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6)
2023(3244)
2022(2597)
2021(2796)
2020(2151)
2019(5304)
2018(5710)
2017(8595)
2016(6049)
2015(6723)
2014(7123)
2013(5900)
2012(5382)
2011(4886)
2010(5187)
2009(4479)
2008(4542)
2007(4020)
2006(3861)
2005(3702)
作者
(12151)
(9935)
(9877)
(9787)
(6422)
(4817)
(4767)
(4122)
(3755)
(3728)
(3485)
(3352)
(3267)
(3235)
(3201)
(3181)
(3128)
(2957)
(2929)
(2906)
(2902)
(2546)
(2439)
(2425)
(2382)
(2316)
(2306)
(2109)
(2107)
(2045)
学科
教育(20261)
中国(11416)
(9681)
经济(9658)
理论(8076)
管理(7245)
教学(7211)
(5981)
(5260)
企业(5260)
(4902)
(4481)
(4350)
研究(4347)
体制(4311)
思想(4138)
政治(4057)
(3985)
思想政治(3837)
政治教育(3837)
治教(3837)
(3819)
业经(3810)
德育(3801)
文化(3703)
改革(3687)
发展(3668)
(3606)
学法(3585)
教学法(3585)
机构
大学(68151)
学院(63292)
教育(29145)
研究(28297)
(22176)
师范(22125)
师范大学(18474)
(17078)
(16335)
经济(15608)
管理(15141)
科学(14977)
中国(14549)
(13807)
职业(13358)
(12400)
研究所(12306)
北京(12296)
理学(12061)
技术(11788)
理学院(11735)
管理学(11339)
教育学(11273)
管理学院(11142)
(10903)
中心(10820)
(10126)
(9398)
职业技术(9146)
教育学院(8282)
基金
研究(36109)
项目(34332)
科学(28165)
教育(26356)
基金(19431)
成果(19346)
社会(19179)
编号(18560)
社会科(17695)
社会科学(17693)
课题(17064)
(15388)
(15252)
(15104)
(14999)
国家(14999)
规划(12041)
科学基金(11781)
(11193)
项目编号(10989)
(10698)
研究成果(10513)
(9835)
(9799)
阶段(9770)
年度(9673)
(9642)
重点(9607)
(9266)
教育部(9222)
期刊
教育(51810)
研究(35671)
中国(28133)
(23292)
经济(23292)
职业(12763)
技术(10164)
(8629)
技术教育(8489)
职业技术(8489)
职业技术教育(8489)
大学(7022)
学报(6838)
高等(6404)
管理(6276)
科学(6113)
(5876)
论坛(5876)
(5681)
高等教育(5640)
(5396)
成人(5250)
成人教育(5250)
(5059)
金融(5059)
发展(4640)
(4640)
学学(4387)
图书(4234)
比较(4229)
共检索到12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盛冰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美国的学校教育改革经历了传统意义上的改革、校本管理、磁石学校、学券制、特许学校等多种形式 ,契约学校是当前的制度以及前面所施行策略的“混合物”。合同制使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晰 ,并试图打破多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中的民主控制制度 ;它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管理的基本单元 ,一个真正的组织和共同体 ;它强调学校的绩效责任 ,促使学校自主发展 ,以满足公众的日益多样化需求。总之 ,合同制被认为是为公立学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凤玲  
“终身教育概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1]。目前终身教育的思想已被各国普遍接受 ,并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及指导原则 [2]。澳门在1988年提出教育改革 ,并於1991年颁布非高等教育范围的《澳门教育制度》法律 ,进行教育改革。为使澳门的教育改革能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 ,必须积极地研究、分析各地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政策 ,借鉴他人经验 ,并结合澳门的情况 ,不断对澳门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及调整。澳门学校教育改革应通过一系列的终身学习化工程进行 ,包括终身教育化的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的改革、学生应用资讯科技的能力以及学生掌握外语的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洋  
文章分析了美国教育家约翰·I.古德莱德有关学校教育改革的思想,介绍了古德莱德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古德莱德对美国"政治性"学校教育改革的剖析,阐释了美国历史上多次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全面的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教育——教室与课堂、平等的教育——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的角色与专业性——教师与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古德莱德对学校"语法法则"的诠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派纳对美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有诸多的批评:它是在对其公民进行错误的教育,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商业思维"式的改革,仍然把学校当成医治社会疾病的良药。他认为教育改革其实是社会政治危机的转移,教师被当作了替罪羊。他建议在受右翼反动分子和迷恋商业的政客们折磨的教育梦魇中,教师们应该培养自我反思的和跨学科的能力。研究者应该意识到课程是"复杂的会话";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是顾问和合作者的关系。课程研究者应该反对学术职业主义,做一个私人公共知识分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佐藤学  田辉  
全球化引发了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的转型,以产业社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官僚主义统治和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持下的日本教育改革,以一种新的竞争态势使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陷入危机。日本的教育改革不是仅仅依靠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来推进,更多地是依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将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不断发展。因此,日本的教育改革要批判地吸收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提倡以“民主主义”与“公共性”原理为基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理念,并通过建立学校之间的联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有效地组织并支持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鲁林岳  
21世纪的许多中国人都憧憬着这样的一个梦想——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民族与国家的复兴靠的是人才,没有人才辈出的时代,民族何以复兴?杰出人才源之于教育,教育不能培养杰出人才,民族何以实现复兴之梦。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推论,以振兴民族和国家为终身志责的钱学森先生才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种"世纪之问"。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家族乃至个人所承载的使命和职责可谓莫大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吉华  
本文根据笔者和其他研究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予以分析,并提出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的培育,构建地方性校本课程,加强学校与地方社区的联系等教育变革的思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友谊  林静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涉及种族、族群、性别、阶层、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深入,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逐渐出现,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尝试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误解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蕴与维度澄清对其的误解。基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从学校变革整体图景的勾画、革新性课程变革的实施、文化敏感性教学的开展等层面探讨学校变革的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葛金国  
新世纪,中国教育进入历史新时期。随着背景演进和利益分化,教育领域中各种问题凸显。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对此人们常常想到"体制改革",而在一些人那里出现了极端主义对待改革的倾向。其实,"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更为需要的是"文化视野",而这也是既往教育改革所缺乏的。"文化视野"把握多元价值,强调兼容兼顾。以文化视野审视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极教育研究之"高明",而道实践运作之"中庸",从思想行动两方面双管齐下,多元整合,文而化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恰切与合理状态实现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改革都能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当的改革不仅不利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引发种种新的问题。在现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改革引发新问题现象十分普遍与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改革的性质、立场、方法的偏失。定位不准确、立场不鲜明、方法不得当是教育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规范、明确、理顺教育改革的定位、立场与方法,不仅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而且也是教育改革走出的误区的必然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敏  
作为美国第三大学区的芝加哥公立学校曾经是全美最差,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业成就,改善了教师素质,升级了学区管理系统还优化了学区内学校的整体结构,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颗明星。随着前CEO阿恩.邓肯入主美国教育部,"芝加哥经验"正成为其工作的基石。回顾与分析近十年来芝加哥公立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助于了解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发展动向,其中许多扎实有效的举措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庞红卫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梦想充满了期待,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慕课"狂潮与"翻转课堂"洪流似乎更让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已撬动学校教育的坚固堡垒,学校教育的变革指日可待。但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似乎并未对学校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但没有取代学校、教室、课本与教师,也未深刻地改变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并没有也不会必然地带来教育变革。因此,要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揭开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迷雾,必须从根本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信息技术真的改变了学校教育吗?信息技术能否改变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学校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