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2)
- 2023(10927)
- 2022(9306)
- 2021(8715)
- 2020(7145)
- 2019(16999)
- 2018(16712)
- 2017(32092)
- 2016(17772)
- 2015(20233)
- 2014(20606)
- 2013(20522)
- 2012(19235)
- 2011(17565)
- 2010(17824)
- 2009(16535)
- 2008(16636)
- 2007(15484)
- 2006(13573)
- 2005(12021)
- 学科
- 济(78829)
- 经济(78755)
- 农(50414)
- 业(50000)
- 管理(41739)
- 农业(33405)
- 方法(30104)
- 企(28006)
- 企业(28006)
- 数学(26776)
- 数学方法(26511)
- 中国(23135)
- 业经(21034)
- 地方(20425)
- 财(16590)
- 制(15286)
- 学(14955)
- 发(13574)
- 贸(13321)
- 贸易(13316)
- 易(12857)
- 农业经济(12522)
- 环境(11213)
- 理论(10868)
- 银(10649)
- 发展(10636)
- 银行(10623)
- 展(10611)
- 体(10276)
- 策(10203)
- 机构
- 学院(260096)
- 大学(254216)
- 济(103816)
- 经济(101217)
- 管理(95113)
- 研究(88341)
- 理学(81369)
- 理学院(80336)
- 管理学(78807)
- 管理学院(78308)
- 中国(68488)
- 农(64401)
- 科学(56230)
- 京(54685)
- 农业(49473)
- 所(46035)
- 财(45880)
- 业大(45515)
- 中心(42957)
- 江(42273)
- 研究所(41415)
- 范(36190)
- 财经(35910)
- 师范(35887)
- 北京(33920)
- 州(33690)
- 经(32350)
- 经济学(30949)
- 农业大学(30833)
- 省(30698)
- 基金
- 项目(168199)
- 科学(130254)
- 研究(125328)
- 基金(118357)
- 家(102549)
- 国家(101543)
- 科学基金(86002)
- 社会(77738)
- 社会科(73035)
- 社会科学(73011)
- 省(68810)
- 基金项目(64091)
- 教育(56207)
- 划(56101)
- 编号(54203)
- 自然(54170)
- 自然科(52766)
- 自然科学(52752)
- 自然科学基金(51763)
- 资助(46870)
- 成果(43254)
- 发(38420)
- 重点(37327)
- 课题(36914)
- 部(36337)
- 农(35677)
- 创(34009)
- 创新(31761)
- 科研(31660)
- 国家社会(31445)
- 期刊
- 济(125108)
- 经济(125108)
- 研究(75633)
- 农(67744)
- 中国(54888)
- 农业(45822)
- 学报(41768)
- 科学(38962)
- 财(35637)
- 大学(31696)
- 学学(29934)
- 管理(27541)
- 业经(27357)
- 教育(26846)
- 融(24849)
- 金融(24849)
- 技术(22791)
- 业(21810)
- 问题(19824)
- 财经(16657)
- 经济研究(16590)
- 版(16057)
- 农村(15199)
- 村(15199)
- 农业经济(15144)
- 资源(14441)
- 经(14306)
- 经济问题(12965)
- 技术经济(12954)
- 世界(12876)
共检索到39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广金
一、非农化过程潜在的社会风险 目前,就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中颇有影响的主张之一便是非农化,此一脉最极端、最典型的语言是:农民的出路就在于“消灭”农民。草就此文,并非要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立足点究竟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宝树,王桂新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长英
本文研究了长期以来困扰经济学界和企业界的平行进口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找到了平行进口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这个条件也是平行进口从高零售价国家流向低零售价国家的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
平行进口 灰色市场 充分必要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钟声
众所周知,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接近或达到更替水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在这方面,城市走在农村的前面,不少城市生育率已达到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村生育率虽高于城市,但从70年代起已开始明显下降。我国农村生育率为什么能下降,能否持续稳定下降?农村生育率下降是靠政策威力,强迫命令,“超经济控制”,还是“计划生育超前”,众说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祥勇
划分农村人口职业类型设想付祥勇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是农业统计年报中设置的反映人口职业类型的两个指标.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人口的职业状况和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现行人口指标的设置及职业类型的划分存在以下问题:1、夸大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大量的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曼苹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深化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农村实现小康水平的关键步骤。 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主体,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人口为基点,根据人口的各种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敏丽 来洪渝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教育供给 博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朱楚珠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生存条件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社会因素。人口增长对人口本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影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人口增长过速使得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趋于恶化,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结论。人口增长使得某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由于这种减少的压力,从而又引起质上的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宝树
进入转型时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总体上比转型期之前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非农化水平,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化与非农化都出现了趋于滞缓的新变化。体制型的城市化滞后必然导致非农化转移滞缓。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新一轮再推进,大力促进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达即至 宁海林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关系 非正式制度 农村人口流动 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