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9)
- 2023(8497)
- 2022(6518)
- 2021(5876)
- 2020(4834)
- 2019(10440)
- 2018(10418)
- 2017(19865)
- 2016(11273)
- 2015(12290)
- 2014(12422)
- 2013(12052)
- 2012(10966)
- 2011(9858)
- 2010(9690)
- 2009(8909)
- 2008(8862)
- 2007(8002)
- 2006(7129)
- 2005(6796)
- 学科
- 济(43017)
- 经济(42959)
- 业(28258)
- 管理(27605)
- 企(21826)
- 企业(21826)
- 方法(16203)
- 中国(14178)
- 数学(13843)
- 农(13651)
- 数学方法(13630)
- 学(12641)
- 业经(10822)
- 财(10702)
- 地方(10098)
- 农业(9243)
- 制(9211)
- 银(7385)
- 银行(7344)
- 融(7204)
- 金融(7204)
- 行(7042)
- 发(6917)
- 体(6778)
- 理论(6717)
- 贸(6699)
- 贸易(6694)
- 技术(6550)
- 务(6494)
- 易(6483)
- 机构
- 大学(158788)
- 学院(157013)
- 研究(63237)
- 济(59639)
- 经济(58306)
- 管理(51888)
- 中国(45520)
- 理学(44515)
- 理学院(43856)
- 科学(43282)
- 管理学(42712)
- 管理学院(42459)
- 农(39743)
- 所(35054)
- 京(34891)
- 研究所(32229)
- 农业(31989)
- 业大(29607)
- 财(27872)
- 中心(27344)
- 江(25189)
- 院(22738)
- 省(22082)
- 财经(21817)
- 北京(21588)
- 范(20986)
- 师范(20571)
- 农业大学(20074)
- 经(20057)
- 科学院(19997)
- 基金
- 项目(109691)
- 科学(84616)
- 基金(79433)
- 家(74037)
- 国家(73493)
- 研究(72250)
- 科学基金(60139)
- 社会(45096)
- 省(43322)
- 社会科(42647)
- 社会科学(42634)
- 自然(41447)
- 基金项目(41035)
- 自然科(40563)
- 自然科学(40545)
- 自然科学基金(39840)
- 划(37841)
- 教育(32802)
- 资助(32517)
- 编号(26922)
- 重点(26358)
- 发(24393)
- 计划(23515)
- 部(23211)
- 创(22482)
- 成果(22344)
- 科研(21703)
- 创新(21205)
- 科技(20932)
- 课题(20428)
共检索到242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龚家春 张燕 桂宗祥 胡婷婷 王晓琴 王子怡 徐小龙
报道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镉对小鼠肝脏的联合毒性.在连续7d给小鼠灌胃给药纳米四氧化三铁、氯化镉或二者混合物(纳米四氧化三铁+氯化镉)后,测定了肝脏的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生化参数和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表明,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镉会竞争性抑制小鼠肝脏对铁和镉的摄取.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50 mg/kg体重)没有对小鼠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而口服氯化镉(2.0 mg/kg体重)对小鼠肝脏产生显著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氯化镉后,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够显著降低由氯化镉诱导的肝的氧化应激,从而显著减少氯化镉对肝脏的损伤.同时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氯化镉后,纳米四氧化三铁不仅能显著减少镉在肝脏的积累,而且能抑制由镉引起的肝脏中铁的缺乏,这是纳米四氧化三铁保护肝脏免遭氯化镉诱导氧化损伤的两个关键作用机制.纳米四氧化三铁可以作为镉中毒患者完美的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因为它在发挥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镉的毒性.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镉 联合毒性 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书伟 高昭辉 申小云 薛慧文 荔霞
【目的】分离和鉴定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探讨CAT在毒性发挥中的作用,为揭示纳米铜对肝脏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E技术和PDQuest 8.0软件在大鼠肝脏蛋白组中筛选纳米铜对肝脏毒性差异蛋白,经质谱鉴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到下调的差异蛋白点6602和7702与肝毒性相关,鉴定均为CAT蛋白;其性质稳定,有一定亲水性,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含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位点64FDRERIPERVVHAKGAG80和过氧化氢酶亚铁血红素配合基位点354RLFAYPDTH362等功能位点;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然 边力 胡琼 秦搏 常青 英娜 吴艳庆 杨立国 陈四清
本研究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测定了镉(Cd~(2+))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的急性毒性;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8.19、9.18、10.30、11.56 mg/L共4个Cd~(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定1.84、2.76、3.68和4.60 mg/L 4个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实验,分别在6、12、24、48、72、96 h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增加,急性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11.47、10.82、9.84、9.19 mg/L,Cd~(2+)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96 h安全浓度为0.92 mg/L;6 h时,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6~48 h,SOD、CAT、GSH-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8~96 h,各浓度组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时间越长,浓度越大,活性越低。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12~48 h,1.84 mg/L、2.76 mg/L组MDA含量有波动,3.68 mg/L、4.60 mg/L组MDA含量与时间和浓度成正比。24 h时,1.84 mg/L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2.76、3.68、4.60 mg/L组肝脏组织开始受到明显损伤,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细胞膜边界模糊,24 h时,1.84 mg/L、2.76 mg/L组鳃组织相比无显著变化,3.68、4.60 mg/L组出现鳃小片弯曲,上皮细胞水肿膨大,相邻鳃小片相互粘连融合,无游离端,细胞坏死脱落等损伤现象。在安全浓度为0.92 mg/L内绿鳍马面鲀幼鱼可健康生长,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及MDA含量反映了绿鳍马面鲀幼鱼受损害程度,可作为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镉 组织结构 抗氧化酶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 徐小龙 龚家春 桂宗祥 胡婷婷
