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8)
2023(2887)
2022(2392)
2021(2479)
2020(2041)
2019(4799)
2018(5346)
2017(8878)
2016(5420)
2015(6100)
2014(6225)
2013(5643)
2012(5315)
2011(4844)
2010(5112)
2009(5029)
2008(5255)
2007(4784)
2006(4538)
2005(4281)
作者
(14405)
(12152)
(12067)
(11837)
(7775)
(5968)
(5636)
(4727)
(4647)
(4507)
(4219)
(4094)
(3971)
(3940)
(3897)
(3695)
(3692)
(3611)
(3579)
(3486)
(3302)
(3027)
(2987)
(2859)
(2826)
(2815)
(2759)
(2679)
(2550)
(2486)
学科
(16401)
经济(16365)
管理(13145)
(10279)
(9672)
企业(9672)
(8087)
(6284)
中国(5803)
(5488)
体制(5377)
方法(5001)
(4847)
教学(4806)
理论(4627)
教育(4610)
业经(4365)
(4355)
(4062)
银行(4056)
(3917)
(3810)
金融(3810)
数学(3775)
(3670)
数学方法(3588)
税收(3507)
(3470)
(3156)
制度(3153)
机构
大学(71511)
学院(70080)
研究(27692)
(24051)
经济(23283)
管理(21274)
中国(20877)
理学(17154)
科学(17019)
理学院(16854)
(16804)
管理学(16267)
管理学院(16119)
(14766)
(14633)
(14196)
师范(14079)
研究所(13009)
(12796)
教育(12694)
中心(12349)
(11832)
北京(11386)
师范大学(11317)
(9949)
财经(9914)
(9784)
技术(9610)
(9489)
业大(9010)
基金
项目(38474)
研究(31272)
科学(29439)
基金(25156)
(21859)
国家(21587)
科学基金(17483)
社会(17253)
教育(17203)
社会科(16107)
社会科学(16101)
(15367)
成果(14104)
编号(14095)
(13599)
基金项目(12358)
课题(11303)
资助(10791)
自然(10471)
自然科(10220)
自然科学(10217)
自然科学基金(10014)
(9575)
重点(9287)
(8886)
(8743)
项目编号(8478)
(8268)
规划(8012)
大学(7898)
期刊
(34808)
经济(34808)
研究(27638)
中国(23513)
教育(22289)
(12419)
学报(11883)
(11563)
科学(10097)
管理(10067)
大学(9403)
学学(8258)
(8250)
金融(8250)
技术(7544)
农业(7297)
财经(5696)
职业(5225)
(5033)
经济研究(4956)
业经(4810)
图书(4225)
问题(4146)
(3914)
论坛(3914)
(3800)
(3696)
(3675)
改革(3653)
(3653)
共检索到127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茂森  曹丹丹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凸显积极真实的教师自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教师作为执行者的复杂情结、个人话语明显乏力以及自我批判意识严重不足,遮蔽了教师自我的存在性价值和意义。为此,从教师自我的道德意义出发,自觉地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积极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并形成一种自我负责的专业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实现教师自我的意识觉醒与内在超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周欣茹  
道德自我是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前提,是道德完善的出发点,因而师德发展应表现为教师道德自我的建构过程。教师道德自我是开放和发展的自我,在他律与自律的共同作用中发展,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道德风貌。然而,长期以来师德建设重视规范性师德,导致教师道德自我被遮蔽,师德建构抽离生命历程,缺失内生动力,个体合理需求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回归实践,在行动中发现教师道德自我;重建规范,在互动中导引教师道德自我;直面问题,在探究中提升教师道德自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 ,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 ,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 ,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 ,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 ,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远岳  
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由于课程知识的过程性存在、学习主体的复杂性、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及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使得学习具有过程属性,学习的过程价值表现为其生成性与发展性。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属性,使得知识学习对象化、教学过程流程化、学习结果单一化,为彰显学习的过程属性,实现学习的过程价值,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用过程思维、复杂思维和关系思维来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价值,丰富学习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远岳  
在个体的学习活动中,由于课程知识的过程性存在、学习主体的复杂性、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及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使得学习具有过程属性,学习的过程价值表现为其生成性与发展性。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属性,使得知识学习对象化、教学过程流程化、学习结果单一化,为彰显学习的过程属性,实现学习的过程价值,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用过程思维、复杂思维和关系思维来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价值,丰富学习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文辉  
