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3)
- 2023(11299)
- 2022(9872)
- 2021(9119)
- 2020(7835)
- 2019(17857)
- 2018(17987)
- 2017(34171)
- 2016(18881)
- 2015(21365)
- 2014(21187)
- 2013(20540)
- 2012(18906)
- 2011(17116)
- 2010(17223)
- 2009(16188)
- 2008(15676)
- 2007(14145)
- 2006(12077)
- 2005(10577)
- 学科
- 济(71674)
- 经济(71593)
- 管理(49927)
- 业(46849)
- 企(37226)
- 企业(37226)
- 方法(32206)
- 数学(28114)
- 数学方法(27834)
- 农(22560)
- 财(18793)
- 中国(18665)
- 学(16740)
- 地方(16366)
- 制(15716)
- 业经(15251)
- 农业(14644)
- 贸(13848)
- 贸易(13845)
- 易(13378)
- 理论(12582)
- 体(11898)
- 和(11451)
- 务(11331)
- 财务(11295)
- 财务管理(11265)
- 银(11152)
- 银行(11120)
- 环境(10833)
- 融(10790)
- 机构
- 学院(260678)
- 大学(257804)
- 济(99071)
- 经济(96628)
- 管理(96311)
- 研究(86538)
- 理学(82511)
- 理学院(81536)
- 管理学(79938)
- 管理学院(79456)
- 中国(65560)
- 科学(55795)
- 京(54913)
- 农(48610)
- 财(46529)
- 所(44336)
- 业大(41496)
- 中心(41228)
- 江(40659)
- 研究所(40387)
- 农业(38562)
- 财经(36727)
- 范(36291)
- 师范(35891)
- 北京(33878)
- 经(33025)
- 州(32476)
- 院(31451)
- 技术(30079)
- 经济学(29662)
- 基金
- 项目(174294)
- 科学(135007)
- 研究(128331)
- 基金(122610)
- 家(107263)
- 国家(106335)
- 科学基金(89787)
- 社会(78021)
- 社会科(73620)
- 社会科学(73599)
- 省(70682)
- 基金项目(65413)
- 教育(60095)
- 划(59119)
- 自然(58281)
- 自然科(56847)
- 自然科学(56830)
- 自然科学基金(55777)
- 编号(54846)
- 资助(49824)
- 成果(44652)
- 重点(39572)
- 课题(38222)
- 发(37938)
- 部(37680)
- 创(36192)
- 创新(33775)
- 科研(33584)
- 项目编号(32575)
- 大学(32565)
- 期刊
- 济(111615)
- 经济(111615)
- 研究(72142)
- 中国(52449)
- 农(44448)
- 学报(42909)
- 科学(38232)
- 财(37794)
- 管理(32709)
- 教育(31913)
- 大学(31427)
- 农业(29927)
- 学学(29423)
- 技术(23229)
- 融(21219)
- 金融(21219)
- 业经(20613)
- 经济研究(17661)
- 财经(17344)
- 业(16236)
- 经(14905)
- 问题(14873)
- 版(13836)
- 图书(13675)
- 资源(12417)
- 统计(12174)
- 商业(12104)
- 技术经济(11759)
- 贸(11643)
- 科技(11563)
共检索到382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璇
文章从真实性理论出发,从中英文主流旅行网站中选取中外背包旅游者有关阳朔的代表性博客各12篇,用叙事分析法,从叙事意义的维度比较中西方背包客在真实性体验上的异同,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旨在积累本土案例,获取本土化的真实性认知。研究发现:中国背包旅游者是能够辨识真假的后现代旅行者;中西方旅行者在建构真实性的建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学/科学性标准、感性/理性思维方式、移情想象式/道德伦理化的审美文化、旅行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浪漫化景观体验和现实性生活体验分野的原因;中西方旅行者对客观真实性的理解明显受文化背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肖帆 张梦 刘娜 施思 温俊杰
随着二次元流行文化的发展,以拍照还原、模仿扮演、体验虚拟的圣地巡礼日益成为“打破次元壁”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寻求现实与幻想融合的“超真实”体验是游客出游的关键动机,然而,游客如何获得这种真实性体验及其具体维度如何,学术界很少关注。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收集网络文本和半结构式访谈资料,识别出圣地巡礼游客真实性体验的结构维度,并进一步基于认证理论阐释了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实现路径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圣地巡礼游客真实性体验是一种多重真实,它通过不同认证方式实现和深化,即游客通过事实的认证、想象的认证、社会的认证和自我的认证,实现景观真实性、乌托邦真实性、部落真实性和自我真实性体验。该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对旅游真实性体验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优化游客三维与二维世界的“破壁”体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鲜荣 黄松山
该研究从东道主凝视的视角着重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中西方背包游客的不同认知,强调东道主在主客交往时及其对游客的认知有其自身观点,且该立场深受中西方文化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丽江为案例点,发现丽江当地居民认为背包旅游者群体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国内背包游客群体大多不被认同,更多情况下只被认为是在追随西方背包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上,西方背包游客相对强烈的探险意识以及对当地传统文化原真体验的追求令目的地居民肃然起敬,从而被认为是真正的背包旅游者。而国内背包游客在这两点上的表现常被当地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解佳 朱璇
"穷游"是中国旅游者创造的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本土概念。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助旅行形式,穷游受到了青年人的热捧和媒体的关注。通过对穷游者和背包客进行生活史访谈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文章探索了穷游者独特的自我认同和穷游兴起背后的社会原因。研究发现,穷游者多为中低收入阶层的青年,较长的旅行时间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尽量节约成本成为穷游者最好的选择。穷游者甚少在意旅行的休闲功能,而往往借助旅行反思自我,反思人生选择,他们的旅行可被视为吉登斯所言之"生活政治"的实践。文章指出,由中下收入阶层青年主导的穷游热既反映了社会文化价值日趋多元化,也反映了部分青年的生活危机和精神困惑。穷游的兴起也为在中国的语境下重思旅游的本质和移动的权利问题提供了生动案例。
关键词:
穷游 背包客 自我认同 生活史 生活政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师慧敏 赵丽君 黄松山