埃洛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天然纳米管状材料。研究了纯化后的埃洛石经口服后对小鼠的肝脏的毒性.实验按口服纯化埃洛石的剂量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4,20和100mg/kg BW组.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4mg/kg BW)的埃洛石对小鼠的肝脏没有毒性,且可促进小鼠体重增长;而当剂量高于20 mg/kg BW时小鼠的肝脏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体重增长也受到抑制.而且,高剂量的埃洛石还会导致Al在肝脏聚集,并导致肝脏功能障碍和病理变化.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体内毒性 肝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志峰 章龙珍 庄平 黄晓荣 颜世伟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铜 安全浓度 肝脏 抗氧化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振宇 董海龙 张笑冰 吴庆侠
[目的]探究不同用量纳米氧化铜(nano-CuO)对藏鸡生产性能及肝组织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4日龄藏鸡120羽,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不同剂量nano-CuO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空白对照组藏鸡饲喂基础日粮,nano-CuO低、中、高剂量组藏鸡分别饲喂添加5,50和100 mg/kg nano-CuO的基础日粮,试验为期14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称量试鸡初始体质量和终末体质量,试验期间统计采食量,测算每组试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28日龄时采集试鸡肝脏、肾脏样品,检测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含量,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c-Myc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50 mg/kg的nano-CuO能显著提高藏鸡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P0.05),4组藏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nano-CuO添加水平的增加,不同组织中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逐渐升高,且肾组织更容易受到nano-CuO添加水平的影响。5 mg/kg nano-CuO组试鸡肾小球结构清晰;5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周围可见少量血细胞;100 mg/kg nano-CuO组肾小球破裂、萎缩,肾小管可见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浸润。100 mg/kg nano-CuO组试鸡肝组织c-My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5和50 mg/kg nano-CuO组,而其c-Myc mRNA表达水平较5和50 mg/kg nano-CuO组极显著升高(P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藏鸡 c-Myc 金属硫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超 郑双艳 康路妹 陈蔚 方进 许宝华
为探讨蜂王浆主蛋白(MRJPs)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联苯双酯)以及MRJPs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等指标的变化,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利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预先灌胃给予MRJPs的小鼠,可以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血清ALT和AST活性水平(P<0.01);MRJPs可以显著抑制MDA的生成(P<0.01),从而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MRJPs可以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SOD活性的降低(P<0.01),从而增强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也表明,MRJPs可有效抑制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MRJPs诱导CCl4诱导TNF-α基因水平增加(P<0.05),从而调控免疫系统。综上,蜂王浆主蛋白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小鼠 蜂王浆主蛋白 肝损伤 四氯化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娟 张莉莉 王晶 商旋 常世民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启动肝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存活率检测、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氯化镉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的毒性作用。【结果】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肝脏组织原代培养启动第3天即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细胞迁出,第8~10天长成细胞单层。5~160μmol/L氯化镉处理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3和21.0μmol/L。【结论】氯化镉处理导致肝细胞染色质的凝缩和DNA片段化,诱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
镉 肝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凋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发昊 欧阳五庆 王艳萍 董红宾