"有效教学"脱胎之时便饱含着强烈的工具理性基质,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愈益呈现出阻抑智慧、束缚个性的病态,导致对有效教学的虚假注释。生成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现代教学从标准化大规模量的扩张到多样化个性的张扬这一变革脉络,把对有效教学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立体性动态建构,并对教学中人的生存样态怀揣深切关怀,这是对有效教学认识视角的转换和伦理使命的升华,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产业竞争在本质上是创新驱动的过程,作为产业分析核心工具的"五力模型"因其静态性而必然遮蔽由创新引致的产业演变。"五力模型"以产业竞争的本质固定、市场界域一定、产品与服务范畴既定为前提,而创新却能够将其改变、甚至颠覆。"五力模型"内含产业边界明晰的假设,而创新则使产业边界模糊化。完全以简单的产业分析作为战略规划的基础,不仅将局限产业未来的发展,更会妨碍创新机会的识别和捕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舒远招  
精神文化消费与人文精神的遮蔽舒远招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正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相对应的概念.精神消费的对象是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消费的过程,是主体(人)的精神需要通过"消费"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过程。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根本区别,在于消费对象、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天航  
通过回顾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曾发生过多次社会公众阻抗职业本科教育的舆情事件,这些舆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这几次舆情分析,可知社会公众在与职业本科教育交往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信任关系,致使职业本科教育在社会信任方面陷入危机。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拟态环境”的失真带来“舆论审判”,“符号暴力”的笼罩形塑“集体记忆”,“职业获得”的追求强化“分类机制”,“路径依赖”的持续带来“质量危机”。为化解职业本科教育社会信任危机,可通过“去后真相”杜绝“舆论审判”发生,统筹“三教”协同突破“集体记忆”迷思,革新“社会形态”摆脱“分类机制”宰制,实施“质量攻关”走出“质量危机”困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曹文  
塑料薄膜遮蔽防尘法曹文(新疆石河子市图书馆832000)如何尽力做好图书文献的保护,不断提高保管质量,延长藏书使用寿命是各个图书馆都很重视的问题。书刊保护除要下力气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霉、防鼠、防虫等工作之外,防止积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定华  
叶舟的诗歌因其熔铸了昂扬热烈的青春气质、直抵词根的先锋精神、浑厚深湛的文化力量而观感独特,魅力突出。这样的创作对个体的人寄寓了别样的关怀,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值得当今诗坛借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铭锐   闫志明   张昕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解,往往从外在客观立场来评判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容易遮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观意图,带来管理主义倾向和控制式干预手段,产生标签化效应,引发一系列干预困境。对青少年充分的人文理解是纾解干预困境的关键。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视域分析发现,人文理解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网络行为主观意义的追寻、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无限可能的尊重以及与青少年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为实现人文理解的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相关研究理应:研究视角由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研究关系由“我—它”关系转向“我—你”关系,研究重点由原因分析转向意义诠释;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实践理应:干预视角由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干预重心由技术隔离转向关系建构,干预方法由说服教育转向自我叙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褚华丽  
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目前仍未对双重特殊儿童的鉴别及干预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儿童由于未被客观认识和鉴别而难以得到合适的教育。国外对双重特殊儿童的鉴别主要有智力测验、行为特征、能力成就差异等模式,而遮蔽效应一直是鉴别过程中最大的瓶颈,近些年综合鉴别与过程性干预方法的相结合将是一个新趋势。国外双重特殊儿童鉴别上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启示:正确认识双重特殊儿童,积极发现学生多样化的特点;积极推动双重特殊儿童的鉴别,在追踪干预中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辰梅  
时间"深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对时间的主体性占有和使用是自我认同建立的基本条件。然而,伴随社会与教育的变革,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时间困境。在种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沦为"失去自我的‘被动性时间’"、"失去连续性的‘无指向时间’"和"失去意义的‘平庸时间’",这样的时间性存在令教师的自我认同深陷危机之中。为此,就需要在时间维度上重建教师的自我认同,需要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师拥有"自由的时间",从主体层面使教师获得"自主的时间",从存在意义维度使教师享有"存在的时间"。从而,使教师的自我认同能够在时间性上得到基本而深刻的确立,获得完整的自我存在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