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7)
- 2023(14391)
- 2022(12252)
- 2021(11366)
- 2020(9645)
- 2019(21826)
- 2018(21762)
- 2017(42268)
- 2016(22818)
- 2015(25562)
- 2014(24714)
- 2013(24682)
- 2012(22320)
- 2011(19834)
- 2010(19830)
- 2009(18418)
- 2008(18148)
- 2007(16093)
- 2006(14174)
- 2005(12593)
- 学科
- 济(95037)
- 经济(94927)
- 业(90716)
- 企(81987)
- 企业(81987)
- 管理(79429)
- 方法(43491)
- 数学(34104)
- 数学方法(33763)
- 业经(30411)
- 财(29995)
- 农(29575)
- 中国(22959)
- 务(21481)
- 财务(21422)
- 财务管理(21397)
- 技术(21239)
- 农业(20918)
- 企业财务(20231)
- 贸(20229)
- 贸易(20220)
- 易(19727)
- 和(18326)
- 理论(18233)
- 制(17895)
- 地方(17643)
- 学(16961)
- 划(16109)
- 策(15308)
- 环境(13950)
- 机构
- 学院(321368)
- 大学(318980)
- 管理(135417)
- 济(131667)
- 经济(129087)
- 理学(117087)
- 理学院(115937)
- 管理学(114321)
- 管理学院(113736)
- 研究(100239)
- 中国(77599)
- 京(67549)
- 科学(61071)
- 财(60384)
- 农(51477)
- 所(49140)
- 财经(48353)
- 江(47376)
- 业大(47150)
- 中心(45337)
- 研究所(44447)
- 经(44031)
- 北京(42255)
- 农业(40267)
- 范(39105)
- 师范(38801)
- 经济学(38693)
- 州(38357)
- 商学(36667)
- 院(36601)
- 基金
- 项目(217236)
- 科学(172474)
- 研究(161774)
- 基金(158674)
- 家(136352)
- 国家(135136)
- 科学基金(118458)
- 社会(103030)
- 社会科(97757)
- 社会科学(97732)
- 省(85601)
- 基金项目(84828)
- 自然(76333)
- 自然科(74608)
- 自然科学(74592)
- 自然科学基金(73313)
- 教育(72228)
- 划(69980)
- 编号(65990)
- 资助(64266)
- 成果(52088)
- 创(48714)
- 部(47503)
- 重点(47232)
- 发(46346)
- 创新(44823)
- 课题(43950)
- 业(42978)
- 国家社会(42168)
- 项目编号(41495)
- 期刊
- 济(146291)
- 经济(146291)
- 研究(94185)
- 中国(58241)
- 管理(53900)
- 财(48376)
- 农(47967)
- 学报(46373)
- 科学(43991)
- 大学(35776)
- 农业(33629)
- 学学(33359)
- 教育(31651)
- 技术(29308)
- 融(26790)
- 金融(26790)
- 业经(26332)
- 财经(23463)
- 经济研究(22574)
- 经(20081)
- 业(19764)
- 问题(19106)
- 技术经济(18304)
- 图书(18170)
- 科技(16612)
- 现代(16322)
- 理论(15592)
- 贸(15200)
- 商业(15199)
- 财会(14515)
共检索到47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乜小红 丁君涛
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涉及蚕桑、丝织及绢帛的文献不少。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性研究,揭示出高昌郡及高昌王国前期是蚕桑丝织业的繁荣兴旺期,西方对绢帛的需求与晋末中原绢帛供给的中断,带给高昌发展蚕桑丝织业的机遇。高昌郡府鼓励植桑养蚕,管控大部分蚕桑户、织造户的生产,致力于丝绢的聚集和外销。麹氏高昌建国后,臣属于北魏,丝绸之路重开,中原丝织物的大量西输冲击了高昌丝绸绢帛市场,银币替代锦绢成为流通手段,使得高昌丝织业由盛转衰。唐灭高昌后的西州时期,中原先进技术生产出的丝织品源源西来,导致高昌蚕桑丝织业趋于萎缩,被緤布的生产所取代。历史背景的变迁,决定了高昌地区丝织业的兴衰。
关键词:
吐鲁番文献 蚕桑丝织业 织造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昊
宋代四川地区形成了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中北部两大蚕桑丝织业产区并驾齐驱的局面。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民户生计,不仅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更加普遍,而且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些农民开始脱离粮食生产,转而以经营蚕桑丝织为生,民户的生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蚕桑丝织业在民户生计中的地位凸显,与当地民户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蚕市可以了解成都地区民户的生产节律、与市场关系,以及信仰习俗等日常生计安排。不过由于宋朝在四川地区征收大量的丝织品供应西北军需和奢侈消费,当地民户负担沉重,生计状况并不乐观。
关键词:
宋代 四川 蚕桑丝织业 民户生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唐代是我国蚕桑丝织业大发展时期,从建国到开元天宝间,经过百余年的经营,已在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展开。其产地分布范围辽阔,区域广远,产品质量,数量均领先全国。然本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受战争破坏十分严重,乱后丝绸生产情况如何,本文拟分区讨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范金民
明代南京的丝织业,无论是官营织造的机构数目、生产规模,还是民间丝织业的生产实力,以及官民营丝织业的生产量、丝绸品种质量、丝绸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自此,南京成为丝绸生产重心之一,同苏州和杭州一起,奠定了三大城市丝织业的坚实基础。 一、明代南京的官营织造业 南京的官营织造业自昔兴盛。至元十七年,元廷就在宋贡院旧地置东织染局,以后又在旧侍卫马军司置西织染局。仅东局就有“人匠三千六户,机一百五十四张,额造段匹四千五百二十七段,荒丝一万一千五百二斤八两”,规模不小。入明以后,南京先为都城,后为留都,有了这种政治地位,官营织造业更为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璞
明代中叶以后 ,太湖南部的苏嘉湖地区逐步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具有明确结构和合理布局的桑蚕丝织区域经济体系。生丝的生产和输出中心逐渐整合到了地处湖、苏交界的南浔———震泽一线 ;丝绸的生产和输出中心则最终整合到了濒临嘉、苏交界的盛泽一地。考察这一区域经济体系形成中行业区位格局整合的历史过程 ,对于思考今天的区域开发与发展不无启发。
关键词:
太湖南部 桑蚕业 区位格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挺
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科技专家工作委员会、江苏科技大学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承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与蚕桑丝绸行业发展研讨会,于2015年7月29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总农艺师方侠致辞。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原省委书记舒惠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王济干书记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巫宝三
