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3)
2023(6353)
2022(5359)
2021(4773)
2020(4014)
2019(8418)
2018(8078)
2017(14812)
2016(8244)
2015(8788)
2014(8381)
2013(8294)
2012(7517)
2011(6667)
2010(6702)
2009(5918)
2008(5730)
2007(5056)
2006(4304)
2005(3584)
作者
(27105)
(22737)
(22550)
(20958)
(14127)
(11097)
(9877)
(9005)
(8596)
(7796)
(7747)
(7374)
(7288)
(7233)
(7033)
(6976)
(6873)
(6802)
(6523)
(6407)
(5976)
(5580)
(5317)
(5253)
(5081)
(4961)
(4898)
(4855)
(4697)
(4614)
学科
(29109)
经济(29074)
管理(24165)
(23651)
(18391)
企业(18391)
方法(13952)
数学(12623)
数学方法(12502)
(9604)
(9110)
中国(7686)
(7486)
贸易(7482)
(7298)
业经(6962)
(6699)
农业(6610)
(6251)
(5821)
财务(5811)
财务管理(5805)
企业财务(5526)
技术(5473)
(5106)
银行(5068)
环境(4990)
地方(4926)
(4734)
(4621)
机构
大学(117239)
学院(116405)
(45813)
经济(44960)
管理(43690)
研究(42098)
理学(38867)
理学院(38372)
管理学(37564)
管理学院(37371)
(32141)
中国(30713)
科学(29377)
农业(25954)
业大(25410)
(24335)
(22839)
研究所(21356)
(19507)
中心(19414)
农业大学(17432)
(16823)
财经(16104)
(15066)
(14875)
(14867)
北京(14738)
科学院(14027)
(13880)
经济学(13862)
基金
项目(87578)
科学(67730)
基金(64860)
(61222)
国家(60734)
研究(54881)
科学基金(50086)
社会(35951)
自然(35532)
基金项目(34922)
自然科(34753)
自然科学(34738)
(34163)
自然科学基金(34163)
社会科(34156)
社会科学(34141)
(30217)
资助(25393)
教育(24494)
重点(20210)
计划(19750)
编号(19377)
(18789)
(18651)
(18356)
科研(17802)
创新(17540)
科技(17435)
(17348)
国家社会(15533)
期刊
(44876)
经济(44876)
学报(29630)
(28548)
研究(28035)
科学(23444)
中国(21736)
大学(20797)
学学(20278)
农业(18980)
(14886)
管理(14470)
(10808)
(9555)
金融(9555)
业大(9062)
经济研究(7873)
农业大学(7817)
(7804)
业经(7739)
财经(7685)
技术(7482)
教育(7340)
科技(6886)
(6557)
问题(6246)
中国农业(5990)
商业(5563)
林业(5426)
资源(5398)
共检索到161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阿宁  高聚林  管建慧  王志刚  
为了进一步评价基于SPAD值的冬小麦变量施肥算法的可行性,从冬小麦的开花期到成熟期,分别对变量施肥处理和传统施肥处理的冬小麦,进行冠层OSAVI值、SPAD值、LAI值、消光系数和产量的测定及计算。结果表明,开花后,变量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LAI值有良好的影响,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较低的消光系数,旗叶SPAD值具有明显优势,并且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所降低;同时变量施肥处理冬小麦的冠层光谱指数优势也非常明显,说明变量施肥处理不但保证了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保证了群体结构的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欧俊梅  王治斌  范其新  李生荣  周强  陶军  杜小英  
对不同类型的高产品种灌浆期灌层结构光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层结构与产量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高产品种在开花期也就是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LAI)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叶倾角(MFIA)总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少;叶片分布(LD)灌浆前期单位面积上叶片分布最多;透光系数(TR)随着灌浆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消光系数(K)在灌浆期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小麦高产育种中提高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适当降低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对小麦高产和超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世伟  潘存德  张翠芳  李星  郭佳欢  
【目的】为明确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枣树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以不同栽植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间作巷道内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饱和、非饱和和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及其影响因子的时节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枣麦间作系统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关键因子。【结果】太阳高度角、枣树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Tr)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冠幅和树高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和枣树株行距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枣树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株行距和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结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太阳高度角、枣树栽植株行距和枣树透光率是影响间作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大小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朱波  
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用筒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表层和深层不同施肥供水组合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地上部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层施肥+表层供水(CK)相比,①整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3)和整层施肥+表层供水组合处理(T1)的土壤上层(0~90 cm)根系生物量都没有显著变化,深层(90~150 cm)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97.3%,57.0%,产量分别增加了46.0%,27.0%,生长后期,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②表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2)的土壤上层(0~90 c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京涛  姜雯  张玉梅  刘树堂  林琪  
