
(17192)
科学(15157)
管理(14593)
大学(14086)
学学(12846)
农业(11620)
技术(11037)
业经(10470)
(10269)
金融(10269)
图书(8820)
经济研究(8042)
职业(7529)
财经(7087)
商业(6847)
书馆(6669)
图书馆(6669)
(6619)
(6188)
(6139)
论坛(6139)
(5913)
问题(5640)
共检索到180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沈端民  
古代文学中所体现的消费文化初探沈端民尹世杰教授在《关于消费文化的几点思考》《消费经济》1995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体系",就必须"吸收中国消费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对消费的卓越描写,是中国消费文化优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丽华  
<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绘的是一种自然和谐、朴素自得的生活方式。此种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谈及农耕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经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里的农耕文化》一书无疑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深入洞悉农耕文化的窗。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谢灼华  王子舟  
西晋挚虞的《文章志》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文学目录,曾对文学、目录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文学专门目录在中古时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珮  
古代文学的影响力延续至今已经不是局限在文化方面了,还拓展到对人精神品性的塑造、对人价值观的影响方面。要真正发挥古代文学的价值,就要对古代文学进行透彻的分析、立足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作品进行解读,引导阅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窦春蕾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量级的专业基础课,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然而由于它历时久远,内容广博,与现实生活又有着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也往往对于这门课程有着一些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一些影响。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卓有成效的特色教学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如果能够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即精选教学内容、多方有效阅读、立体多维思考、多种模式训练,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鸿雁  
当前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中,许多文科专业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实践教学。作为传统基础学科的古代文学学科,教学改革步履缓慢,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走向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文章据此提出一个精心设计和周密组织,力求形成结构清晰、特色鲜明的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文斌  
文章是笔者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性教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总结。将学生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每次作业实行主持人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引导学生从研究的基础工作做起,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通过小组研讨会、班级报告会,小组成员共享团队研究信息,全班学生共享各组研究成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施志艳  张辉莹  
一流课程建设是我国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契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教育教学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课程目标轻育人、课程内容缺挑战、课堂教学少探究、课程评价不完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入手点。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基于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才能获得更好改革效果。由庆振轩、胡颖、宁俊红联合编写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文学教学热点难点疑点述论》一书能够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一定参考,进而为教学改革有所助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双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中国文明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的精神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汉语是中国通用语言,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专业学科课程,以其独有的人文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洪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鼎新  龚瑞雪  胡婉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绩合法性。作者认为,这一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模式,还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政绩合法性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承载着具体的承诺,而一旦做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政治危机将接踵而至。当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权主要基于其政绩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现代政体往往并非以稳定为目标,而是注重发展,并且会做出过多的承诺。因此,尽管当前的中国政府做出大量努力以改善政绩,增强其合法性,但除非它建立起以法治选举为基础的合法性,否则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它仍将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成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师中文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古代文学的教学:一是教学目的的再认识;二是经典作家、作品的重视与独立;三是古代文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苗怀明  
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建立意味着藏书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代表着知识体系认知的内在变迁,通俗文学书籍的数量由此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些变革也必然使传统的目录学体系发生改变,容纳新知,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由此进入新的目录学体系。这一切都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羽津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宗匠巨擘。历代学者在韩愈作品上用力甚勤,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从中可以提炼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方法。今以韩愈诗为例,千年学术史里涌动着学术思想变革与学术方法创新的潜流,诸如典故注释之边界,标点方案之拓殖,"以本事系年"之策略等等,有待充分阐证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求古代文学研究与数字人文的对话契机,避免疏离冷峻的对象化言说和裹挟包办式的单向度建构,推动"数字"与"人文"的交互赋能,以期真正实现人文学术研究的观念迭代与方法创新,促进古代文学学术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