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8)
2023(5006)
2022(3899)
2021(4008)
2020(2843)
2019(6793)
2018(7035)
2017(11118)
2016(7254)
2015(7963)
2014(8280)
2013(6989)
2012(6269)
2011(5650)
2010(5835)
2009(5159)
2008(5121)
2007(4532)
2006(4254)
2005(3979)
作者
(15325)
(12755)
(12584)
(12457)
(8076)
(6019)
(5988)
(5095)
(4736)
(4661)
(4379)
(4322)
(4129)
(4001)
(3989)
(3980)
(3895)
(3735)
(3722)
(3684)
(3494)
(3178)
(3048)
(2986)
(2975)
(2938)
(2897)
(2765)
(2623)
(2554)
学科
教育(20322)
(14943)
经济(14918)
中国(12738)
管理(10621)
理论(8633)
(7893)
教学(7586)
(7584)
企业(7584)
(7049)
(6216)
业经(6126)
(5629)
(5048)
(4990)
体制(4788)
发展(4684)
研究(4602)
(4562)
(4475)
思想(4360)
政治(4291)
思想政治(4039)
政治教育(4039)
治教(4039)
(4024)
地方(4017)
德育(3989)
学法(3862)
机构
大学(83194)
学院(80959)
研究(33426)
教育(28715)
(23511)
师范(23435)
(23091)
经济(22206)
管理(21500)
(19810)
师范大学(19294)
中国(18998)
科学(18093)
理学(17515)
理学院(17169)
管理学(16688)
管理学院(16475)
(16025)
职业(15128)
(14894)
研究所(14316)
(13971)
北京(13858)
技术(13766)
中心(13343)
(12344)
(11568)
教育学(11174)
职业技术(10386)
财经(9601)
基金
项目(47106)
研究(46484)
科学(38116)
教育(30047)
基金(28111)
社会(26071)
社会科(24208)
社会科学(24204)
编号(23077)
(22851)
成果(22650)
国家(22389)
(20734)
课题(20030)
(19217)
科学基金(18110)
(18036)
规划(14407)
项目编号(13710)
基金项目(13440)
(13368)
(13278)
(12483)
重点(12416)
研究成果(12172)
(11965)
(11908)
阶段(11877)
(11817)
年度(11318)
期刊
教育(51388)
研究(39320)
(32479)
经济(32479)
中国(30751)
职业(13022)
技术(11053)
(10671)
(9146)
学报(9123)
大学(8842)
管理(8560)
技术教育(8411)
职业技术(8411)
职业技术教育(8411)
科学(8310)
(6946)
金融(6946)
高等(6471)
(6432)
论坛(6432)
学学(6282)
农业(5940)
(5743)
业经(5736)
高等教育(5620)
成人(5602)
成人教育(5602)
财经(4974)
图书(4707)
共检索到145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鲁林岳  
21世纪的许多中国人都憧憬着这样的一个梦想——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民族与国家的复兴靠的是人才,没有人才辈出的时代,民族何以复兴?杰出人才源之于教育,教育不能培养杰出人才,民族何以实现复兴之梦。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推论,以振兴民族和国家为终身志责的钱学森先生才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种"世纪之问"。教育对于国家、民族、家族乃至个人所承载的使命和职责可谓莫大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祝怀新  
变革文化是学校组织内在的精神力量或意义体系,是学校变革能够发生与维持的基础。学校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承担主体之一,然而部分学校参与教育改革的态度并不积极,缺乏变革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学校变革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是进取、创新。学校变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发现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变革——管理变革"几个阶段,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承担各自的职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吴桂翎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以回归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需要,编排"适需"、"适用"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学材"而非"教材"为中心,采用独特有效的教材编写,采用"面+线+点"三位一体的教学组织设计,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葛金国  
新世纪,中国教育进入历史新时期。随着背景演进和利益分化,教育领域中各种问题凸显。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对此人们常常想到"体制改革",而在一些人那里出现了极端主义对待改革的倾向。其实,"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更为需要的是"文化视野",而这也是既往教育改革所缺乏的。"文化视野"把握多元价值,强调兼容兼顾。以文化视野审视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极教育研究之"高明",而道实践运作之"中庸",从思想行动两方面双管齐下,多元整合,文而化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恰切与合理状态实现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改革都能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当的改革不仅不利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引发种种新的问题。在现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由改革引发新问题现象十分普遍与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改革的性质、立场、方法的偏失。定位不准确、立场不鲜明、方法不得当是教育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规范、明确、理顺教育改革的定位、立场与方法,不仅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而且也是教育改革走出的误区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丹  马健生  
教育基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具有基本理论素养的人作为智囊团参与教育改革过程来实现。目前智囊团在参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主体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支持力和影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理论研究者对改革决策者的依附及改革决策者对理论研究者的忽视。具有教育基本理论素养的人能否真正被吸取到智囊团参与教育改革,关系到教育基本理论能否对教育改革发挥应有作用。智囊团可以通过"实践型研究者"生成的过程来参与教育改革,进而发挥教育基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涛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人教育改革面临机遇与挑战。从现有成人教育改革看,其管理理念滞后、培养目标偏狭、教学模式落后、教育内容陈旧。为消解其改革中的运行障碍,应革新其管理理念、扩宽其培养目标、创新其教学模式及丰富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才是可行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兵   刘培琪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普遍化应用,对我国经济形态、产业结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也对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财经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财经人才的培养主体,亟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财经学科专业,构建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新财经的提出背景及新财经的内涵特征,提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改革路径。具体而言,新财经人才应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新财经教育改革应树立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和面向未来国际竞争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财经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和新兴财经学科专业建设同步的教育结构,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合作、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国际化合作的教育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兵   刘培琪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普遍化应用,对我国经济形态、产业结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也对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财经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财经人才的培养主体,亟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财经学科专业,构建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新财经的提出背景及新财经的内涵特征,提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改革路径。具体而言,新财经人才应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新财经教育改革应树立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和面向未来国际竞争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财经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和新兴财经学科专业建设同步的教育结构,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合作、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国际化合作的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素菊  
本文总结了30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包括:由政府推动的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依市场逻辑进行的教育改革、由公民社会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美国基础教育中混合教育权力模式、混合教育制度安排、法律至上原则等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邢明军   柳天恩   李丽洁  
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教育部“四新”建设要求在财经教育领域的新实践和新拓展,是新时代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财经教育改革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采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五维规格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素质新财经人才。为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走深走实,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办学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等八个方面入手,构建中国特色财经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爱民  
新时期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改革从被动到主动,教育咨询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重视数量到注重质量,并着手建立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三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融合,科研人才培养与国家科技水平提升融为一体;四是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密切结合,政府成为推动产学合作的重要力量;五是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晓辉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在总结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厘清教育改革发展动力机制,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形成合力、完善配套设施等途径,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