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7)
2023(2863)
2022(2465)
2021(2431)
2020(1998)
2019(4953)
2018(5023)
2017(9469)
2016(5225)
2015(5908)
2014(5780)
2013(5771)
2012(5634)
2011(4962)
2010(4954)
2009(4352)
2008(4016)
2007(3393)
2006(3078)
2005(2802)
作者
(15115)
(13012)
(12433)
(11998)
(8140)
(6339)
(5739)
(5030)
(4957)
(4628)
(4596)
(4412)
(4296)
(3997)
(3928)
(3919)
(3911)
(3825)
(3685)
(3504)
(3182)
(3127)
(3018)
(2939)
(2845)
(2835)
(2792)
(2791)
(2653)
(2554)
学科
(19691)
经济(19674)
管理(10191)
(9173)
地方(8299)
(7669)
土地(6357)
(5846)
方法(5832)
(5601)
企业(5601)
农业(5409)
数学(5106)
数学方法(5058)
中国(4578)
业经(4014)
资源(3924)
环境(3902)
地方经济(3334)
(3254)
(3036)
(2868)
城市(2859)
(2787)
问题(2745)
经济学(2713)
理论(2584)
生态(2572)
(2484)
贸易(2482)
机构
学院(66986)
大学(66434)
研究(25621)
管理(23788)
(21817)
经济(21076)
中国(20023)
理学(19816)
理学院(19447)
管理学(19034)
管理学院(18895)
科学(18343)
(16991)
(15467)
(13369)
业大(13156)
中心(12584)
研究所(12301)
农业(12161)
(11801)
(11538)
师范(11459)
北京(10796)
(9887)
(9823)
(9678)
(9478)
师范大学(9463)
资源(8974)
科学院(8515)
基金
项目(48213)
科学(36770)
研究(34343)
基金(33265)
(29995)
国家(29716)
科学基金(24759)
社会(19726)
(19354)
基金项目(18882)
社会科(18440)
社会科学(18433)
自然(17466)
(17002)
自然科(16950)
自然科学(16946)
自然科学基金(16606)
教育(14947)
编号(14776)
资助(12648)
成果(11183)
(10980)
重点(10928)
课题(10347)
(9769)
计划(9657)
(9458)
科研(9139)
创新(8918)
科技(8787)
期刊
(29185)
经济(29185)
研究(18881)
中国(18680)
(13735)
科学(12378)
学报(12345)
农业(9422)
大学(8514)
资源(8134)
教育(7864)
学学(7734)
(7480)
管理(6981)
技术(5977)
(5657)
图书(5335)
(4993)
金融(4993)
业经(4940)
(4582)
问题(4157)
书馆(3992)
图书馆(3992)
(3829)
城市(3761)
国土(3731)
现代(3342)
地理(3334)
业大(3309)
共检索到107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肖欣洁  
概况唐山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举世闻名的开滦矿务局开采130年来,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但长期开采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表塌陷,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产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伟  张文新  蔡安宁  梁进社  吕国玮  
研究目的:选择唐山市为例,探讨煤炭城市采煤塌陷地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中国资源型城市损毁地整治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为塌陷地整治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外在条件,促进了塌陷地整治;塌陷地整治继续推动了城市发展,并通过实体层、经济层和文化层表现出来;塌陷地整治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将塌陷地整治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解决了当前土地整治动力不足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应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确定塌陷地整治用途,因地制宜地开展塌陷地整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陆林  
本文在全面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资料,对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亚坪  
河南省永城市地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精查储量316亿吨,是我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截至1998年底,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56882亩,其中塌陷耕地51617亩,95%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亚敏  
2011年3月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发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都明确提出加快土地复垦,全面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江苏徐州市与安徽淮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由于地处高潜水位地带,因采煤活动造成土地塌陷后形成大面积积水,给当地土地复垦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将介绍两地的一些经验做法与不足,以及笔者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新生  王巧妮  张智光  
一个土地单元往往有多种特征,能适应多种土地利用方案。但在实际中,利用方向通常是唯一的。在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待复垦塌陷地的自然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选择最佳的复垦模式,发挥土地的最大生产潜力,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国内的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别: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文山  张玉松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采煤塌陷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只有极少数破坏程度不大的塌陷地被农民零散使用。塌陷区内土地荒芜,基本保持着采煤塌陷时的原始地貌,可以说是无人问津,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权属纠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锋  肖振  
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是产煤区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采煤塌陷地的情况在全国比较典型。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铜山区建矿采煤,历经半个多世纪,国家及地方先后在这里建成韩桥、夏桥、大黄山等14座大型国有煤矿和上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龙乾,郭达志,胡召玲,盛业华,张海荣  
基于1987、1994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将徐州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编制了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提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年均增加率为6.33%,塌陷地复垦速度仍赶不上塌陷速度。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视角,探明塌陷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大土地复垦力度,促进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源源  吕昌河  闫弘文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主要分布于:任城区南部采煤塌陷片区、兖州区、曲阜市和邹城市交界处的"金三角"塌陷片区和微山县中部湖东塌陷片区。截至2015年,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总面积为27343.15公顷(不包括南四湖底塌陷面积),占济宁市土地总面积的16.23%。其中,轻度塌陷地5961.15公顷,占采煤塌陷地总面积的21.80%,中度塌陷地5788.78公顷,占21.17%,重度塌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创琳  
采煤与塌陷是资源重叠区域长期存在的工农业矛盾之一。本文通过对淮北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实地调研分析认为,这一矛盾在今后15年还将依然尖锐,采取有效措施协调采煤塌陷地区工农业发展矛盾既是区域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同位异类资源得以同时开发与持续利用的关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辉  
为加强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企业合理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对煤炭企业已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未利用的塌陷地恢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伟  汪建飞  肖新  张振国  
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是采煤塌陷地整治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比较中美两国的采煤塌陷地整治法规政策,对中国当前采煤塌陷地整治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价值,对未来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采煤塌陷地法规政策施行效果良好,根源于其良好的市民社会背景和权责清晰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公民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借鉴美国经验,按照物权理论和物权法律规范的原则,中国采煤业应逐渐实行用益物权制度,然后在法规体系、整治用途、资金筹措、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继续补充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