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1)
2023(2718)
2022(2168)
2021(2407)
2020(1786)
2019(4587)
2018(5064)
2017(7271)
2016(5316)
2015(5763)
2014(6091)
2013(4936)
2012(4410)
2011(4100)
2010(4453)
2009(3907)
2008(3868)
2007(3397)
2006(3411)
2005(3277)
作者
(10352)
(8614)
(8580)
(8515)
(5473)
(4137)
(4134)
(3588)
(3209)
(3174)
(2978)
(2868)
(2854)
(2840)
(2804)
(2801)
(2695)
(2557)
(2549)
(2548)
(2520)
(2189)
(2115)
(2094)
(2091)
(2031)
(1990)
(1833)
(1817)
(1749)
学科
教育(18729)
中国(10095)
(7966)
经济(7944)
教学(6751)
管理(6468)
理论(6322)
(5947)
(4808)
体制(4281)
(4145)
(4021)
企业(4021)
(4006)
(3872)
(3792)
(3586)
改革(3546)
发展(3461)
研究(3361)
(3339)
学法(3323)
教学法(3323)
思想(3219)
高等(3137)
政治(3118)
思想政治(2918)
政治教育(2918)
治教(2918)
德育(2898)
机构
大学(58722)
学院(54098)
教育(26616)
研究(25501)
(19068)
师范(19023)
师范大学(15981)
(14869)
(14793)
经济(14249)
中国(13156)
科学(13156)
(12582)
管理(12327)
职业(11842)
研究所(11191)
北京(10769)
(10723)
技术(10456)
教育学(10354)
(10012)
理学(9714)
中心(9551)
理学院(9468)
(9204)
管理学(9132)
管理学院(8980)
职业技术(8102)
(7979)
教育学院(7586)
基金
研究(30453)
项目(28373)
科学(23464)
教育(23455)
成果(16556)
基金(15869)
编号(15795)
社会(15758)
课题(14949)
社会科(14504)
社会科学(14502)
(13239)
(12702)
(12643)
(12391)
国家(12333)
规划(10337)
(9872)
科学基金(9549)
(9375)
项目编号(9206)
研究成果(9037)
(8621)
(8584)
阶段(8562)
年度(8484)
(8361)
重点(8214)
教育部(8046)
阶段性(7926)
期刊
教育(46953)
研究(32142)
中国(25453)
(20501)
经济(20501)
职业(11487)
技术(9006)
(8019)
技术教育(7493)
职业技术(7493)
职业技术教育(7493)
高等(5612)
大学(5470)
管理(5122)
学报(5108)
(4965)
金融(4965)
高等教育(4935)
(4922)
论坛(4922)
成人(4920)
成人教育(4920)
(4857)
科学(4648)
(4327)
比较(3891)
发展(3863)
(3863)
职教(3815)
财经(3582)
共检索到106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恰切与合理状态实现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改革都能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当的改革不仅不利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引发种种新的问题。在现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改革引发新问题现象十分普遍与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改革的性质、立场、方法的偏失。定位不准确、立场不鲜明、方法不得当是教育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规范、明确、理顺教育改革的定位、立场与方法,不仅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而且也是教育改革走出的误区的必然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谭建川  
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日本近年来的教育改革都是在不断深化的教育自治与分权中持续进行的。在这样的改革风潮中,以东京都和大阪府为代表的各自治体在地方首长的主导下,推出了不少引发争议的改革措施。这些都深刻地体现出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直践行新自由主义路线的教育改革现实。不过,无论是"地域主权改革",还是地方分权改革,都在教育领域形成了新的地方式集权,民众并没有真正拥有教育的选择权,而新保守主义的道德教化更是令人担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近日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中国青年报》1月9日)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2007年5月18日,中央银行同时采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毫无疑问,这一紧缩性政策组合直接针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间接影响资本市场泡沫。然而,当我们关注一项货币政策的宏观意义时,首先需要观察政策的微观激励意义,由此才可能真正分析货币政策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传递,并如何形成最终的政策效应。从这一角度看,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反而不是货币政策的紧缩性,而是利差收窄对居民和银行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局部改革的陷阱"是转型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范式。在早期的研究中,既得利益集团往往被视为局部改革的结果,容易成为改革的反对力量;但后期的研究证明,局部性改革存在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即获得继续改革的动力或者形成改革的阻力。在拓展的研究中,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来看,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并不是某种特定改革方式的结果,而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全面推进的改革,还是局部先行的改革,改革都必须建立在全民福利增进的基础上,并保持阶段性利益调整和体现社会公平的本质,否则,改革的陷阱就难以有效避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廷贵  
科斯的产权理论不适合中国的改革,因为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产权问题不是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相联系的产权问题,而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基于市场经济的产权关系其实就是信用关系,因此,在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即使企业存在代理人问题,公司治理也能保持较高的效率。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的产权关系,但无法走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旧路,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决定了改革必须着眼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将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改革的前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天国  
韩国在转型期的产业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部门与企业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结构改革,完成了经济转型。韩国作为从最贫穷国家发展成高收入国家的为数不多的案例,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供给面,调整资源配置机制,充分挖掘有效需求,为微观经济主题的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诚  
经济新常态不等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依旧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停滞是不同的。二是新常态是中央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作出的主动选择,不同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被动陷入。三是进入新常态的目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和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增速下滑是新常态的表象,实质上我国经济正在向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高度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理论透视和分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前出现的新问题,可以发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改革等不协调,是制约中国未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为指导,全面有序地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做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攻克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与风险,成功跨越"中等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面前有许多理论陷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思想再解放。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要深入思考国家为什么要直接拥有国有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国企改革可否选择“民营化”路径等理论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昉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潜在增长率自然下降,实际增长速度也开始降低,许多国家因而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并不必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必须能够正确认识发展阶段,靠挖掘改革红利提供生产率而不是依赖拉动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要提供全要素生产率就要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跃进  
不同资本—市场经济中的赢利能力是不同的 ,赢利能力较低的是国有资本 ,而赢利能力强的是非公有资本 ,在执行同股同权的公司制企业中 ,应当防止形成非效率资本支配效率资本的局面 ,从而影响产权多元化改革之后经营机制的转变。为此 ,本文提出 ,在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 ,应当坚持以效率资本为主导的原则 ,要正确理解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要求 ,要解放思想 ,对非公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应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让国有资本在公司制企业中搭其他类型资本的便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剑辉  
经过35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年均9%—10%的快速增长,至2014年,GDP总量达到63.6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突破。但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已呈现出原有增长动力显著减弱的态势,如若应对不力,在相当程度上将面临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制度体制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陷阱"、"国际收支失衡陷阱"和"生态陷阱"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挑战,亟需加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