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8)
- 2023(3267)
- 2022(2785)
- 2021(2540)
- 2020(2234)
- 2019(4726)
- 2018(4646)
- 2017(8160)
- 2016(4771)
- 2015(5284)
- 2014(5029)
- 2013(4906)
- 2012(4558)
- 2011(4211)
- 2010(4089)
- 2009(3571)
- 2008(3577)
- 2007(3110)
- 2006(2631)
- 2005(2260)
- 学科
- 济(15245)
- 经济(15235)
- 管理(10948)
- 业(10065)
- 方法(7959)
- 企(7260)
- 企业(7260)
- 数学(7204)
- 数学方法(7136)
- 学(7076)
- 农(5246)
- 环境(4508)
- 农业(3677)
- 业经(3472)
- 中国(3398)
- 划(3096)
- 及其(3051)
- 地方(2835)
- 技术(2774)
- 财(2705)
- 贸(2677)
- 贸易(2676)
- 防(2645)
- 易(2594)
- 防治(2529)
- 治(2513)
- 害(2465)
- 理论(2296)
- 虫(2252)
- 发(2199)
- 机构
- 大学(70751)
- 学院(70520)
- 研究(28240)
- 农(27062)
- 科学(23736)
- 济(22806)
- 经济(22318)
- 管理(22191)
- 农业(22150)
- 理学(20163)
- 理学院(19777)
- 业大(19382)
- 管理学(19173)
- 管理学院(19081)
- 中国(17679)
- 所(17128)
- 研究所(16322)
- 京(14767)
- 农业大学(14722)
- 室(12440)
- 中心(12010)
- 业(11920)
- 省(11885)
- 实验(11780)
- 实验室(11388)
- 重点(10775)
- 江(10693)
- 科学院(10453)
- 技术(10379)
- 院(9303)
- 基金
- 项目(55806)
- 科学(42183)
- 基金(40413)
- 家(39066)
- 国家(38764)
- 研究(31608)
- 科学基金(31406)
- 省(23923)
- 自然(23865)
- 自然科(23311)
- 自然科学(23290)
- 自然科学基金(22892)
- 基金项目(22016)
- 划(20423)
- 社会(19035)
- 社会科(17994)
- 社会科学(17987)
- 资助(15899)
- 教育(14848)
- 计划(14502)
- 科技(13877)
- 重点(13390)
- 发(12201)
- 创(12019)
- 农(11954)
- 业(11844)
- 科研(11603)
- 创新(11312)
- 专项(11180)
- 部(11136)
共检索到95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然 陈晓辉 陈昌福
在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 ,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 2 8d后 ,通过测定增重量 ,血液比容值 ,血清中补体价 ,抗体价 ,溶菌酶活性 ,GOT、GPT值 ,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 ,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 35mg kg·d的甘草素 ,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免疫应答水平 ,改善肝功能 ,增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同时还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关键词:
甘草素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乐 周建光 艾晓辉 柯福恩 李敏
不同的温度、福尔马林浓度、灭活的时间以及灭活菌液的浓度均可影响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灭活。本研究得到了菌液浓度为60×108cfu/ml时的9种灭活方法。通过琼脂双扩散试验对灭活菌液抗原性比较,认为28℃、0.2%的福尔马林灭活2d为鳖嗜水气单胞菌较理想的灭活方法。
关键词: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灭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亚东 汪成竹 陈昌福
将采用温酚法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中提取的粗脂多糖(crude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后,通过测定受免鳖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肾脏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杀菌活性,比较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中华鳖的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中华鳖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鳖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
关键词: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粗脂多糖 免疫应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金丽华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和细菌培养法对中华鳖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COMPAREDTOPLATECULTUREMETHODFORCOUNTOFAer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佳佳 吴志新 石焱 姚卓凤 李景 彭小云 陈孝煊
在饲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草鱼经腹腔注射3.2×106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0.1 mL,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48 h、72 h和96 h后,分别取草鱼头肾、脾脏和肝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IL-1β和IL-10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鱼头肾中,MOS/I(0.2%甘露寡糖+注射Ah)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72 h显著高于CON/I(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彦波 任真真 张岩 傅玲琳
为了筛选能提高水产动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抗病性的益生菌,并研究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将5种乳酸菌与斑马鱼ZF-4细胞共培养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NFκB、TNF-α和IL-10的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后的细胞凋亡率来筛选对ZF-4细胞保护性最显著的乳酸菌,将其添加至模式生物斑马鱼饲料中饲喂28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并检测斑马鱼肠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斑马鱼被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5种乳酸菌分别与细胞共培养后,芽孢乳酸菌09.712能明显提高ZF-4细胞NFκB、TNF-α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超 张龙岗 吴蒙蒙 王锡荣 朱树人 安丽 付佩胜 孟庆磊