利用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一定量的氮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小麦根系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小麦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了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益望  刘文兆  王俊  杨玉玲  
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均能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的增长,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均为:单施氮肥处理(N)高于不施肥处理(CK),氮磷配施处理(NP)显著高于CK和N处理,三个有机肥处理(M、NM和NPM)均较高。不同施肥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影响显著,NPM处理的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期均最高;其次分别为NM处理和NP处理,而M处理在前期较高,后期下降较快,N和CK处理均较低。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NPM>NM>M>NP>N>CK,不同施肥均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产量为341~4388kg/hm2),除M和NM处理,其他处理均有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静  王迎春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肖碧林  
【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水清  黄绍敏  郭斗斗  
为了探讨长期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冬小麦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以连续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与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方面比化肥更具优势;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呈缓慢增加趋势;施肥到一定阶段后,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秸秆还田,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稳定在80,60,20,3 mg/kg左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素娟  熊欢  邹锋  吕文君  李广会  谢鹏  彭晶晶  
采用WinsCanopy 2006a冠层分析仪测定燕山地区迁西县23个典型的板栗园115棵板栗树的冠层光辐射参数,通过计算获得光合有效辐射(PAR)透过率与消光系数K,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LI-3000C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指数(LAIdi),与冠层分析仪提供的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LAIin)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1)板栗冠层光辐射参数中,林隙分数、开度和叶面积指数与冠下总辐射和定点因子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树体间差异较大,表明林隙分数、开度、叶面积指数对板栗冠层光截获能力影响较大,而平均叶倾角与冠层光辐射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2)叶面积指数LAI(Ellips)-Lin与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王维  丁瑞霞  聂俊峰  李永平  
【目的】探索免耕/深松隔年轮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传统翻耕3种耕作处理,在宁南旱区进行连续4年定位试验,2010年测定小麦花后土壤水分、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对照),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的0—200 cm土壤贮水量平均分别增加15.24%、23.45%(P<0.05);旗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2.78%、8.89%和25.20%(P<0.05)、11.19%;旗叶日均净光合速率(Pn)平均分别提高1.55和1.68μmol.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阿宁  黄文江  赵春江  刘克礼  刘良云  王纪华  
【目的】由适时获得的高光谱数据代替传统繁琐的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数据来进行变量施肥,实现冬小麦高产优质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其施肥效应。【结果】变量施肥之后两种氮肥处理在敏感波段670nm和760~900nm处反射率差异明显,而670nm和760~900nm是氮素和冠层的敏感波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文俊  张富仓  李志军  李万春  薛冯定  索岩松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的水肥高效利用和最优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偃2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返青期轻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重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它生育期不胁迫和全生育期不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70%~85%)3个水分处理,以及N1P1(纯氮0.1g/kg,P2O50.05g/kg)、N2P2(纯氮0.2g/kg,P2O50.1g/kg)和N3P3(纯氮0.3g/kg,P2O50.15g/kg)3个氮磷肥水平,研究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以及不同氮磷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黄文江  朱小茜  刘良云  黄义德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子炜  郭小平  赵廷宁  代巍  
为了揭示不同径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群落内光辐射状况,以北京市妙峰山实验林场内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 For Canopy Analysis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实测了5种不同径阶的油松林群落内光辐射特征及冠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松林内光辐射随胸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为14.64~22.43 MJ.m-2.d-1,平均约占冠上总辐射的64.59%。林分开阔度为24.91%~43.77%,并且不同径阶群落之间有明显差别。叶面积指数为2.23~4.50,平均约为3.67。冠层消光系数小于0.20,较小的消光系数对林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春菊  张嵩午  王林权  冯佰利  王长发  
以冷型小麦品种小偃6号、陕229、RB 6和暖型小麦品种NR 9405、9430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下冷、暖型小麦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施肥、单施磷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平均较暖型小麦分别低1.1,1.0,0.9和0.4℃,冷者恒冷、暖者恒暖,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不因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施肥可改变小麦基因型的冠层温度,养分胁迫越严重,冠层温度越高。冷、暖型小麦冠层温度的变化特性为优良小麦品种的选育和进行优质化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