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8)
- 2023(12307)
- 2022(10787)
- 2021(10492)
- 2020(8768)
- 2019(20473)
- 2018(20263)
- 2017(38654)
- 2016(21117)
- 2015(24105)
- 2014(24028)
- 2013(23907)
- 2012(22318)
- 2011(20037)
- 2010(19700)
- 2009(18144)
- 2008(17860)
- 2007(15454)
- 2006(13403)
- 2005(11874)
- 学科
- 济(84694)
- 经济(84597)
- 管理(57942)
- 业(54133)
- 企(45810)
- 企业(45810)
- 方法(40818)
- 数学(34763)
- 数学方法(34341)
- 中国(25081)
- 农(21290)
- 财(19597)
- 学(18951)
- 业经(18137)
- 贸(17486)
- 贸易(17477)
- 易(17058)
- 制(15420)
- 地方(15339)
- 理论(14869)
- 和(14644)
- 农业(13859)
- 教育(13098)
- 环境(12849)
- 技术(12440)
- 银(12419)
- 银行(12381)
- 务(12060)
- 财务(11995)
- 财务管理(11971)
- 机构
- 大学(303914)
- 学院(297815)
- 济(120285)
- 经济(117757)
- 管理(117731)
- 研究(103334)
- 理学(102131)
- 理学院(100950)
- 管理学(99173)
- 管理学院(98647)
- 中国(77294)
- 京(66227)
- 科学(64076)
- 财(52959)
- 所(51741)
- 研究所(47433)
- 中心(45779)
- 农(45562)
- 业大(43427)
- 财经(43109)
- 北京(42528)
- 范(41107)
- 江(41097)
- 师范(40763)
- 经(39434)
- 院(37307)
- 经济学(36461)
- 农业(35788)
- 州(33801)
- 师范大学(33375)
- 基金
- 项目(204554)
- 科学(160622)
- 研究(150375)
- 基金(149403)
- 家(130234)
- 国家(129141)
- 科学基金(110236)
- 社会(94647)
- 社会科(89624)
- 社会科学(89601)
- 基金项目(79078)
- 省(76398)
- 自然(71206)
- 自然科(69582)
- 自然科学(69566)
- 教育(68860)
- 自然科学基金(68320)
- 划(65597)
- 资助(62242)
- 编号(60808)
- 成果(50636)
- 部(46175)
- 重点(45391)
- 发(42850)
- 创(41782)
- 课题(41746)
- 教育部(39747)
- 国家社会(39030)
- 大学(39018)
- 创新(38930)
- 期刊
- 济(129603)
- 经济(129603)
- 研究(90581)
- 中国(56331)
- 学报(48947)
- 科学(45107)
- 管理(43488)
- 农(41698)
- 财(38475)
- 大学(37302)
- 教育(36566)
- 学学(34552)
- 农业(29753)
- 技术(24885)
- 融(23091)
- 金融(23091)
- 财经(21139)
- 经济研究(20844)
- 业经(18982)
- 图书(18726)
- 经(18076)
- 问题(16919)
- 业(16069)
- 理论(14789)
- 贸(14775)
- 科技(14336)
- 技术经济(14318)
- 版(13970)
- 世界(13713)
- 实践(13387)
共检索到436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连心达
叙事文化学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亦即对经验的高强度直接感知和对大结构、大关系的有机整体把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纽结",故事主题类型为旨在揭示民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材料、新角度,开启了新可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稼雨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针对以小说戏曲为主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提出并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这一研究范式以故事类型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出发点,在梳理中国叙事文学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对其中重要个案类型做系统深入研究。相关理论提出和实践前后历经近三十年,已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尽管经过长期的操作实践证明这一范式具有学理性和可行性,但从全面调整和更新20世纪以来中国叙事文学研究"西学中用"研究范式的格局上看,显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国叙事文化学 回顾 述评 展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齐洲
"中国叙事文化学"是新世纪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小说研究者的学术本位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作用的结果。不过,这一理论尚需要更深入的论证,以确定其内涵与外延,还需要排除各种可能的误解,以减轻理论的阻力和压力。就中国叙事文学研究中的小说研究而言,20世纪的主要问题不是"作家作品研究"等研究范式的制约和影响的问题,而是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所带来的对中国古代小说门类的扭曲与伤害的问题。如果"中国叙事文化学"是要回归中国叙事文化之"体",其所借用的"叙事学""主题学"等西方的理论只是研究这些本体之"用",并且尽量容纳一切能够阐明中国叙事文化特质的学术路径和研究方法,那么,"中国叙事文化学"就能够茁壮成长,成为21世纪研究中国叙事文学的成熟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
被杀前获救故事类型渊源于佛经与史传,在汉译佛经及以此为摹本的文本故事中,此一母题则仅呈现出"宗教意义"的"语词"载体功能。在章回体通俗白话小说中,"被杀前获救"母题的意义指向趋于世俗化,折射出大众趋合大团圆结局的惯性思维。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功能。在与白话通俗小说密切相关的说书艺术领域里,"被杀前获救"母题借助"延宕"叙事技巧,由原来的"艺术效果"而被转译为"艺术手段",从而营造出叙述主体与接收者之间共谋的一场"狂欢"。同时,"被杀前获救"的母题并非中国传统文学的专利,在外国叙事文学传统中,其也被认为
关键词:
被杀前获救 母题 转译 最后一分钟获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江川 邹飞祥 刘少和 李加军
讲故事是数字时代地方红色文化品牌构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素有“英雄城市”之誉的广州为例,开展红色资源网络信息普查,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核密度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五要素刻画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叙事框架,归纳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出叙事战略应用到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回顾文化以及组织文化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只有在组织的活动事实中寻找文化,理解组织活动的精神动力,才可以避免文化定义争论所产生的无从把握组织文化的尴尬状况,由此,通过教育叙事提炼学校的文化精神,便成了学校工作者实施文化建构的合适途径。与此同时,这一途径还可以深化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创设探作平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正洪 雷瑾亮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的环境比较特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学联合。由于学术平均资源有限使得中国学者在学术上的原始积累比较困难;政府主导学术,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历史性加剧导致出现官学联合。官学联合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时空下的合理性。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环境中的这个最大问题必须从理念层面、方法论层面、操作层面三个角度入手寻找对策。
关键词:
学术环境 学术资源 官学联合 学术自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英雄叙事 民族崇拜 文化图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马健生 滕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中国教育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在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学校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了立体、深入了解中国学校教育的全景式样态和内部运行逻辑,顾明远教授研究团队深入学校一线,分别从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和学校组织五个维度,运用访谈、问卷、观察等实证方法采集了大量一手数据,真实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学校的整体样态,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色彩斑斓的中国学校画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志军
大学叙事是院校发展经验的真实表达,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经验性三个特征。院校研究中的问题、思路甚至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必须在研究者获得真实的在场经验之后才能产生,也只有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的院校研究方案才更具信度和魅力。叙事研究回到现场的策略和对现场文本与研究文本的分析对院校研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学叙事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研究方法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大学叙事 叙事研究 院校研究 文学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关键词:
明清文人书写 才女 成仙叙事 文化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