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9)
- 2023(11156)
- 2022(9864)
- 2021(9378)
- 2020(7814)
- 2019(18208)
- 2018(18079)
- 2017(35235)
- 2016(19468)
- 2015(21830)
- 2014(22028)
- 2013(21531)
- 2012(19480)
- 2011(17481)
- 2010(17293)
- 2009(15571)
- 2008(15019)
- 2007(12987)
- 2006(11065)
- 2005(9520)
- 学科
- 济(72773)
- 经济(72685)
- 管理(54698)
- 业(51806)
- 企(43792)
- 企业(43792)
- 方法(36590)
- 数学(31788)
- 数学方法(31396)
- 财(18576)
- 中国(18351)
- 农(18316)
- 学(17654)
- 业经(15861)
- 地方(14660)
- 理论(13536)
- 贸(12671)
- 贸易(12665)
- 教育(12546)
- 制(12416)
- 农业(12370)
- 务(12333)
- 财务(12274)
- 财务管理(12255)
- 易(12246)
- 技术(12123)
- 和(11966)
- 企业财务(11696)
- 环境(11194)
- 银(10482)
- 机构
- 大学(271892)
- 学院(269410)
- 管理(108003)
- 济(100510)
- 经济(98199)
- 理学(95150)
- 理学院(93966)
- 管理学(92116)
- 管理学院(91638)
- 研究(87806)
- 中国(62049)
- 京(57604)
- 科学(57433)
- 财(45595)
- 所(44191)
- 农(43711)
- 业大(42380)
- 研究所(40843)
- 中心(39155)
- 财经(37631)
- 江(37578)
- 范(37268)
- 师范(36932)
- 北京(36123)
- 农业(34555)
- 经(34341)
- 院(32039)
- 州(31170)
- 师范大学(29909)
- 经济学(29355)
- 基金
- 项目(192239)
- 科学(150942)
- 研究(139283)
- 基金(138966)
- 家(121379)
- 国家(120334)
- 科学基金(103403)
- 社会(86217)
- 社会科(81559)
- 社会科学(81538)
- 省(75603)
- 基金项目(74724)
- 自然(68959)
- 自然科(67367)
- 自然科学(67352)
- 自然科学基金(66138)
- 教育(65032)
- 划(63899)
- 资助(57329)
- 编号(56758)
- 成果(46079)
- 重点(42607)
- 部(42106)
- 创(40064)
- 发(39725)
- 课题(39332)
- 科研(37167)
- 创新(37100)
- 大学(36686)
- 教育部(36002)
- 期刊
- 济(103952)
- 经济(103952)
- 研究(76868)
- 中国(48843)
- 学报(45800)
- 科学(41366)
- 农(38651)
- 管理(37865)
- 教育(36066)
- 大学(34256)
- 财(33165)
- 学学(32112)
- 农业(27463)
- 技术(22380)
- 融(19116)
- 金融(19116)
- 财经(17768)
- 业经(17230)
- 经济研究(16648)
- 经(15030)
- 图书(14638)
- 业(13907)
- 科技(13691)
- 问题(13437)
- 理论(13381)
- 版(12607)
- 实践(12492)
- 践(12492)
- 技术经济(12308)
- 业大(11804)
共检索到37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海涛 王宇 董玉雪 项紫霓 李刚生 于晓丹 于海波 董士军 刘文娟
以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校园欺负量表和学业水平测试为研究工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S市6656名初中九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受欺负学生在积极认知和情绪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学生;学业水平与心理韧性量表有显著的正相关,受欺负程度负向预测学业水平,心理韧性正向预测学业水平,自尊、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减少学生的受欺负程度,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受欺负学生改善不利处境造成的危害,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学业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丽萍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陈欣银等人修订的儿童社会行为量表、社会提名法等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行为表现、同伴关系之间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生受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中小学生受欺负与同伴接纳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拒绝显著正相关,即儿童受欺负频次越高,其同伴接纳越少,同伴拒绝越多;(3)在中小学中,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儿童受欺负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受欺负频次通过社会行为中的攻击行为和羞怯-退缩行为间接地影响同伴关系。
关键词:
受欺负儿童 社会行为 同伴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文新 鞠玉翠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某小学进行欺负问题的干预研究,通过为期五周的干预,实验班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受欺负的比率和在学校情境中受欺负的程度显著下降,三年级的下降幅度大于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安全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关键词:
欺负问题 干预研究 行动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姬彦红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心理韧性 压力事件 社会支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若松 马锦飞 田峰溶
本研究以65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对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影响,发现欺负行为具有普遍性,男生欺负者显著多于女生欺负者,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人数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欺负行为的发生率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显著的负相关,平衡型家庭类型较少的卷入欺负行为,中间型和极端型的家庭类型表现出欺负行为较多。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家庭功能 欺负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丽萍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简版的Coopersmith自尊问卷,以及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压抑量表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同伴关系、自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卷入欺负的儿童,无论是欺负者、受欺负者还是欺负/受欺负者都比一般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精神症状。(3)在中小学中,同伴关系在儿童欺负问题对其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儿童受欺负通过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间接地影响儿童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欺负问题 同伴关系 自尊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红 李艺 李运端 范翠英
本研究在一般压力理论视角下,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自伤行为问卷、社会排斥问卷和负性情绪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网络受欺负、社会排斥、负性情绪和自伤行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受欺负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的自伤行为。首先,网络受欺负直接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其次,网络受欺负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再次,网络受欺负通过社会排斥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伤行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受欺负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自伤行为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婷婷 康丽颖
校园欺负行为作为一种低水平的暴力形式,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该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对近期国内外校园欺负问题的危害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首先系统分析了校园欺负行为对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学生以及整个校园的危害;其次从社会、学校、班级、家庭、个体等不同角度讨论了校园欺负行为的主要干预策略;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校园欺负行为 系统分析 干预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戚亚慧 韦雪艳
将中职生分为学生优良和学业不良的学生来探讨其希望特质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学业优良的中职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希望特质及心理韧性均高于学业不良的中职生;无论是学业优良还是不良的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希望特质及心理韧性三者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希望特质在学业优良中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学业不良中职生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以116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中学生学业压力现状、特点以及学业压力与学业韧性、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30.51%的中学生感到自我发展压力较大,21.77%的中学生感到竞争压力较大;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不同学历、学业成绩不同的中学生学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学业韧性在学业压力与学习投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景贵 陈璇
学习投入在个体的学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个体积极学业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为探讨中职生学业自我、学习投入、学业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学业韧性的作用机制,采用《中职生学习投入量表》《学业韧性问卷》及自编的《中职生学业自我问卷》,对2993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学业自我、学业韧性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中职生学业自我、学业韧性均与学习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业韧性在中职生学业自我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职生学业自我通过学业韧性对其学习投入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中职生 学业自我 学习投入 学业韧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童林 陆桂芝 张璐 范国沛 李肖肖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500名,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以及道德推脱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直接效应显著;(3)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欺负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道德推脱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裴丽 吴丹丹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韧性 持续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喜灵
心理韧性是指大学生在面对逆境或压力时能够有效适应的动态发展能力,其实质是个体心理认知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成人心理理论是指成年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归因并做出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体能否对逆境或压力进行良好的调整与适应,这对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成人心理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成人心理理论 心理韧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阳 范翠英
网络欺负是在电子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欺负形式,具有目的性、反复性和力量不平衡性的特征,其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同时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亲子关系、父母调节等家庭因素以及暴力环境、社会支持、文化等社会环境都会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基于已有的研究,本文分别从研究的方法、对象及内容三方面展望了网络欺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欺负 网络欺负 青少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