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9)
- 2023(17330)
- 2022(15057)
- 2021(14340)
- 2020(11941)
- 2019(27598)
- 2018(27062)
- 2017(52251)
- 2016(28591)
- 2015(32465)
- 2014(32120)
- 2013(31740)
- 2012(29831)
- 2011(27164)
- 2010(27166)
- 2009(25205)
- 2008(24911)
- 2007(21858)
- 2006(19467)
- 2005(17335)
- 学科
- 济(115129)
- 经济(114977)
- 管理(79338)
- 业(76384)
- 企(61669)
- 企业(61669)
- 方法(53028)
- 数学(46317)
- 数学方法(45735)
- 中国(33309)
- 农(32624)
- 财(28884)
- 学(25446)
- 业经(24408)
- 贸(23737)
- 贸易(23727)
- 易(23078)
- 制(21876)
- 农业(21573)
- 地方(21528)
- 理论(18635)
- 银(18611)
- 银行(18557)
- 融(18291)
- 金融(18289)
- 行(17793)
- 和(17703)
- 环境(17482)
- 策(17215)
- 务(17103)
- 机构
- 大学(415015)
- 学院(409127)
- 济(168566)
- 经济(165067)
- 管理(158662)
- 研究(144478)
- 理学(137103)
- 理学院(135509)
- 管理学(133113)
- 管理学院(132388)
- 中国(108691)
- 京(89316)
- 科学(88230)
- 财(77767)
- 所(73305)
- 农(68137)
- 研究所(66820)
- 中心(64490)
- 财经(62191)
- 业大(60661)
- 江(59742)
- 北京(57048)
- 经(56759)
- 范(56345)
- 师范(55858)
- 农业(53609)
- 院(51869)
- 经济学(51545)
- 州(47826)
- 经济学院(46477)
- 基金
- 项目(275353)
- 科学(216980)
- 研究(201730)
- 基金(201358)
- 家(176397)
- 国家(174752)
- 科学基金(148674)
- 社会(127751)
- 社会科(121027)
- 社会科学(120997)
- 基金项目(105410)
- 省(104066)
- 自然(96031)
- 自然科(93799)
- 自然科学(93772)
- 教育(93099)
- 自然科学基金(92136)
- 划(89293)
- 资助(84227)
- 编号(81397)
- 成果(68420)
- 部(62370)
- 重点(61756)
- 发(58396)
- 课题(56617)
- 创(56254)
- 教育部(53518)
- 国家社会(52885)
- 创新(52496)
- 科研(52335)
- 期刊
- 济(183747)
- 经济(183747)
- 研究(125541)
- 中国(79260)
- 学报(66904)
- 农(62336)
- 科学(61419)
- 管理(57806)
- 财(56711)
- 大学(50885)
- 教育(48616)
- 学学(47490)
- 农业(43351)
- 融(37647)
- 金融(37647)
- 技术(33616)
- 财经(30461)
- 经济研究(29767)
- 业经(27734)
- 经(26092)
- 问题(23812)
- 业(22967)
- 图书(22494)
- 贸(21469)
- 版(19611)
- 技术经济(19492)
- 世界(19423)
- 理论(19338)
- 国际(18939)
- 科技(18820)
共检索到611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构建影响中国家庭生育决策的四维模型,并利用1991—2011年CHNS面板数据分析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个人、家庭、区域和政策因素都会影响生育意愿。城乡、区域和不同结构家庭之间的生育意愿趋同意味着现行的差别性生育政策的基础已经逐步发生改变,政策重点需要从维持低生育水平转向考虑家庭内在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由"约束型"转向"引导型";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可预估,政策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可能导致生育意愿产生意想不到的逆向变化,因此未来更应关注政策过渡的平稳性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引导人们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政策的人性化、家庭化和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也应...