背包客有着独特的旅行方式和风格,且通过旅行来追寻自我并彰显自我,从而被普遍视为也自视为与其他游客群体不一样。然而,鲜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将背包客与其他游客群体(如大众游客)进行比较,以证实和凸显背包客与其他群体的"自我"是否不一样以及存在哪些差异。该研究基于核心自我评价概念,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背包客N=554,大众游客N=382),对中国背包客和大众游客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比较,以期深入理解中国背包客与大众游客在核心自我评价方面存在的异同。研究发现,与大众游客相比,背包客群体拥有更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包括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两个维度),但两个游客群体的神经质总体水平(情绪稳定性)无显著差异。上述研究发现丰富了对背包客自我的理论研究,并对目的地的管理与营销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昕怡 符肖 罗子渔 李志勇 张珊
背包客因独特的群体秩序,其身份建构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在福柯权力话语理论和女性主义视角下,运用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对中国女性背包客身份建构过程中的权力谈判进行了探究。研究揭示了3对围绕女性背包客身份建构的竞争话语:性别分化与性别平等、父权话语与新时代女性、传统女性气质与现代女性气质。文章认为,中国女性背包客的身份建构过程再现了现实社会规范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女性背包客经历了较为艰难的身份建构程序,实质反映了父权话语体系与现代女权意识间的博弈。中国女性背包客在话语冲突中不断抓取新的话语来反抗或协商社会主流话语对女性主体位置的定位,展现了积极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重新定位了自己女性背包客的身份。该研究试图回应女性旅游研究中的社会性别构建与女性旅游者“主体性存在”的问题,对揭示和推动旅游之于女性的深远“解放”意义具有裨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佩 王文宏 张蓁
文章梳理了流动性、认同与媒介研究等理论,搭建分析框架,选取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中为实现背包旅游而发起筹集资金的4个项目,对4名"背包客"在网络中的资料进行了文本分析,并选择了目标受众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兼顾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两方面内容。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签名档"的描述有力凸显了流动性所代表的自由、独立意义;网络媒体制造了流动的"真实感",为受众建立了视觉感知—共同在场—赋予意义的认同过程;网络跨越了地域、边界的限制,以"群体追梦"这种不受边界约束的基调进行情感呼吁,获得了被访者的高度认同。研究结论建议
关键词:
背包客 流动性 网络身份 认同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红罡 狄兰 吴浩存
通用技能也被称为通用能力,是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先天能力、后天能力和知识。旅游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通过旅游互动能改变旅游者的通用技能。本文研究背包旅游者通用技能变化以说明旅游互动与通用技能变化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访谈,结合因子分析,完善并验证背包者旅游互动模型,将背包者旅游互动分为与环境的互动和与人的互动两种,并进一步基于旅游互动行为的特点,通过因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本人群分成3类。
关键词:
背包旅游者 互动 通用技能 变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马耀峰 李天顺
通过对2005年9月西安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初步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现阶段,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主要受个人相关因素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传递受旅游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影响,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关键词:
背包客 旅游决策 环境感知因素 西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虹菲 吴佳 李苗
本文从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吸引物、附属产品及与包含典型文化特征的基础服务为出发点,以国外(欧美、澳洲为主)背包客市场为研究对象,以首都北京为案例采集地,对上述研究对象的旅游动机、满意度与过程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在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法,并运用统计软件和定性分析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同时,在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文化动机为主导的西方背包客类型划分,同时,运用I/P分析法进行的背包客满意度研究,也为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服务国外背包客市场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静 吴萍 齐先文
岳西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户外活动素有基础,但存在交通不便、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市场宣传弱等问题,因此可以扬长避短地发展乡村背包旅游。在深入分析背包客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岳西县乡村背包旅游市场进行合理定位,设计红色旅游、寻幽探险休闲旅游和禅修养生度假旅游三大类乡村背包旅游产品,并给出市场培育方面的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红霞 马耀峰
本文以西安和桂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洲际背包客旅华空间流动模式。从国际视角研究发现游客选择目的国的3种情况,从国际、国内视角研究发现洲际背包客旅华路线规律。研究结论对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指导意义,彰显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国际合作、国内合作的重要性。世界遗产级旅游产品对洲际背包客的强大吸引力不容忽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故事 生活体验 意义探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衍宇
"真实性"概念开始是在旅游研究领域中被研究,后来被引入到市场营销等研究领域。"真实性"按其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客观真实、建构真实、后现代真实和存在真实,体验营销中的体验则是让顾客感受真实性的手段或方法。按照顾客感受真实性的标准,将现行较为成功的体验营销中的体验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分别是感受产品真实性的体验营销、感受服务真实性的体验,以及消费者感受自我存在、生命真实的体验。
关键词:
体验营销 真实性 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小婷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博士生的读博旅程在时间加速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时间体验和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分别为:阈限过渡阶段的时间积累与失序、陷入加速循环阶段的时间规训与赶工、主动走出竞速漩涡的时间自由与增能。摒弃量化、加速和竞速的时间观,探寻个体与制度环境、时间结构的共鸣关系,重构博士生的学术时间观。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生活 时间体验 叙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