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5)
2023(14896)
2022(12942)
2021(11790)
2020(9940)
2019(22551)
2018(22244)
2017(42682)
2016(23336)
2015(25857)
2014(25614)
2013(25576)
2012(23506)
2011(21541)
2010(21388)
2009(19592)
2008(18698)
2007(16334)
2006(14468)
2005(12591)
作者
(71122)
(59404)
(58917)
(56022)
(37673)
(28541)
(26579)
(23347)
(22559)
(20872)
(20146)
(19893)
(18966)
(18694)
(18234)
(18168)
(17772)
(17639)
(16921)
(16675)
(14951)
(14493)
(14354)
(13462)
(13428)
(13021)
(12988)
(12872)
(11999)
(11693)
学科
(111870)
经济(111772)
管理(64620)
(60716)
(48601)
企业(48601)
方法(45957)
数学(40412)
数学方法(40040)
(26123)
地方(25402)
中国(24679)
(24395)
业经(22256)
(21512)
农业(18206)
(17616)
贸易(17608)
(16951)
环境(16306)
(15626)
地方经济(15438)
(15066)
理论(14784)
技术(14473)
(13305)
金融(13303)
(13056)
财务(12994)
(12980)
机构
大学(341157)
学院(338917)
(142631)
经济(139860)
管理(132081)
研究(119960)
理学(115530)
理学院(114171)
管理学(112155)
管理学院(111567)
中国(85549)
科学(76965)
(72283)
(62935)
(61861)
(59230)
研究所(57141)
业大(56312)
中心(52578)
农业(49838)
财经(48805)
(47787)
北京(45207)
(44410)
经济学(43693)
(43589)
师范(43061)
(42874)
经济学院(39246)
(38651)
基金
项目(238797)
科学(186198)
基金(173599)
研究(167107)
(154717)
国家(153497)
科学基金(130002)
社会(106456)
社会科(100918)
社会科学(100890)
(92747)
基金项目(92655)
自然(86458)
自然科(84426)
自然科学(84402)
自然科学基金(82898)
(78747)
教育(75354)
资助(71322)
编号(65974)
重点(53848)
成果(51952)
(51727)
(51688)
(49251)
创新(46066)
科研(45974)
课题(45242)
计划(45025)
国家社会(44184)
期刊
(155364)
经济(155364)
研究(98689)
学报(61716)
中国(58438)
(56426)
科学(54348)
管理(47325)
大学(45337)
学学(43293)
(42301)
农业(39049)
教育(30697)
技术(27914)
经济研究(26189)
(25101)
金融(25101)
财经(24071)
业经(23823)
(20711)
问题(20109)
(19917)
技术经济(18094)
科技(17342)
业大(16474)
(16255)
图书(15771)
理论(15609)
资源(15350)
商业(14971)
共检索到484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艾丽菲热·艾尼瓦尔  
口岸经济作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引擎,对提高载体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测度2010—2019年中国7个沿边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和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口岸经济对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以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口岸经济对提升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对西北地区的提升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的提升作用较弱;口岸产业发展对西南和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明显,对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口岸基础设施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相等并大于东北地区;口岸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对东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提升效应,对西北地区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口岸支持政策仅对西北地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对西南和东北地区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夏雪  
以中国7个沿边省份及其52个已开放的沿边口岸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9年为样本期,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维度出发,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PVAR模型对中国口岸经济与沿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动态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口岸经济与沿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为濒临失调,西北和西南地区口岸经济与沿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为勉强协调,协调发展特征均为口岸滞后型;口岸经济和沿边地区经济对自身依赖性较强,二元化结构突出;短期内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对口岸经济发展能够产生较好的带动作用,中期则会产生抑制效应,长期又会产生一定带动效应;发展初期口岸经济无法对沿边地区经济产生带动效应,中期带来负面冲击,长期逐渐产生一定推动效应。为促进口岸经济与沿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构建异质要素协调机制、边缘转向核心机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发展政策协同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谦  董玥  宋齐芳  
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与SE-SBM-DEA模型相结合的固定参比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地区、省级层面进行分析,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最高,其次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21个省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增长趋势,9个省份呈负增长趋势;金融发展规模对全国层面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禀赋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乌静  肖鸿波  陈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德龙   石满珍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层面有利于营造公平环境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中观层面有利于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加速技术扩散,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2011—2020年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等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其作用会因所有制、所属产业、所处城市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数字经济能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应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技术进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提升数字化普惠水平,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应武  
本文对香港1980-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香港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莲琴,刘力  
文章从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基本格局入手,简述了我国边境口岸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口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而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口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东北口岸经济的几点思路。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陆明涛  
本文在重新估算1978~2011年中国30个省区市资本、劳动与实际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了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区市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各年度资本与劳动要素份额等变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各阶段TFP增长及其子项目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TF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及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79~2011年期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着抑制作用,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喻冬梅  
本文采用增长会计法对我国各省市的劳均产出差异的来源进行了分解,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是我国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制度、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全要素生产率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力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加速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国  
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域经济效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区域经济效率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未来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策  王真  
首先将两位数工业行业分为投资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然后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2006—2017年的两部门技术进步效率及其变化情况,两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都超过了1,且投资品部门的TFP变化指数相对于消费品部门更高,投资品部门TFP变化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消费品部门呈波动下降趋势,最后运用PVAR模型考察了两部门TFP冲击对产出、投资和就业的影响。TFP冲击的结果显示:两部门TFP冲击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扩张效应,促进了产出增加,且TFP冲击对投资品部门的影响作用更大,消费品部门的TFP冲击对投资和就业具有负向影响且大于投资品部门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健  张兵兵  
该文基于DEA分析方法,分解出了全球66个国家与地区的效率改进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采用引入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经济波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效率改进、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对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同质性,均呈现出顺周期的特征,即经济繁荣有利于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针对技术进步,发达国家呈现出逆周期性的特征,而发展中国家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宝华  谢忠秋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梳理了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现状后,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在不考虑低碳因素下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收敛性进行了解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建国  李国平  张军涛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当今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生产率的研究已经从对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的单纯测算发展到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考量,而且一些新模型和方法的运用也将生产率的研究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文章从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几个不足:首先,目前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研究不足;其次,缺少国家层面、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对经济效率状态,和其动态演进系统而全面的实证研究;第三,提升经济效率的政策体系研究相对薄弱;最后,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待创新,缺乏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总之,不足之处也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选取要素投入及其使用效率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合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构建了"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经济增长"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1978~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贡献率远高于其他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