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史料,全文如下: 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 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243,“何明远”引) 像这样记述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史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在现存文献中可以说是仅见的。难怪史家,特别是经济史家,都十分重视这条材料,并常用它来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高度。如有的史家说,何明远“是一个资本所有者”,他经营的是“大规模织绫工场”,或说是“大规模的私人纺织作坊”。有的史家则用这条史料为例,说明唐代织紝业的发达。由此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宾泓
在我国丝织业发展史上,曾经历过丝织业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大幅度的空间转移,研究这一转移过程,分析其转移因素,对于总结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分布规律有一定意义。一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丝织业重心位于黄河流域,其分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丝织业生产相对集中于黄河流域(见图1)。春秋战国时期,丝织生产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区各诸候国均把农桑放在经济生产的首位,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根据《诗经》、《史记》、《禹贡》等史书记载,当时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海波 熊燕军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丝织业发展状况 ,并非大大落后于北方 ,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产量高、质量优良、丝织技术先进、产品大量行销海外
关键词:
宋代 东南沿海 丝织业 发展状况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方浪 吴方基
丝织业,自远古以来,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的重要评价因素。特别是秦汉以来,丝织业渐已成为仅次农桑的支柱经济产业,并在对外贸易及政治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秦汉丝织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涵盖了丝织品生产技术,丝织品价格、种类、贸易、消费,丝织文化与丝绸之路及秦汉丝织考古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秦汉丝织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秦汉丝织 综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彬强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是反映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通过海上航线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各种历史文献及现代研究文献的总和,对于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解决海洋岛屿争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措施主要有3个方面:系统梳理文献脉络、建立联合采购机制、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献保障 资源共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在中国东部、黄海之滨,有一个闻名遐迩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这里集聚了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年产优质蚕茧12万担,6A级高等级生丝600吨;这里每周有一个装满高档丝的集装箱从上海港出发,经欧洲第二大港德国汉堡港中转欧洲各大丝绸经销商。这里就是被海外客商誉为"东方蚕丝之都"的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林春培 刘佳 田帅
[目的/意义]挖掘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贯彻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的跨领域协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计量挖掘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并通过绘制战略坐标图来分析各热点领域的内部研究结构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机遇和挑战下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及对南海区域的影响、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这四大研究领域,各领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坐标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艺彤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支持建设中国郑州与卢森堡之间的“空中丝绸之路”。随着“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在“硬联通”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对于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规则标准“软联通”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规则标准“软联通”是维护国际航空领域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是提升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拓展中国国际航空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硬联通”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是促进中国民用航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民用航空管理规则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面临国际地位不高、管理经验欠缺、制度机制亟待创新优化等诸多挑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应加快提高中国民用航空制定规则标准的水平,满足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规则标准对接的需求;加快角色转型与重新定位,积极维护“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正当权利;顺应和把握国际航空发展趋势,制定新的全球民航秩序治理规则标准;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步伐,有力支撑规则标准“软联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