以肉豆蔻酸异丙脂、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Cremorphor RH40)、苦参碱和蒸馏水为原料,研制苦参碱纳米乳,检测其基本性质(形态、粒径分布、苦参碱含量及稳定性),并探讨了其对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纳米乳为O/W型澄清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为球形液滴,平均粒径为70 nm,稳定性良好,苦参碱含量为110.12 mg/mL;苦参碱纳米乳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的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苦参碱纳米乳质量稳定,能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勇 裴建川 李梅 王鹏程 王洁洁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复合生态毒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3种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短、短羟基和短羧基)与镉离子(Cd~(2+))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单独及复合毒性,并通过碳纳米管zeta电位测定、沉降和吸附实验揭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混合物的细菌毒性及影响机制。【结果】3种多壁碳纳米管细菌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100 mg·L~(-1)短多壁碳纳米管混合不同质量浓度(0、 1、 2、 4、 8、 10 mg·L~(-1))Cd~(2+),复合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Cd~(2+),且复合毒性都小于两者叠加毒性。不同质量浓度(10、 20、50、 100、 200 mg·L~(-1))多壁碳纳米管混合1 mg·L~(-1)Cd~(2+),复合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Cd~(2+)。【结论】多壁碳纳米管-Cd~(2+)混合物的细菌毒性主要取决于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状况。图4表1参1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立一 何伟 朱璧然
纳米颗粒(NPs)因其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NPs会改变重金属(如Pb)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和毒性作用。因此,研究选择国际公认的模式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开展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对Pb在鱼体内的积累和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干扰的研究。受精2 h后的斑马鱼胚胎,单独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Pb(如0,5,10和20μg/L)或与无效应浓度nano-SiO_2(如25μg/L)复合暴露至144 h。结果表明:和nanoSiO_2复合暴露后,斑马鱼幼鱼体内Pb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浓度下Pb单独暴露(P0. 05);但当两者复合暴露后,斑马鱼幼鱼体内T4和T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或同浓度下Pb单独暴露组(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荣 龙翔 熊家军 耿利英 杨利国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氯化镉对小鼠雄性生殖及性别比例的影响,取32只雄性昆明小鼠,分成4组,每组每日每千克体重分别皮下注射CdCl20、0.5、1.02、.0 mg,连续5周,然后检测精液品质。结果发现,各试验组小鼠附睾内精子浓度以及精子活力显著下降,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将以上处理公鼠按1∶2比例与雌鼠交配,计算配种受胎率、妊娠率、窝产仔数和仔鼠性别比例,发现这些指标随处理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雌/雄性比则呈升高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镉对小鼠精子生成及精液品质有明显毒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雌性后代的比例。
关键词:
氯化镉 小鼠 精子 性比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伟成 李明云 黄福勇 竺俊全 崔云
研究了在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重金属镉胁迫12h时0·5mg/LCd2+组XOD酶活性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在镉胁迫解除5d时,3个浓度组的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文 段元霄 王园 孟子琪 安晓萍 齐景伟
为探讨麦麸阿魏酰低聚糖(Feruloyl oligosaccharides,FOs)对大鼠肝脏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40只健康断奶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w(Vc)=100 mg/kg)、低剂量组(w(FOs)=20mg/kg)、中剂量组(w(FOs)=40mg/kg)和高剂量组(w(FOs)=80mg/kg)。试验期为21d,每日定时灌胃。试验结束后,收集肝脏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抗氧化相关指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随着FOs剂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e subunit, GCLC)、醌氧化还原酶1 (NAD (P)Hquinoneoxidoreductasel,NQO1)、CAT、SOD、GSH-Px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p45-related factor 2,Nrf2)的mRNA表达水平二次方增加,Nrf2蛋白表达水平线性增加(P<0.01)。2)与Vc组相比,低剂量组中的GSH-Px活性和8-OHd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CA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GCLC、NQO1、CAT、SOD、GSH-Px和Nrf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中的SOD和GSH-Px活性和8-OHdG含量显著降低(P
关键词:
阿魏酰低聚糖 大鼠 肝脏 抗氧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新红 石娇 刘梅 宁志利 吕秋凤 姜丽
探讨阿特拉津对大鼠抗氧化功能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为阐明阿特拉津等环境激素损害动物机体的机理提供依据。选取雄性大鼠[(200±10)g]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饲喂,阿特拉津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按照阿特拉津LD50值(1,780mg·kg-1)的1/8,1/16和1/32倍腹腔注射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半定量RT-PCR技术等,检测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水平及肝脏金属硫蛋白-Ⅰ(metallothionein-Ⅰ,MT-Ⅰ)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作用下,肝脏出现脂肪性病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3个剂量组均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