关键词:
生育意愿 计划生育政策 家庭结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 原 陈建奇
构建影响中国家庭生育决策的四维模型,并利用 1991—2011年 CHNS面板数据分析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个人、家庭、区域和政策因素都会影响生育意愿。城乡、区域和不同结构家庭之间的生育意愿趋同意味着现行的差别性生育政策的基础已经逐步发生改变,政策重点需要从维持低生育水平转向考虑家庭内在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由“约束型”转向“引导型”;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可预估,政策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可能导致生育意愿产生意想不到的逆向变化,因此未来更应关注政策过渡的平稳性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引导人们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政策的人性化、家庭化和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
生育意愿;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关键词:
“单独二孩”政策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邵夏珍
老龄化社会无疑要强调老年保障,老年福利服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必须转变福利服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观念,以引进市场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盘活存量、发展增量,以形成社会福利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为有福利服务需要的老人服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陈文琪
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存在偏离,但少有研究关注生育性别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意愿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数量、性别和时间3个维度分析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育龄夫妇想生但未满足生育数量意愿,四成未满足生育性别意愿,八成未满足生育时间意愿且主要表现为实际初育时间晚于意愿初育时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能力对育龄夫妇生育数量意愿的满足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生育文化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偏好未满足的育龄夫妇有多生以实现生育性别意愿的倾向。建议针对不同类型育龄夫妇精准施策以助其实现生育意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永梅
掌握不同特征的政策目标群体的生育意愿及其分化情况,对于预测生育率、评估和完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7年对浙江省育龄职业女性的调查数据,比较"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知识女性"和"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分别为28.1%和26.6%,未出现明显分化。但是,两类女性在生育计划、生育动力、主观认知的生育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年龄小、身体健康、在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工作会明显提高两类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3)已婚未育、处于管理干部岗以及"让孩子有伴"的生育动力对"知识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已育1女孩"、"养儿防老"的生育动力对"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提升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应树立"多部门合作"的治理理念,强化"性别平等"的政策思维,精细化设计激励生育的政策内容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建民 胡瑞法 黄季焜
本文通过对水稻氮肥适地管理(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简称SSNM)技术的农民参与式研究意愿的分析,研究了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信息显著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农民的个人特征中,是否为户主、性别、教育水平、农民是否经常参加农业劳动以及农户的土地规模等因素均显著地影响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农民参与式研究是有效的技术扩散和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农民 参与式 研究 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琳
本研究基于2015年北京市二孩政策对女性权益潜在影响的调查数据,对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仅有42.8%的职业女性具有二孩生育意愿,26.4%的职业女性明确表示不愿生育第二个孩子,还有30.8%的职业女性表示还没想好;受教育程度、户籍、独生子女状况、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认知、二孩政策影响认知以及工作家庭担忧等均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王睿
近年来,我国居民住房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家庭负债的不断上升不仅会降低居民(消费)福利水平,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CFPS2018年调查问卷,实证检验了家庭生育意愿对家庭住房负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显著影响了家庭住房负债水平。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家庭住房负债水平越高,而意愿生育女孩数量与家庭住房负债不相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传宗接代”等传统文化观念所导致,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的家庭,会配置价值越高的住房资产,进而导致家庭住房负债水平上升。生育意愿主要提升了家庭消费性住房资产配置,此时民间借贷成为主要借款渠道。意愿生育男孩数量对家庭住房负债的正向影响在不同收入和资产水平的家庭中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小孩抚养比较高和户主健康状况较好的家庭中更加显著。上述结论表明,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提高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从法律层面对女性进行保护,在就业、收入等方面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抑制家庭住房负债非理性上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晓倩 宋健
家庭育儿支持对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研究较少探讨家庭育儿支持的有效性问题。文章基于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当女性面临工作—家庭冲突时,不同家庭育儿支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对女性再生育意愿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成员提供的育儿支持有助于缓解其负面影响;(2)工作—家庭冲突对女性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育儿照料模式间存在差异,夫妻合作对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的负面影响作用最大;(3)在不同形式的祖辈支持下,工作—家庭冲突对女性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特别是那些仅获得祖辈经济支持的样本,工作—家庭冲突对再生育意愿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缓解;(4)当面临工作—家庭高冲突情境时,新生代育龄女性的再生育意愿难以被代际合作有效提振。文章认为,工作—家庭冲突在现代社会愈发凸显,夫妻合作在未来家庭育儿模式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应当为家庭内部育儿分工平等化提供支持,促进代际和谐,并通过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补充家庭育儿资源的不足。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 再生育意愿 家庭育儿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坤
社会是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其人口结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未来发展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社会形势下,为了推动人口的均衡发展,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全国生育率,我国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这一举措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文章基于2 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对18~45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对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 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张文超
基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人数不断下降的典型事实和部分学者对完全放松生育管控下多生育对技术进步和人均产出负面影响的担忧,本文从经验上发现,多生育不仅会增加未来劳动供给和资本存量,更重要的是,还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出以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宏观上生育具有社会红利,微观上家庭为何不愿意生育呢?进一步研究显示:生育成本急剧上升且由家庭承担以及生育收益社会化使得生育行为具有了正外部性。为确保宏观上的生育红利,理论研究和经验上发现,表征为生育保险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社会化生育成本,规避正外部性的功效。文章的意义在于,实践上,可能会为完全放松生育管控,甚至采取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一个经验依据;理论上,提出的正外部性机制可能会为将来发展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提供经验上的证据和理论上的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