罗非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其主要病原菌之一,只有充分的掌握该病原菌的感染机制才能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首先通过转录组筛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脾脏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秋水仙素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之后,吞噬作用发生显著增强。秋水仙素试验发现,微管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交叉免疫试验证实,通过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激活吞噬作用也可以提高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吞噬作用在罗非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交叉免疫试验为细菌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文政 张俊杰 鄢庆枇 纪荣兴
用1×107mL-1的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感染牛蛙,注射后7d内试验组牛蛙血清抗菌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在3d、7d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收集第2批人工感染后3d时牛蛙的血清。该血清经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后,并在波长280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得到两个吸收峰。以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分离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的血清抗菌物质主要集中在第1个吸收峰。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指示菌抗菌谱的测定,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SDS-PAGE分析显示抗菌蛋白分子量较大。结果说明:牛蛙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能很快产生多种抗菌物质,主要...
关键词:
牛蛙 嗜水气单胞菌 抗菌蛋白 抗菌活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智武 黄燕华 曹俊明 王国霞 陈冰 莫文艳 周婷婷 刘群芳
研究了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phate)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体外抑菌效果及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抗A.h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安普霉素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0μg/mL和2;硫酸安普霉素在A.h调整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属于静止期杀菌药物,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经过10代继代培养,其耐药性获得速率为2倍。A.h浸泡感染96 h后,对照组累积死亡率为86.7%,添加组为44.3%~66.7%,相对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丹 李琰 胡宝庆 文春根
用109个细胞/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褶纹冠蚌,在注射后3、6、12、24、48 h分别取蚌的血清和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3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GPX活性分别在12、24、48 h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GSH含量分别在24、48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MDA含量分别在6、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肝胰腺中GSH的含量在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褶纹冠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志伟 吕小丽 黄钧 韩书煜 黎姗梅 梁静真 韦慕兰 邓小红
通过借鉴Meta分析法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有关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7种毒力基因的相关研究数据,探讨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特点及为研制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提供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受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环境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以毒力基因astA、altA、aerA和hlyA分布较为广泛,南方地区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hlyA、actA和aerA分布均较为广泛,可分别作为制备鱼源和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候选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周瑞 陈霞 卢伶俐 叶嵘 李文华 王从丹
通过注射攻毒的方式研究了15、20、25、30、35℃水温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力。试验组每尾鱼(体重47.6 g±15.5 g)腹腔注射6×106cfu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PBS。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水温35℃时发病最快,试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其次是30℃组和25℃组,死亡率均为76.67%;15℃组死亡率仅3.33%。此结果与天然条件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吻合,为该病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春云 谢骏 习丙文 梁利国 夏飞 潘良坤
利用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WJ-8G FP)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行浸泡攻毒试验,探究温度对浸泡感染后嗜水气单胞菌在团头鲂各组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立A组(水温25℃),B组(水温32℃),C组(水温25℃),其中C组为对照组。用菌株WJ-8G FP对实验组A、B进行浸泡攻毒,试验组C不进行攻毒处理,攻毒后分别于2 h、4 h、8 h、12 h、24 h采集各组鱼血液、脾、肾、鳃、肠道、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器官上的荧光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取样时间段实验组A(25℃)和实验组B(32℃)团头鲂各组织在均能检测到荧光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波 扶晓琴 陈柏湘 王卫民 刘红
为研究细菌感染对鱼类肝脏铁代谢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团头鲂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ICP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代谢调节相关基因——铁调素(hepc)、白细胞介素6(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