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9)
- 2023(13493)
- 2022(11777)
- 2021(11485)
- 2020(9600)
- 2019(22501)
- 2018(22677)
- 2017(43207)
- 2016(23645)
- 2015(26814)
- 2014(26748)
- 2013(26398)
- 2012(24397)
- 2011(22078)
- 2010(22009)
- 2009(20262)
- 2008(20004)
- 2007(17446)
- 2006(15525)
- 2005(13871)
- 学科
- 济(95609)
- 经济(95484)
- 管理(64658)
- 业(60550)
- 企(49783)
- 企业(49783)
- 方法(44044)
- 数学(38333)
- 数学方法(37882)
- 中国(28642)
- 农(25293)
- 财(22943)
- 学(20407)
- 制(20149)
- 业经(20108)
- 贸(19652)
- 贸易(19643)
- 易(19136)
- 地方(16938)
- 农业(16567)
- 理论(15876)
- 银(15368)
- 银行(15323)
- 和(15078)
- 行(14718)
- 融(14703)
- 金融(14702)
- 体(14282)
- 环境(13647)
- 教育(13405)
- 机构
- 大学(337794)
- 学院(331390)
- 济(137667)
- 经济(134841)
- 管理(129396)
- 研究(118393)
- 理学(111669)
- 理学院(110356)
- 管理学(108406)
- 管理学院(107812)
- 中国(89284)
- 京(74013)
- 科学(71910)
- 财(62466)
- 所(60178)
- 研究所(54751)
- 中心(51868)
- 农(51850)
- 财经(49796)
- 北京(48014)
- 业大(47657)
- 江(47011)
- 范(45644)
- 经(45539)
- 师范(45268)
- 院(42679)
- 经济学(41903)
- 农业(40461)
- 州(37984)
- 经济学院(37617)
- 基金
- 项目(222751)
- 科学(175073)
- 研究(164008)
- 基金(162787)
- 家(142060)
- 国家(140894)
- 科学基金(120142)
- 社会(103374)
- 社会科(97877)
- 社会科学(97850)
- 基金项目(85722)
- 省(82841)
- 自然(77429)
- 自然科(75663)
- 自然科学(75645)
- 教育(75554)
- 自然科学基金(74294)
- 划(71249)
- 资助(68152)
- 编号(66100)
- 成果(55405)
- 部(50547)
- 重点(49525)
- 发(46633)
- 课题(45740)
- 创(45407)
- 教育部(43576)
- 国家社会(42889)
- 创新(42381)
- 大学(42364)
- 期刊
- 济(151506)
- 经济(151506)
- 研究(104591)
- 中国(67779)
- 学报(53025)
- 科学(49380)
- 管理(48525)
- 农(47428)
- 财(45684)
- 教育(41495)
- 大学(40558)
- 学学(37572)
- 农业(33014)
- 融(28957)
- 金融(28957)
- 技术(28137)
- 财经(24825)
- 经济研究(24765)
- 业经(22107)
- 经(21313)
- 问题(19620)
- 图书(18712)
- 业(17574)
- 贸(17217)
- 理论(16696)
- 世界(16091)
- 技术经济(15936)
- 国际(15644)
- 科技(15274)
- 实践(14981)
共检索到499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延园 王甫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了员工类型、需求和期望的多元化。建立顺畅高效的制度机制,识别、代表、协调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劳动争议的内容、范围、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目前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 工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常凯
劳动关系的一般定义可以界定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所谓个别劳动关系、集体或团体劳动关系、社会劳动关系或产业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既是一种互相联系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述磊 戚聿东 刘翠花 李建奇
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形态由工业劳动、服务劳动、信息劳动向数字劳动演进。数字生产方式加速推动人机关系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简单操作、密切协作、深度交互模式,逐渐向数字经济时代柔性融合模式演进,机器的态势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人机依赖性日益增强。人机融合重构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涉及劳动关系系统中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等全主体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在人机融合模式下,劳动关系发展面临新趋势,包括人职匹配趋于精准化、共生化,雇佣关系趋于灵活化、合作化,办公场所趋于移动化、线上化,劳动过程趋于原子化、碎片化,工作时间趋于弹性化、自由化,报酬支付趋于创客化、长期化,管控模式趋于扁平化、网络化,治理体系趋于多元化、柔性化。为加速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市场层面应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劳动者工作新模式;企业应加快组织变革进程,推动企业组织转向扁平化网状架构;个体应适应新环境、强化新技能、激活新思想、创造新话语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法律体系和制度改革,灵活运用数字生态利益相关者力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形态 人机关系 劳动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兆萍
社会转型使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渴望工作安全性、期望获得工作权力、追求工作自主性、看重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根据科层结构政策变迁模型,劳动就业政策的变迁始于人们工作价值观的改变。由此,文章认为未来我国劳动就业政策改革应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实施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就业战略,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就业政策模式,通过利益表达与利益均衡优化政策制定路径,以适应人们变化的工作价值观,避免社会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
工作价值观 就业质量 政策变迁 政策趋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过程的数字化演化是技术形式演化与社会组织形式演化的统一,其在技术形式上表现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变革,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则表现为技术形式数字化影响下,劳动方式的数字化演变。数字化条件下,随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直接劳动过程的不断分离,劳动方式的演变在不同产业部门间出现了分化。数据要素生产中的劳动方式演化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方式趋于分散化和网络化;数字内容产业和“零工经济”等新业态的劳动组织方式则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数字化条件下,劳动方式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的演化趋势,增强了劳动者对资本的依附性,同时亦使数字化条件下的价值增殖过程呈现出复杂性、非线性和隐秘性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延园
一、劳动争议现状分析和考察 1.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的数量及成功处理争议数量逐年减少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先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经调解不成,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选择直接向仲裁委员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冬京 王军荣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应借鉴国外的司法ADR制度,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重构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关系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欧
本文认为,由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近年大量增加以及这类劳动争议所显示出的特定性质,我国应按照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指导目标,完善相应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制度,并从根本上规范外国人的就业制度。
关键词:
在华外国劳动者 劳动争议 劳动权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