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3)
- 2023(15222)
- 2022(13172)
- 2021(12716)
- 2020(10460)
- 2019(24186)
- 2018(23883)
- 2017(45742)
- 2016(24743)
- 2015(27791)
- 2014(27754)
- 2013(27351)
- 2012(25458)
- 2011(23001)
- 2010(22616)
- 2009(20853)
- 2008(20469)
- 2007(17753)
- 2006(15319)
- 2005(13554)
- 学科
- 济(97785)
- 经济(97671)
- 管理(71350)
- 业(65819)
- 企(54777)
- 企业(54777)
- 方法(45571)
- 数学(39335)
- 数学方法(38852)
- 中国(27868)
- 农(25247)
- 财(24814)
- 学(23639)
- 业经(20801)
- 贸(20084)
- 贸易(20072)
- 易(19603)
- 环境(18461)
- 制(18258)
- 地方(17553)
- 农业(16578)
- 和(16259)
- 理论(16116)
- 务(15831)
- 财务(15764)
- 财务管理(15733)
- 银(15478)
- 银行(15428)
- 技术(15276)
- 划(15226)
- 机构
- 大学(355921)
- 学院(351198)
- 济(141880)
- 经济(138982)
- 管理(136477)
- 研究(123017)
- 理学(118798)
- 理学院(117400)
- 管理学(115322)
- 管理学院(114704)
- 中国(92267)
- 科学(77386)
- 京(76726)
- 财(63778)
- 所(62389)
- 研究所(57428)
- 农(57223)
- 中心(54726)
- 业大(52665)
- 财经(52064)
- 北京(48813)
- 江(48605)
- 经(47632)
- 范(47182)
- 师范(46731)
- 农业(45185)
- 院(44870)
- 经济学(43668)
- 州(39805)
- 经济学院(39411)
- 基金
- 项目(244260)
- 科学(192121)
- 基金(179408)
- 研究(176178)
- 家(157983)
- 国家(156741)
- 科学基金(133559)
- 社会(111702)
- 社会科(105819)
- 社会科学(105792)
- 基金项目(94893)
- 省(91657)
- 自然(87481)
- 自然科(85458)
- 自然科学(85436)
- 自然科学基金(83914)
- 教育(79950)
- 划(78917)
- 资助(74137)
- 编号(69939)
- 成果(57057)
- 重点(54849)
- 部(54772)
- 发(51426)
- 创(50180)
- 课题(47892)
- 科研(47016)
- 创新(46896)
- 国家社会(46776)
- 教育部(46745)
- 期刊
- 济(150599)
- 经济(150599)
- 研究(103423)
- 中国(64598)
- 学报(59931)
- 科学(54865)
- 农(51723)
- 管理(49177)
- 财(47527)
- 大学(44935)
- 学学(42242)
- 教育(37943)
- 农业(36404)
- 融(28365)
- 金融(28365)
- 技术(27802)
- 财经(25537)
- 经济研究(25020)
- 业经(22846)
- 经(21953)
- 问题(19700)
- 业(19372)
- 图书(18764)
- 贸(17093)
- 科技(16975)
- 版(16904)
- 资源(16794)
- 理论(16443)
- 技术经济(16324)
- 世界(15532)
共检索到507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峰
在最近的十余年中,西方学界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调适性的研究,它以共产党国家体制持久性为研究问题,以中国共产党的能动行为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调适现象。文章认为,这一研究有着西方式的问题意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变化环境中的能动做出了多层面的分析,带动了以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复兴。但是,这一研究仍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场景的影响,有其内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调适性 变化 政治理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勇兵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变革和创新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交替与执政合法性转型问题;"三个代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及其角色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质和前景;中国共产党未来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海外学者 中国共产党 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妮娜 史卫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税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根据地时期的税收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均通过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根据地建设时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思想和制度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税收思想的构建和税收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报刊 税收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 留学生 疫情防控 党史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生成 演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曾晓丽
1943年,在整风运动背景下,中共中央对延安初期的妇女政策进行了调整。新的妇女政策以"广大妇女参加生产为中心利益",强调"家庭与建设都过得好"。这一政策一方面协调了在"妇女主义"为解放实践下形成的"男女对立,青老对峙的"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又兼顾了抗战利益与家庭利益之间的关系。以"鼓励妇女参加生产"为妇女解放理念在应对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危机,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中中国独特的妇女解放道路,为今后的妇女工作留下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四三决定 妇女政策调整 整风运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谢伟民
文章对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的互动关系予以尝试性探讨,根据互动特征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党化国家形成时期、全能体制时期、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中国模式"时期。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主要承担者和核心能动者,是中国改革成功最不可忽略的要素。在党和国家关系上,"以党领政"、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独特结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强大的党组织已根植在国家的各个层面,这是"中国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应继续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和调整,提升执政能力,以有效性累积合法性。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国家 互动历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卫星 林航宇 林卓霖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事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传统金融理念、西方金融学说等视角梳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基础,结合百年红色金融的历史演进,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初心,坚持服务实体是本源,坚持改革创新是动力”,明晰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方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金融治理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晓玲
系统梳理与总结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的历史演变,不仅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于讲好中国共产党审计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进行了系统性与理论性的梳理、提炼与总结。研究发现:(1)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经历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即1921-1926年以认识审计本质及其重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产生阶段,1927-1936年以认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37-1949年以认识审计功能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发展阶段。(2)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有三个重要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财政与监督理论,二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审计思想,三是西方审计方法与理论。(3)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具有三大理论创新。一是在坚持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深化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强调了审计独立性,拓展了审计功能;二是改变了中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封建专制理念,强调民主法治;三是突破了西方审计理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审计目标,将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大命题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是近代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逐渐建构起来的,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转型发展、转化重构、革新升华、成熟定型和继续发展等历史演化阶段,建构了以“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建设”“民族梦想”等为核心意涵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意涵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向前演进,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系统梳理和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生成和意涵演变,可以拓宽中国民族理论研究视角,实现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融通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话语 意涵演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者,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切实为人民谋幸福。当今新时代,我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我党要居安思危,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民族复兴 新时代 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水旸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早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振兴科学技术是中国革命之必须,是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们党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科学在社会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