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8)
- 2023(14034)
- 2022(12246)
- 2021(11555)
- 2020(9728)
- 2019(21784)
- 2018(21803)
- 2017(41123)
- 2016(22491)
- 2015(25098)
- 2014(24560)
- 2013(23828)
- 2012(21582)
- 2011(19396)
- 2010(19527)
- 2009(17814)
- 2008(16774)
- 2007(14574)
- 2006(12591)
- 2005(10656)
- 学科
- 济(79325)
- 经济(79240)
- 管理(66291)
- 业(62982)
- 企(54199)
- 企业(54199)
- 方法(35667)
- 数学(29916)
- 数学方法(29520)
- 中国(23049)
- 农(22104)
- 业经(19770)
- 技术(19766)
- 财(19763)
- 学(17672)
- 理论(17219)
- 地方(16592)
- 制(15863)
- 贸(15161)
- 贸易(15150)
- 易(14697)
- 农业(14591)
- 教育(14039)
- 和(13797)
- 技术管理(13201)
- 银(12892)
- 银行(12843)
- 务(12656)
- 环境(12603)
- 财务(12591)
- 机构
- 学院(301685)
- 大学(300413)
- 管理(121041)
- 济(113978)
- 经济(111140)
- 理学(104983)
- 理学院(103827)
- 管理学(101975)
- 管理学院(101426)
- 研究(99688)
- 中国(71883)
- 京(64191)
- 科学(62231)
- 财(50664)
- 所(49379)
- 农(45924)
- 中心(45058)
- 研究所(45005)
- 业大(44661)
- 江(44315)
- 范(41852)
- 师范(41496)
- 财经(40681)
- 北京(40622)
- 经(36971)
- 院(36905)
- 州(36295)
- 农业(35733)
- 技术(35055)
- 师范大学(33115)
- 基金
- 项目(210191)
- 科学(165171)
- 研究(157889)
- 基金(149209)
- 家(129250)
- 国家(128108)
- 科学基金(110554)
- 社会(96606)
- 社会科(91341)
- 社会科学(91318)
- 省(84801)
- 基金项目(79751)
- 教育(74128)
- 自然(71686)
- 划(70662)
- 自然科(70033)
- 自然科学(70017)
- 自然科学基金(68741)
- 编号(66191)
- 资助(60182)
- 成果(53674)
- 创(47909)
- 重点(47203)
- 课题(46321)
- 部(45315)
- 发(44919)
- 创新(43876)
- 项目编号(41052)
- 大学(39531)
- 科研(39499)
- 期刊
- 济(126224)
- 经济(126224)
- 研究(88212)
- 中国(63608)
- 管理(46200)
- 学报(45967)
- 教育(45640)
- 科学(42876)
- 农(41728)
- 财(37297)
- 大学(34871)
- 学学(32317)
- 农业(29647)
- 技术(28717)
- 融(23378)
- 金融(23378)
- 业经(21822)
- 经济研究(19875)
- 财经(18547)
- 图书(17663)
- 科技(17141)
- 业(16058)
- 经(15838)
- 问题(15037)
- 技术经济(14674)
- 理论(14553)
- 坛(13606)
- 论坛(13606)
- 现代(13587)
- 实践(13537)
共检索到440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文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教育政策目标。高等教育系统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系统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坚持独立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采取鼓励留学的政策,从而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形成了本土与留学的二元路径。但是,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我国自主培养能力的增强,留学培养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疫情后我国顶尖高校出国读研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一些无法去美国留学读研的学生转而到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留学。在此背景下,我国应一方面抓住优秀生源供给增加的历史机遇,持续提高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留学目的国的多元化,以降低留学趋势变化带来的风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孟成民 朱蕾 朱效传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构建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质量链与质量链管理的内涵,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链管理理论架构,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链管理中的"质量流"和"信息流"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晓峰 林成涛 王悫
认为研究生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对培养和确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探索建立的基于研究生特点的体育工作体系,以及研究生体育工作的育人特色及初步成效。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体育工作 全面发展 终身习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国芳 彭术连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拔尖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双重转型、制度短缺、队伍建设乏力等挑战,要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坚持学生为本、契合专业、贴近社会、迅捷有效,充满“生情”地服务研究生的发展需要,完善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抓好“一个中心、六个结合”,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激励。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国芳 彭术连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拔尖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双重转型、制度短缺、队伍建设乏力等挑战,要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坚持学生为本、契合专业、贴近社会、迅捷有效,充满"生情"地服务研究生的发展需要,完善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抓好"一个中心、六个结合",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激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耿有权 曹蕾 宛敏
运用自编问卷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研究生管理者群体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专题调研,总结分析了研究生管理者群体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和倾向性意见,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新凤 钟秉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选拔 培养 政策协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斯宪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回顾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重点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全面总结和分析近年上海高考改革的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模式。针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持续改革的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英国研究型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颖 尹志国
从探讨知识产权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教育缺失的归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层级渗透和多维融合的思路设计,并从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力量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知识产权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白春章 陈其荣 张慧洁
近年来,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取得了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一、研究成果综述(一)"拔尖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与释义郝克明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造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领先的带头人和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文杰 朱文豪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概括了拔尖性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阐述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与逻辑架构,分析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并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素质模型 高校 创新 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